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引言
随着各类新药和治疗手段的诞生及应用,淋巴瘤的治愈率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难以治愈,可能出现疾病多次复发的情况,而复发患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更有效的方案。随着对各种PI3K抑制剂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通过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今天的专家解读,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杨威教授解读PI3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对比,并带领大家了解新一代PI3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在细胞存活、生长、增殖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PI3K-Akt-mTOR通路的过度活化可导致细胞周期加速、细胞侵袭性转移等过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不佳相关。PI3K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进展,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之一1。FDA曾批准4种PI3K抑制剂药物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在临床上呈现出良好的疗效2。
PI3K信号通路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PI3K是脂质激酶家族的一员,是PI3K-Akt-mTOR通路中重要的激酶。PI3K可分为Ⅰ、Ⅱ、Ⅲ三类,其中对于Ⅰ类PI3K的研究最为广泛,其与癌症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而根据I 类PI3K调节亚基的类型差异,PI3K可分为IA 类 PI3K(p110α、p110β、p110δ)和 IB 类 PI3K(p110γ)3。
在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细胞膜上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或G蛋白偶联受体被激活,随后作用于PI3K并依次活化下游信号分子。PI3K-Akt-mROR通路由此激活,并参与到细胞的存活、生长、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等多种过程(图1)3。
图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而PI3K-Akt-mTOR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相关研究表明,在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可观察到Ⅰ类PI3K同种型的改变(突变、拷贝数增加)。而在B细胞淋巴瘤中,PI3K及相关通路的激活也被证实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3,4。
淋巴瘤治疗与选择性PI3Kδ亚基靶点抑制剂
上文提到PI3K可分为IA和 IB 类等不同的亚基,其中PI3Kα、PI3Kβ在多种细胞中表达,PI3Kδ、PI3Kγ只在免疫系统中表达。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调节亚基在淋巴细胞中起到的主要功能不同。δ亚基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中,参与B细胞的信号转导、发育和存活。δ亚基的过度激活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选择性抑制PI3Kδ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就可能起到较好的疗效3,5。
目前FDA共批准了四种PI3K抑制剂用于淋巴瘤治疗,分别为广谱PI3K抑制剂Copanlisib、选择性靶向 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及PI3Kδ /γ 小分子选择性双重抑制剂Duvelisib,以及PI3Kδ/CK1ε抑制剂Umbralisib。其中Umbralisib由于研发公司布局决定主动撤回此药的适应症申请,其余三种PI3K抑制剂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下表(表1)2。
广谱PI3K抑制剂伴随着易脱靶的问题,且存在明显的细胞毒性,而抑制多种亚型往往需要较大的使用剂量,会导致患者无法耐受。而选择性PI3K抑制剂则不易发生脱靶,且由于其对特定亚型的亲和力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4。从表1可以看到,相对比于亚基靶点抑制剂,广谱PI3K抑制剂Copanlisib额外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和(95%,所有级别)和高血压(35%,所有级别)。机制研究证实,上述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系PI3Kα抑制所致,因p110α参与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故对其的抑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而胰岛素依赖性血管收缩则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潜在机制6。而第一代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则表现出耐受性差,毒副作用多等问题,尤其是致命和严重的肝脏毒性、腹泻和结肠炎、肺炎以及肠穿孔,上市时即携带多项黑框警告2。因此,鉴于淋巴瘤多发于老年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针对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研发特异性靶向PI3Kδ亚基的抑制剂、并改善药物结构以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必要性。
新一代PI3Kδ抑制剂HMPL-689在淋巴瘤中极具前景
HMPL-689是由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PI3Kδ抑制剂,对PI3Kδ的抑制活性强于其他同家族激酶的100倍以上,可高选择性、强效靶向抑制PI3Kδ,降低因抑制其他亚型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在研发初期,针对第一代PI3K抑制剂的肝脏和消化道毒性,优化了药物结构,使得口服后肝脏、胃肠道组织药物浓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PI3K抑制剂的肝脏和消化道毒性。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已经证实HMPL-689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适度的组织分布和低清除率,表明HMPL-689的药物蓄积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较低7,8。
HMPL-689目前在R/R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2021年ESMO报道了HMPL-689 Ib期研究结果,90例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HMPL-689 30mg QD治疗,显示出突出的疗效。尤其是FL患者,ORR率81.8%,CR率高达36.4%,优于现有其他PI3K抑制剂,且安全性可控(图2)。最常见3级以上TEAEs 为感染性肺炎(13.3%) 、中性粒细胞减少(11.1%) 和皮疹(5.6%);肝毒性和肠道毒性轻微,所有患者AST和ALT均是轻至中度升高 (分级1-2级);腹泻发生率低,3级以上腹泻仅为2.2%,尚无结肠炎报告;因AE导致的永久停药仅为5.6%7。
图2.HMPL-689 Ib期研究结果。基于76例疗效可评估患者的初步疗效:ORR 为 53.9% ,CR 率为 11.8%, PR 为42.1%;中位治疗反应时间 (TTR) 为 1.9 月 (95%CI: 1.84- 1.91);中位DoR未达到,6个月DoR率为84.5% (95%CI: 62.9 – 94.1)。
HMPL-689因为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于2021年9月被CDE纳入中国突破性治疗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患者。
专家点评
杨威
百度浏览 来源 : 淋巴瘤之家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