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Biotech发展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批奇迹:
初创Biotech企业的路演PPT和全球一线Biotech的新靶点、新技术、新数据保持惊人同步性。迄今为止,国内整个Biotech尚未推出一款被广泛认可、全新机制的化合物,各路媒体发布却是大咖日新,新药月异。明明是“C&P当道”的U盘研发,却自誉为“比肩中国航天科技,接轨全球顶尖技术”,与高铁、航天、新能源齐名而毫无愧色。港股专业投资机构评估它:我们期待它是印钞机,没想到却是联合收割机,行业估值泡沫已经笼罩整个维多利亚港!推崇价值投资的某大咖批评道:某MNC高管一出道就巅峰,其初创企业首次融资就是2个小目标,还是美刀。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围观:“风口上,人人是大师,舞台上,大师是人人”。
一出道就拿到两亿美刀、出身于高贵MNC的高管创业企业在遮遮掩掩两年过后,一则让人突兀的官宣宣称其已经达成某个里程碑亮瞎行业,明白人一眼看出不过是为某头牌CRO量身带货、行业已经泛滥成灾的Kras G12C化合物,皇帝新衣下不知道接下来吹泡的资本方该如何为下一波融资描绘蓝图。碰瓷mRNA疫苗风口的,吹嘘技术比肩Moderna 新冠疫苗的某融资网红公司,疯狂吸金过10亿美刀后,除了为创始人配置的贴身秘书团倍增之外,过去12个月,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研发或技术进展,更别提核心产品新冠疫苗的关键数据披露了。宣称做全球领先Biotech、备受百合花、穷达等一线基金青睐、布局肿瘤免疫2.0迭代产品的某网红企业在过去三年烧掉几亿后,除在公司官网和公众号上推陈出新、花样百出外,尚无任何对外吹嘘所布局的自研产品临床数据披露,不明真相吃瓜群众还以为这是一家高端媒介、婚庆公司。其实,这仅仅是过去几年中国吃相难看的少数Biotech罢了!有感于投机资本狂欢盛宴过后的一地鸡毛,我们从中国医药研发大环境、Biotech的核心价值体系、资本的作用力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影响新药研发的核心要素进行梳理,三思“寒冬”阶段的Biotech的何去何从。中国新药研发的大环境所出现的根本性变化,始于2015年毕井泉局长主导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监管当局以7.22整风运动为契机,整饬了药物临床试验造假/不合规风气,同时增强审评审批的透明度,给整个生物医药带来一股春天的气息。鼓励创新,从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再到2018年颁布的震动行业的第50号令,在过去5年,以监管顶层设计为源头释放的政策红利给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之”大礼“。具体从MAH制度落地到临床试验60天默认许可,无一不给整个生物医药&器械行业的”原动力“。拥抱世界,不仅仅在第44号文中明确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药监当局也在2017年加入ICH,正式官宣接轨世界主流。从数据模式标准互认这一底层操作逻辑对接国际药品器械审评制度,无疑是近十年监管部门迈开最大的步伐。国家红利,生物医药是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产业之一,未来是生物技术引领创新的时代,我们相信,拥有足够战略定力的执政党肯定会一如既往释放鼓励本土医药企业创新的“红利”。这一得天独厚的政策红利是其它传统行业所无法企及的。总而言之,别慌!此时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享受着“天时、地利”的红利,是时代的”宠儿“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乐此不疲于击鼓传花资本游戏成为biotech初创者的第一要务,这是和“做药”初心渐行渐远的本源。如果2021年底出台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给整个Biotech行业迎头一棒,那如梦初醒般Biotech ”玩家”在过去的资本游戏中脱离研发新药的“临床价值”谈估值是不是值得行业深思?这是biotech公司应该呈现的估值逻辑吗?回归Biotech的核心价值,我们除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PPT故事大会+包装后星光熠熠的初创团队外,能拿出手被工业界/临床医学认可的数据从过去五年所达成的交易合作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我们应该清楚知道,Biotech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充满活力的原创能力,通过其原创能能力推出满足“临床亟需”来彰显商业价值的”产品“是整个工业界对Biotech的核心评估锚点。
而在过去五年,不幸的是,整个Biotech们迷失于离开有价值预期的“产品”谈价值。将大量精力放在投资本所好的“创始人背景”,或从海外买回一些产品权益后溢价包装在资本界做局或快速登陆股市收割“韭菜”。这种被投机资本视为主流、本末倒置的操作大大偏离Biotech的价值定位。幸运的是,接下来“拨乱反正”般挤压虚夸的估值水分成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当下,非专业投资机构呈现“保守”甚至“停滞”姿态是可以预见,毕竟“大跃进”般一窝蜂跟风投资是过去三年的行业常态,能真正看懂初创企业所开发的产品数据和逻辑的专业投资人可谓凤毛麟角,而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当年没有加入资本狂欢盛宴的“清醒孤独者”。回顾欧美Biotech的发展历史,其研发的产品从0到1或被并购周期都在10年以上,从行业发展规律经验总结,没有上10年的坚持和对自己独特核心技术/产品的持续开发,就不会出现能成就造福全人类的伟大Biotech如Regeneron、Amgen、Vertex、Gilead、Biogen等等。中国Biotech要赢得未来,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成立伊始拥有和全球玩家一起改变现有诊疗模式的信心。如果整个行业能借此机会洗涤掉抱着投机心态的做局投资人和盲目跟风的投资机构,留下能真正看懂行业逻辑、愿意孵化、陪伴行业成长的专业机构。与此同时,坚持下来的初创Biotech的估值随着其核心产品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质量上下浮动,通过良性互动,慢慢形成以“产品价值”导向的估值体系,将Biotech的估值水平和所研发的产品风险进行挂钩,风险资本获益和专业水平成正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生物医药伟大的时代。通过上述梳理,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投机者而言,这也是不再是套利最好时候,但对于掌握核心技术,专注于开发临床亟需产品的创业者而言,当下正是前所未有之好时代。在技术为王的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Biotech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掌握前沿技术的科学家,从成立伊始所需的专利、法务专业人才,负责公司成立后治理和融资路演的管理人才(财务、IT、行政),产品授权需要的BD专业人士,临床开发阶段和工业界、科研界进行专业交流的医学人才,商业化阶段所需的市场准入和营销专业人士……在过去5年,获益顶层战略布局和资本的推波助澜,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也同时培养了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在过去3年,我们虽然看到因为同质化竞争所引发的流于表面的繁荣存在一定的泡沫,但不容置疑,也只有这种超乎常规的发展才为行业储备和聚集未来发展所需的多元化人才。
我们看到有业内人士通过不同角度对比中美两个国家在同一岗位的历史薪酬升降幅度,并侧面诟病国内Biotech大多数岗位所存在的”才不配酬“的现实问题,但这是很多行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共性问题。普遍行业问题会在行业发展、调整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和现有专业人士降低薪酬预期达到理性平衡点。在价值回归当下,去估值几乎是所有已经上市、或在上市路上苦苦挣扎的Biotech们的共同面临的窘迫,而洗尽繁华,回归本源后活下来Biotech将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镀金时代。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