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如此喝汤,身体可能吃不消,喝汤的7大错误,别再犯了

医学科普

2022-06-21      

959 0

不管是每逢过年过节还是家庭聚餐或是朋友聚会,甚至是日常三餐。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基本上都少不了汤这个食物,可以说是问问占据上桌排行榜第一名,老话有“饭前喝汤,胜过药方”、“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的说法。

尤其是在冬天,天气寒冷。吃饭时,很多人都喜欢来碗热腾腾的汤,暖暖身子、暖暖胃。又或是夏天,天气炎热,每家每户都会做一些解暑的汤。

如果有人生病也会煲上一些营养的补汤。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汤浓缩了各种材料的精华,不仅好喝,还养生保健、利于消化。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7个喝汤的真相

1、汤煲得越久越白越有营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出了汤煲的越久越白越有营养的说法,于是许多人都认为汤熬的越久,颜色越白,就证明把食物里的营养都熬出来了,这样汤汁的营养会更加丰富。但事实上,汤的浓淡与营养价值并没有多大关系。汤汁越熬越白其实是满满的脂肪。骨头汤、鸡汤、鱼汤等都是这个道理。

汤中的乳白色只是一种光学现象。鱼或肉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能把油脂乳化成小小的微球,使汤呈现乳白色。所以汤越白,并不代表营养丰富,只能说明汤中的脂肪含量高。

2、汤水泡米饭

很多人都喜欢用汤水泡饭。其实这样是错误的,时间长了,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会导致食物没有嚼烂就被送到胃里,这样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很可能会导致胃病。

3、肉的营养都在汤里?

汤里除了钙、铁含量不高以外,其他营养素的含量也微乎其微。通常汤的营养来自于原材料——肉。肉由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骨头则主要是钙和磷等无机物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在煲汤时,是无法进入汤里的,补充营养还得吃肉本身。

4、汤的脂肪、嘌呤、钠含量极高

随着炖煮时间的增加,除了脂肪含量越来越高以外,嘌呤的含量也会不断增加。因为炖煮的食材不同,汤中的嘌呤含量也会跟着有所变化,但基本属于中等嘌呤食物。因此,痛风以及高尿酸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除此之外,汤中的钠含量也是极高的,比肉中的钠含量还要高上许多。以鸡汤为例,一碗鸡汤钠含量在500mg左右,而吃100克的鸡肉摄入的钠大概是200mg。

5、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

很多人认为熬出来的汤是所有营养中的精华,但其实汤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水,若想通过喝汤来补充蛋白质,几乎是一件毫无性价比的事情。还是以鸡汤为例,鸡汤和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差16倍,吃100克鸡肉所摄入的蛋白质,大概需要喝1600ml(约等于3瓶矿泉水)的鸡汤,才能满足。但同时大量的汤下肚后可能会导致身体摄入过量的脂肪、钠、嘌呤,并且一般我们是喝不下这么多的汤的。

6、骨头汤补钙?

说到骨头汤补钙,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老话说吃啥补啥,所有很多人在受伤时都会每天食用骨头汤。但骨头中的钙质,以及肉里的铁,都是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时,大多数骨头中的钙是无法溶解到汤里的。骨头汤里的钙质微乎其微,想要补钙,除非直接啃骨头吃,光喝汤是达不到补钙效果的。

7、爱喝滚烫的汤

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

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喝烫食者食道癌高发。

科学喝汤小贴士

对于有些爱喝汤的朋友来说,喝汤可能并不是为了营养,而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这些无可厚非,但喝汤时更加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更健康!

1、通常汤中的嘌呤含量都是极高的,痛风或高尿酸患者应当要少喝或者不喝汤。

2、 喝汤也要吃肉,不可偏废,均衡食用更健康。

3、汤中少放盐,汤越淡,钠的摄入越少,喝太咸的汤,血压也会跟着升高的。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者良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常喝酒的人生活质量可能更好,真..
  • 00后女生连戴10小时美瞳角膜险穿..
  • 生病时如何正确忌口?中医怎样认..
  • 当心了!医生提醒:海鲜烧烤加啤..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