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来源 :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近年来学术规范一直受到学界、教育界和管理界的重视,国家也已出台了一些治理学术失范和不端的相关文件,但回望现实,学术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有关我国学术不端现象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学术论文抄袭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商业机构也研发了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软件,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但尚未达到“治本”的目的,且一些学术失范、不端检测软件本身也存在不少设计上的问题。
1
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起步较早,再由于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其反抄袭技术较国内成熟。成立较早的Turnitin软件是全球最权威的英文检测系统。我国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最早于 2008 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国内主流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研制成功时间如表一所示。
2
国内主要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功能点比较
目前国内提供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机构有 10 余家,软件各具所长,如下表所示。
3
学术不端行为及防治局限
(1) 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
根据学术活动涉及到的人员可分为在校学生、学术期刊编辑、专门科研人员、评审专家、管理单位等,根据不端行为本身的性质可分为伪造类、剽窃类、赞誉类等。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得出,在学术研究的研究选题、数据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和研究成果发表这四个阶段最易发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包括了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等。
(2) 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功能局限
第一,存在时间上的检测盲区,收集论文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无法检测未及时上传的、未能公开发表的或仅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表的抄袭源文献。
第二,存在技术上的检测盲区,检测算法不够智能,无法检测翻译的外文文献,无法检测表述方式变动、语序调整、同义词替换等深层学术不端行为,只能避免“文字”抄袭而不能防止“思想”抄袭。
第三,存在相似度判定盲区,不能区分必要自引、合理他引和抄袭,对作者正常、必要的自引一律判定为“重复”,会将引用权威著作、历史材料、法律法规等情况判定为抄袭,将统一格式的医学论文的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内容判定为抄袭,如此修改后有损论文整体内容结构,也浪费作者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检测软件功能单一,检测软件只具备文本相似度检测的功能,被检测者有若干手段可绕过相似度检测,缺乏论文选题、师生互动、学术积累等其他功能对学术行为的佐证。
第五,检测软件只检测结果,不检测过程。对于篡改、伪造、剽窃数据、伪造辅证、实验违规、提前发表不成熟的成果、不当署名、学术泄密这一类学术不端行为无能为力。
4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的功能对策
(1) 利用文献检测结果,防范利用时间盲区的不端行为
期刊编辑部应将已录用未发表论文纳入学术不端检测源,甚至可进一步将该部分文献提供给软件公司或检测机构,同时检测软件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灰色文献资源作为检测源,扩大比对数据量。对于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部等用户来说,应利用多种检测软件分时段多次检测,以避免单一检测软件数据收录不全面的漏洞。此外,检测软件记录了学者检测过的学术成果以及检测结果,学术成果可进一步扩充检测数据源,检测结果则可累积进而建立学者学术信用数据库。
(2) 应用人工智能技,防范利用技术盲区的不端行为
打铁还需自身硬,检测软件应积极利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壮大自己,其中的跨语言检测技术和语义识别技术等可帮助检测软件有效解决“思想抄袭”的问题。跨语言检测通过语言规范化、候选文档检索、分类器训练、剽窃行为分析等几个步骤来进行跨语言相似性分析。语义识别技术则是通过对文献的词语解析、信息抽取、时间因果、情绪判断等技术处理实现对文献的语篇理解,能较好地识别替换同义词、调整语序等学术不端行为。
(3) 人工智能与专家判定相结合,防止误判“抄袭”
检测软件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语料库,充分进行数据训练,提高相似度判定的准确率。人工智能的判定结果应再交予专家进一步鉴定。例如在学位论文检测时,检测软件应提供文字复制比由导师介入判定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期刊编辑部检测待发表论文时如发现论文相似度比例过高,应由编辑或审稿专家人工介入判定是否为抄袭。
(4) 贯穿学术规范升级软件功能,介入进学术研究过程
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深入到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检测学术研究结果,还可以监督学术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可以相互印证,相关学术评价活动也能够依此开展过程评价而不再把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篡改、伪造、剽窃数据、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5) 利用检测软件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培养学术规范意识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规范意识养成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可在检测软件的访问界面上提供学术规范自主学习平台,内容包括科研诚信、道德修养、政策法规、研究规范、写作规范等,提供在线阅读、视频观看、案例分析、在线练习等功能。
结语
学术规范是每一位科研人员所必须进行的“规定动作”,科研人员遵守学术规范,所进行的学术研究才有价值,才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促进学术创新和知识增长。尽管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存在各种缺点,但作为学术不端治理的技术遏制手段之一,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功能和局限以及学术研究规范在学术不端防治技术手段中的有限应用,探讨如何将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深入到学术研究过程中去,提出学术不端行为防治规范化和流程化措施建议,为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提供思路借鉴。
本文来源:
郭卫兵,叶继元.学术失范、不端检测软件的功能、局限与对策——以学术研究规范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9,39(03):2-9.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