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人群特征等不尽相同,通常不建议进行跨研究比较。但当市场上同适应症同机制药物增多时候,对医生来讲,有必要了解不同厂商药品的区别;对患者来讲,想知道哪个药效果最好,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对厂商来讲,也想自家产品区隔其它品牌,树立好印象..这些需求都迫使“比较“的发生,虽然不make sense,但科学的前瞻性头对头比较只能是幻想,暂不提浪费大量资源,更别说大概率无差别的结果,除非无限量扩大样本,找到微弱的差异,又能怎样。- 1. 中位值,如: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中位总生存(mOS)、中位无疾病生存(mDFS)、中位无远处转移生存(mDMFS)等
今天主要谈中位值,要说中位值有多不“可靠”,一起看看Keynote-021G和Keynote-189,这两个研究分别探索对比化疗,“K药+化疗”用于一线晚期非鳞状NSCLC的II期和III期,对应“K药+化疗”臂mPFS分别为24个月和8.8个月,相似的人群、给药,同样的评价指标差距能有三倍,更何况其它。以mOS为例,指的是一半患者生存的时间,简单来讲,100个人,全部发生事件(死亡)后,将他们生存时间由大到小排序,中间值是真正的mOS。但我们见到的mOS一般不是上述描述的情况,没有人会等到所有患者都发生事件(死亡)才报道mOS,实际上,我们见到的mOS是根据KM生存曲线推算出来的,mOS=生存KM-曲线与50%横线相交点的横坐标值,所以它并非代表真的有一半患者在这个时间点是活着的或死亡的。极端例子,只要KM曲线50%点不是位于与横坐标平行的线段上,就能得到所谓的”mOS”。除非最短随访时间长于这个值,否则mOS值都存在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自己都经常变,或者说大概率会发生变化,又凭什么和别人去比。所以在比较前,建议先看看自身是否足够“稳健”,这里的稳健指的是可能会变,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判断中位值稳健的三个指标:1. 随访时间与中位值比较;2.
95%的置信区间宽窄3. No. at risk与半数人比较带着上面的知识去看看今年ASCO报道的ASTRUM-005,相传拥有“最长”mOS值,首次打破PD-1单抗折戟SCLC的魔咒,毕竟在它前面的PD-1单抗 ,O药和K药先后殒命SCLC,撤销适应症,因此,人们曾经一度怀疑PD-1单抗用于SCLC不会成功。图中我标出来的红线就是前面说的如何用KM曲线估算中位值方法,15.4个月的mOS就是这么估计出来的,交叉点横坐标。- 中位随访时间位12.3个月>mOS,中间随访时间都短于mOS,换句话说,不可能发生一半事件(死亡)
- 95%置信区间为13.3-NE,一头都没达到呢,越宽越不稳健
- 15.4在15-16个月之间,这之间的No. at risk为59-40,也就是说截至随访时间,真正总生存超过15.4个月只有40-50个人,远远小于试验组389,离389的一半195更差的远
- 看看曲线上mOS 15.4之前有那么多小竖条,小竖条代表删失(失访或者未发生事件),当非失访的发生事件时,会影响曲线的形状,影响中位值。
综上所述,这个史上最长mOS值是极不稳健的,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等数值相对稳健时,再看获益,再谈比较,再做判断。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