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又一起惊天学术造假?想不到他居然也翻车了......

科研诚信事件

2022-09-08   来源 : 雇得安背调

3908 0

学术界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做出成果,有所成就,以便在各自的领域如同太阳般闪耀。但是正如太阳上也存在有太阳黑子一样,学术界也有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发生。


近期,青岛大学科技处官网发布了关于涉嫌论文造假的调查结果的通报,通过这个通报可以得知,青岛大学多名学者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而青岛大学针对这些学术造假的学者,都给出了较为严肃的处理结果,包含了记过处分、取消多年的申报科技项目和人才项目等资格......


来源:青岛大学科技处官网


针对青岛大学的这种学术造假行为,其实在之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相关处理结果通报中就看出来了。因为在去年的时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就通报了多起涉嫌学术造假的问题,其中青岛大学就是重灾区


我们也从中得知,其实在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都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


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与机构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更是不胜枚举。


说实话一所高校如果失去了真正搞学术的人才,而留下的全是这种弄虚作假的论文制造者的话,那么这所高校的未来也就彻底毁了。


而对国家而言,思想力是开拓创新、积极自省的源泉,是不可或缺的宝贵力量。


相比其他诚信失范行为,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学术造假危害更巨大。屡禁不止的学术造假与腐败不禁让人追问,我们学术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学术风气又该如何重建?


学术界污点?

诺贝尔得主居然也翻车


每届的诺贝尔奖得主,都被誉为当代的科学巨人。


谁曾想,学术造假竟也会在诺贝尔奖得主身上上演。


在2019年,Semenza(塞门扎)和另外两位来自英美的科学家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就在9月2日,塞门扎撤回了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上的四篇论文,原因是论文的图出了问题。



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这些论文总共被引用了750多次。


其实,塞门扎很早就被怀疑是「惯犯」了。他近20年发表的多篇论文,都涉嫌学术不端,部分图片甚至使用了PS。


↑↑↑图3E的Pac + IL8 nAb和图5F的Vehicle就是完完全全的复制品



↑↑↑论文中有笔刷擦除痕迹,国外学者质疑这是使用图片编辑工具的痕迹


还能有这种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打假打得结结实实,证据确凿,网友一看瞬间哗然:诺贝尔奖?顶级学者也P图?


也有学者说,“如果早两年曝出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了。”


小安最好奇的是塞门扎的诺奖会被撤回不?不过截止目前,似乎还没有已颁出的诺贝尔奖被撤回的先例。


但是这次大翻车事件,无疑给诺奖评选结果的权威性蒙上了一层大大的阴影……


学术界污点?

阿尔兹海默症的奠基研究被彻底推翻了?


无独有偶,阿尔兹海默症研究开山之作涉嫌学术造假一事,在学术圈闹得沸沸扬扬,在网络上更是疯狂刷屏,让科学研究的公信力再一次受到质疑和挑战。


我们都知道被称为“脑海中橡皮擦”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至今发病机理不清且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遭受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困扰,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还会日渐扩大。


2022 年 7 月 22 日,Science 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直指一项与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机制有关的基础研究涉嫌造假。


该事件的起因是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 Matthew Schrag 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AD 领域新星 Sylvain Lesné 的系列论文提出公开质疑,认为其自 2006 年发表在 Nature 上围绕 Aβ*56 的工作存在着图片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这篇 2006 发表在期刊《Nature》上的论文可以说是对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探索的开创性研究,堪称开山之作,至今已经被引用了约 2300 次,倘若造假实锤,无异于是带偏了 16 年来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诸多研究。


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于那些期盼能早日出现治疗阿茨海默症有效药物的患者和家属,以及一些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这类药物研发的人员可能是个沉重的打击。


此外,还使得大笔科研经费付诸东流。在经济与药物研发方面,仅今年,NIH 就投入了 16 亿美元在以该研究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中,更不必说这 16 年间砸下的科研经费了。


不仅如此,众多顶尖药企因为 Aβ*56 的临床研究失败,已宣布永久退出 AD 领域,使得 AD 领域丧失了大批药物研发的核心力量。


由此可见,学术造假的影响远远超出吃瓜群众的想象。而这样恶劣的学术不端事件,在学术圈却屡有发生。


比如,前年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教授与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教授二位大佬,因抄袭而引起的对决。再往前倒倒曹教授被专业打假人士 Elisabeth Bik 指出论文图片存在复制嫌疑……学术界的类似现象简直不要太多。


不论国内外,造假丑闻层出不穷,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有在努力防禁。


教育部曾发布通知:所有已经毕业的硕博士,论文将倒查五年。


来源:教育部网站文件原文


这个举措,使造假者藏不住,后来者不敢为,所有研究生瞬间警醒。只要论文造假,那就永远是颗”定时炸弹“!


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还是总有人会冒险去造假,就连诺贝尔学者、知名研究学者都逃不过?


学术陷阱?

哪些行为可能涉嫌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有大有小,除了凭空捏造,还有很多种情况。究竟哪些行为可能涉嫌学术造假呢?


目前,全球公认的三大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合称 FFP ,即伪造(Fabrication)、篡改(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


我国也曾制定和施行《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这一标准,其中明确划分了八种学术不端的类型,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及其他


有篇学术论文给出了更具体的答案,包括但不限于:

①虚构及捏造数据。在完全没有实验的情况下肆意编造;

②篡改数据。为了更理想的预期结果调整部分数据;

③剽窃。大量复制或失当引用;

④重复发表。一稿多投。


这里要特别注意,有些同学认为文章可以中译英或英译中后分别发表,或者复制自己已发表的研究而不做引用,这些也都是有学术不端嫌疑的哦!


学术不端虽说屡禁不止,但对于全体科研人员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还是少数,更多的研究者选择终其一生将真实、热忱和敬爱奉献给了科研事业。


这也是诸多学术不端事件最终会被质疑、被揭发的重要原因。


学术不端就像恶魔的诱惑,总有人甘当赌徒,求一个短暂的繁荣,但真相迟早大白人间。


就像这次 AD 造假事件的揭露者 Matthew Schrag 说的:「You can't cheat to cure a disease. Biology doesn't care.」假象终究无法遮盖科学


而背调也是如此,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企业为了避免自身受到不必要的招聘风险,会选择通过背景调查的方式来预防。


但HR只是自己去为应聘者做背调,不仅不可能逐个调个遍(不现实),更容易错失优秀的人才,反而让造假者进了公司。


在此,小安还要提醒一下求职者们,简历作假不是长久之计,肚里没货手里没活儿,迟早是炒鱿鱼结局。


每一个打工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履历奋斗,奋斗的过程中,别想着通过蒙混过关就能糊弄他人,更不要心安理得欺骗自己!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比较、行为分类..
  •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管..
  • 科研重大突破!省三医院荣获国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2022..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