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美国知名期刊遭遇最大规模诚信事件 学术编辑与论文作者联手造假?

科研诚信事件

2022-09-01   来源 : 科学网

1270 0

8月3日,美国知名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以下称PLOS ONE)一口气撤回20篇论文。

撤稿理由不是常见的抄袭剽窃、数据造假,而是怀疑出了“内鬼”——这些论文的同行评议被操纵了。其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显示,该刊所依赖的编委会成员似乎卷入了同行评议操纵事件。具体来说,一些学术编辑在帮助作者发表论文。

这20篇撤稿论文只是一小部分。该刊调查小组发现,此事件共涉及100余篇论文和1700多名作者,成为近几年来该刊所经历的最大规模的诚信事件。

该刊首批撤稿声明发布后,遭到了中外作者的强烈抗议。“我强烈反对撤稿!我申明真的不认识学术编辑。PLOS ONE这种不负责的行为引起同行对我的恶意攻击,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4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李云洲对《中国科学报》说。

不过,该刊在回复《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个人层面的责任(认定)超出了期刊的裁决权限。”考虑到目前已撤稿文章的性质,PLOS ONE称,除非相关论文的问题首先在机构层面进行调查并得到解决,否则所撤论文将不会被重新提交审稿。

秘而不宣的“关系”

今年3月,PLOS ONE一位编辑在处理一些农业领域的论文稿件时发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一位作者在10个月内提交了至少40份稿件,远超预期。

编辑把这一异常现象告诉了该刊的伦理团队。一个月内,该团队的调查范围从最初约50篇论文很快扩大到2020年以来该刊收到的300多篇论文(其中100多篇已经发表)。调查小组发现,有1700多名作者与涉事论文有关。

“这可能是我们几年来遇到的最大规模的案例。”PLOS ONE出版伦理团队执行编辑Renee Hoch说,“看到作者人数以及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时,我们就觉得这无疑给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随着调查的展开,让该刊伦理委员会担心的是,期刊所倚重的学术编辑似乎卷入了同行评议操纵事件。

学术编辑,即特定领域的外部专家,通常负责期刊同行评审和稿件的接收。调查组发现,在涉事论文中,一些经手的学术编辑与一部分作者的名字同时反复出现。这些学术编辑最近曾与一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发表过论文,但从未向期刊内部人员披露这些“关系”。调查组认为,他们可能会邀请一名或多名与作者存在某种非公开关系的同行审稿人操纵同行评审过程。

更令人起疑的是,大多数涉事编辑在2020年加入该刊编委会,正是在同一时期,相关投稿开始出现,其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如果你看到一篇或两篇这样的论文,问题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如果看到100或300篇,就真的非常令人担忧。”Hoch说。

学术打假“侦探”、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lisabeth Bik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大多数期刊都有规定,如果学术编辑、同行审稿人和作者有朋友关系、最近有合作或在同一机构工作,那么他们就不能处理或审阅论文。看来这条规则在这些案例中没有得到遵守。”

调查还发现,涉事论文存在类似“论文工厂”的学术不端现象。例如,一些作者发表论文数量多得可疑、作者贡献存在问题等。其中,41名作者和学术编辑参与了10篇或更多的论文投稿,他们中约有一半来自巴基斯坦。

目前,该刊撤销首批20篇涉事论文。编辑将逐步完成对其他论文的后续调查工作,并每两周分批作一次处理。

反对撤稿

对于PLOS ONE的首批撤稿,很多作者并不认同,声称他们与学术编辑之间并没有利益关系。李云洲就是其中之一。

“我强烈反对撤稿。首先,我并不知道撤稿原因;其次,(我们的)所有数据和评审过程都严格遵循程序,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再者,这会影响该刊的声誉和可信度。如果任何期刊都可以自由地撤回作者稿件,那该期刊也会消亡。”李云洲8月3日在接受“撤稿观察”网站的采访时表示。

在8月9日回复《中国科学报》的邮件中,他表示,即便4篇论文存在问题,其“产权也不属于中国”,因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都来自巴基斯坦,他本人只是参与了部分工作。

“在开题报告、试验设计、文章撰写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因疫情原因,他们在本国试验,我参与部分试验设计,但作者顺序、作者添加都是巴基斯坦方决定的。”他说,“我不认识PLOS ONE所说的编辑,更不可能操纵评审。”

撤稿发生后,李云洲表示正在积极与期刊沟通,“不能把期刊的猜测认定为事实”。

首批20篇撤稿涉及的另一位中国作者是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秀康,他与巴基斯坦方合作者共有两篇稿件被撤回。其中一篇王秀康担任通讯作者的论文中,他负责试验的概念化、形式分析以及稿件写作、审查和编辑。他也反对此次撤稿。

王秀康的一位合作伙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Muhammad Hamzah Saleem则是此次被撤稿的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他也不同意撤稿,因为自己和学术编辑并非朋友,也从未合作过。

“我完全不同意(期刊)单方面的决定。”另外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巴基斯坦巴哈丁·扎卡里亚大学的Subhan Danish表示,“现在许多科学家的事业都处于危险之中。我们的论文没有问题,却因为没有犯下的罪行在遭受痛苦。我恳求(期刊)不要在年轻科学家的事业刚起步时就伤害他们。”

“希望所有作者对文章内容负责”

对于作者们的观点,PLOS ONE高级传播经理David Knutson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个人层面的责任超出了期刊的裁决权限。我们希望所有作者对文章内容负责,通讯作者负责并代表所有作者发言。”

实际上,在涉事论文相关的1700多名作者中,大多数人(约75%)的名字仅出现过一次。对此,Knutson说:“在这起事件中,并非每位作者、编辑或审稿人都存在诚信问题。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回避文章或作者群体的整体问题。”

那么,此次撤稿中如果只是因为学术编辑未披露本应公开的信息,而非论文本身存在问题,该刊是否会重新收录所撤回的论文呢?

对此,PLOS ONE向《中国科学报》表示,除非满足以下4个条件:作者直接向期刊提出由该刊发起全面调查,并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期刊获得作者所在相关机构的官方支持,就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和提供意见;机构调查的结果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有关问题;作者需要修改稿件直到满足期刊的要求,并确保新提交的内容完全符合期刊的所有规则。

这并非PLOS ONE首次批量撤稿。早在几年前,Bik就曾检举该刊348篇论文存在问题。随后,期刊撤回其中22篇论文,对另外55篇进行了修正。

“期刊的可信度不仅取决于其发表论文的数量或影响因子,还取决于其对所检举问题的关注。”Bik对《中国科学报》说,一本从不撤稿的期刊有时并不可信。过去几年,PLOS ONE对不当行为指控的回应明显改善,也获得了Bik的尊重。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本科没毕业成大学院长,深陷学术..
  • 死亡率50%!流感、新冠后致命真..
  • 新冠病毒Omicron BA.1和BA.2入侵..
  • 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这70条..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