从深圳到厦门,600公里的距离,7小时生死时速,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脏移植团队,在深厦两地多部门争分夺秒的无缝衔接保障下,成功在极限时间窗内为心脏重度衰竭的患者洪先生换上了宝贵的心脏。
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在厦心重获心脏移植资质一周年之际,6月6日下午该院举办“感恩遇见,从心开始”心脏移植患者活动,邀请了多名心脏移植患者返院,见证“厦心心脏移植患者心友会”的成立。
刚换心7天的洪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他激动不已,真挚地说道:“感谢捐赠者的无私,感谢厦心给予我的第二次生命!”
奇迹!深厦多部门无缝衔接 极限时间窗“换心”
半个多月前,52岁的洪先生在院外突发心梗,当地医院紧急抢救后暂时阻挡住了“死神”,但他仍然反复气喘,甚至多次出现休克,带着气管插管转院厦心。
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经历多次抢救,几次死里逃生,经心外科团队缜密评估,洪先生随时可能突发急性心衰,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幸运的是,5月31日,处在生死边缘的他等到了中国器官移植分配系统分配的合适“供心”,但供心在深圳,因为受疫情影响航班减少,无法通过飞机运送。
“一线希望都不能放弃”厦心副院长、著名心脏移植专家吴锡阶教授立即带领移植团队开启这场生命接力,乘坐动车运送心脏。
据了解,供体心脏移植入受体胸腔的极限时间窗口仅为6-8小时。“时间越短,移植成功率越高。”吴锡阶强调。
当天上午9:00,供心离体,厦心心脏移植团队在深圳交警的护航下,争分夺秒赶往动车站,在深圳北站的支持下赶上动车。
13:49,动车抵达厦门北站,动车站工作人员开通绿色通道保障。
14:07,在厦门交警的接力护航下,供心安全抵达厦心,等待“救命心”的洪先生已做好术前准备。
15:47,供心终于在极限时间窗内成功复跳!
“真是多亏了两地动车站和交警部门的大力协助,无缝衔接护航心脏,才能在这么极限的时间窗内完成这个奇迹!”吴锡阶感慨道。术后16个小时,洪先生就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目前情况平稳。
新生!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希望
据了解,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均会出现心功能衰竭(心衰)。
我国现有890多万心衰患者,其中一大部分属于终末期,即便使用药物治疗以及进行常规的心脏手术也不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心脏移植成为惟一的希望。
吴锡阶表示——
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我国目前每年心脏移植手术仅600余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于90%,5年生存率大于85%,换心术后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受限制。
换心手术是心脏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技术要求高,我国能独立开展这一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作为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厦心建立起包括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支持、人工心肺(ECMO)技术以及心脏移植等系统治疗链,能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心脏保障。
心友会!心脏移植患者的“家”
因整体搬迁,厦心于2021年重新获得心脏移植资质,并常规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一年来已完成10余例换心手术。
但是还有不少患者因为供心的问题还在焦急等待中,“希望有更多人能接受器官捐献的观念,加入到器官捐献者队伍中,这不仅能拯救他人生命,甚至能拯救一个家庭。换个角度想,捐献器官的逝者,生命也得到了延续。”吴锡阶呼吁。
本次心脏移植患者活动,厦心成立了“心脏移植患者心友会”,“成立心友会,主要的目的是以病友为中心,搭建术后随访,心理干预,医患、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吴锡阶表示。
心友会上,厦心心脏移植团队与重获“心”生的患者们进行了深入交谈,得知他们目前身体状况均恢复良好,生活也已焕然一新时,大家深感欣慰。病友们都像熟悉的老朋友,回忆心脏移植的故事,畅聊现在的新生活。会后,厦心专家还为他们上了一节心脏康复指导课,告诉他们如何科学运动,更好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廖小勇 刘云芳)
编辑:杨小懒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