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
小孟
母亲胰腺癌复发,下决心赴上海求医
2018年,不满30岁的我幸福地成为了一名母亲,原以为家庭和睦,父母可以安享晚年时,母亲却被诊断为胰体尾癌。
2019年初,在老家哈尔滨进行了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本以为完成六次化疗后可以放心了,结果在2020年5月发现残胰尾部复发。因此我踏上了带母四处求医之路。二次手术风险高,经历了无数次被拒绝后,我很幸运地联系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傅教授专业的判断和悉心的安慰,让濒临崩溃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门诊后不久,我就接到了一位女医生的入院通知,略长我几岁的她,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成为了我口中的“晓乙姐姐”,也成为了我内心的支柱,在最难的时候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成为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坚实的依靠。
傅德良教授主刀,带领团队对母亲进行了第二次胰腺癌根治术。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能争取到二次根治术实属不易。在傅教授和团队专业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下,母亲恢复良好。母亲按照傅教授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后续的化疗和放疗,至今身体状态良好,未有复发征象。
是傅教授和他的团队带给了母亲第二次生命。
母亲在上海二次手术期间
噩耗再次降临,这一次,却是父亲
临近2022年新春时,父亲一天天的“变黄了”。2022年1月下旬,开始出现上腹部不适,同时伴有皮肤和巩膜黄染,1月27日彩超诊断,父亲胰头占位伴胆道梗阻。
看到报告单的那一刻,我大脑一片空白,仿佛天都塌了下来。我一个人躲到医院的楼梯间泣不成声,同时将父亲的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发送给了傅德良教授及晓乙医生,很快收到了傅教授和晓乙医生的回复。
傅教授说:“尽快带你父亲来上海安排手术”。晓乙医生说:“我现在联系床位,你做好准备带爸爸立刻过来,办理入院”。那一刻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安排好工作和孩子,我带着父亲踏上了上海的就医之旅。
我们到达上海后的第二天顺利入院,赶在春节前进行了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术),以便趁着假期减黄、恢复肝功能,为进一步手术做好准备。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傅教授主刀,带着团队为父亲做了胰头联合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侵犯血管、手术难度极大,我在外面等待手术的过程漫长而又煎熬。高兴的是,父亲术后状态良好,在傅教授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恢复进展顺利。我还有工作要兼顾,便返回东北,父亲的术后康复和化疗安排由母亲接力陪伴。
化疗开始,疫情突发,在遥远的惦念中感恩
3月24日,父亲化疗开始了。4月,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变紧张,医院住院部施行闭环管理,原计划3天一次的化疗节奏被迫暂停,我非常担心若无法按时化疗将导致病情进展。疫情之下,老两口在上海又人生地不熟,而我却远在东北。
正担心,父亲却意外收到晓乙医生的通知,化疗方案已经调整,只要准备好核酸,化疗可以继续进行了。
这两个月,我虽然远在老家却真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医者仁心。晓乙医生不仅帮忙尽量安排了父亲的化疗,同时也安排了母亲的复查,让两位老人在上海没有感到那么孤立无援,让不能返回上海照顾双亲的我少了一些惦念。
目前,因离家太久,需要调整。父母已经安全返回了东北。按照傅教授的方案继续治疗。在防疫形势平稳后,我们还将继续来到上海华山医院复查和治疗。感谢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我们全家还在继续努力,希望能在治疗的路上创造奇迹。
傅德良教授在给父亲查房
医生点评
王晓乙 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治医师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大家的生活节奏。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尽最大可能维持有序治疗,对我们医生来说压力不容小觑。对小孟来说,双亲先后均患胰腺癌,疫情下又只能老两口留在上海治疗,自己不能前来照顾,我们能够体会为人子女的这一份焦急。
夫妻同患胰腺癌,的确少见
胰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肿瘤,小孟的母亲是胰体尾癌,以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表现出较强的局部复发和侵袭性;而其父亲为胰头癌,以黄疸为首发症状,有较多的淋巴结转移。小孟的父亲长期饮酒,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胰腺炎等。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多人存在胰腺癌或者其他肿瘤病史,则要考虑基因易感性的问题,可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像小孟父母这样,夫妻共同患癌的还是比较少见。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腌腊制品,长期压力熬夜等。小孟的父亲手术后进行了基因检测,并未发现可遗传胚系突变,但是直系双亲均患有胰腺癌。小孟还是要注意常规体检,健康生活。
小孟父母的手术都具有极高难度
小孟的母亲2018年行胰体尾癌根治术(切除了胰体尾和脾脏),复发时经全身PET/CT检查发现胰体尾残端复发,局部与胃及结肠粘连严重。虽然全身其余部位没有转移,但二次手术往往腹腔粘连严重,并且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胃及结肠,对手术技术发出极大挑战。傅德良教授迎难而上,为其进行了胰腺残端切除,部分胃壁切除以及结肠肠段切除加吻合术。事实证明,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第二次希望,小孟母亲在陪伴爱人在上海进行治疗期间复查上腹部CT以及肿瘤指标均未发现明显转移复发征象。
小孟的父亲肿瘤位于胰头,与他妻子不一样的是,肿瘤出现了较多的淋巴结转移(术前PET/CT显示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并且侵犯了门静脉,需要进行扩大的胰头癌根治术加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以及门静脉置换术。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远期预后有着明显的关联,傅德良教授坚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及人工血管置换,以期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胰腺癌是一种负担很重的疾病,这负担不仅仅是患者需要承受手术以及化疗等治疗的生理负担,也是患者及家属就医的经济负担,更是一个家庭要对抗胰腺癌这种癌症之王时所需承受的心理负担。因此对胰腺外科医生来说,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更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全程管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傅德良主任的带领下,华山胰腺外科团队始终尽最大努力,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力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傅德良,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主委、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多学科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要职,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首批复旦大学“钟扬式好党员”,尤其擅长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综合治疗。
王晓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治医师,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硕士,第一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组员。着重于胰腺癌基因组标志物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以Sub-PI身份参与多中心临床实验两项,主持临床研究一项。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