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美国一项综述表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经皮冠脉介入(PCI)后药物治疗的基石。论文7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研究者对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纳入PCI后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列为首选。共有9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即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PCI后支架血栓形成和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并且为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应持续应用,并且小剂量(75-100 mg/d)优于大剂量。P2Y12抑制剂应在PCI后应用12个月,除非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但目前亦有研究正在评估更长期或更短期治疗的价值。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缺血性事件,但与出血风险升高相关。在可能情况下,非心脏手术应延迟至冠脉支架置入12个月后实施。
冠脉支架置入后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如同时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则出血风险高,这样的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益。
目前不推荐常规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监测。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