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
入秋以来,我国全国多地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甚至个别的日接诊人次破万。截至2023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各地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中国这一波儿童肺炎来势汹汹,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上月27日,顶刊Nature聚焦于“中国儿童呼吸道疾病激增”的情况,并以《What’s behind China’s mysterious wave of childhood pneumonia?》为题进行了探讨。
图源:Nature
WHO:是常见的冬季感染
并非出现了新病毒
事实上,早在上周,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针对中国目前儿童呼吸道疾病激增的现象亮明了观点:造成住院人数激增的原因并不是出现了“新”病原体,而是常见的冬季感染。
对于我国来说,今年冬天算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冬季——自2020年新冠大流行以来,这是首个没有实施任何疫情防控措施的冬天。流行病学专家表示,虽然提前预计到冬季感染人数会激增,但此次中国如此高的肺炎发病率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按照过往国家放开疫情限制的情形来看,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将是导致感染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与预计的一致,此次中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以来住院人数激增主要归因于已知病原体,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和RSV,不过RSV往往只会引发轻微的类感冒症状。
但意想不到的现象是,自5月份以来,尤其是在北京等北方城市,大量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在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作为一种感染肺部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行走性肺炎(Walking pneumoniae)”的常见病因。所谓“行走性肺炎”,其实是一种轻微的肺炎,很多孩子就只是咳嗽但不影响生活,无需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但就是这样不足为意的肺炎支原体,却在今冬对儿童造成了较大的打击。
不过,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Benjamin Cowling对这一波疾病浪潮并不感到惊讶。他表示,这是典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冬季爆发”。“相比于往常,今年的发病时间确实略提前了一些。这可能是因为长达三年的新冠防疫措施导致人们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有所增加。”
感染浪潮背后的原因是
免疫债务?
Nature文章中提到,中国出现的这波感染浪潮并非偶然,更像是一种“熟悉的模式”。
其实,其他多国在新冠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和旅行限制)解除之后的第一个冬季,均出现了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反弹趋势。举例来说,2022年11月,美国因流感而住院的人数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针对这一现象,伦敦大学学院计算生物学家Francois Balloux使用“免疫债务(immunity debt)”一词来描述。他表示,为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国家实施的全国性封锁或其他举措同样也阻止了季节性病原体的传播,使人们鲜有机会建立对这些微生物的免疫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债务”。
事实上,免疫债务并不是新概念,最早于2021年8月被法国科研人员首次提出,认为由于长期的“病原体低暴露”,易感人群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发生流行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其中,疫情期间出生的儿童,面临的免疫债务问题也更加严重。
doi: 10.1016/j.idnow.2021.05.004.
过去三年多,全球掀起了一轮轮疫情抗击运动,佩戴口罩、勤洗手、社交隔离、上网课......在一系列防控措施的组合拳下,那些通常在冬季流行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几乎销声匿迹。但病毒并不会消失,随着新冠疫情的落幕,口罩的集体摘下,其它病毒的新一轮反扑难以避免,尤其集中在儿童和免疫缺陷人群,这只是时间和感染程度的问题。
对于中国此次出现的“爆发式反弹”,Balloux认为:“中国经历了全球范围内几乎是最漫长、最严格的防疫,因此这次疫情放开之后的感染潮也会严重得多。”
耐药性或许是另一种解释
然而,中国经历的疾病浪潮与其他国家却不完全相同——疫情后的冬天,不少国家在努力应对流感和RSV感染,但中国更常见的却是肺炎支原体。“这确实很令人吃惊,”Cowling说,“因为细菌感染通常是机会致病性的,而且往往在病毒感染后发病。”
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耐药性。
通常情况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过度依赖,导致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
数据显示,北京的肺炎支原体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0-90%。Cowling表示,如此之高的耐药性也是今年冬天肺炎支原体所致的住院率居高不下的可能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会阻碍治疗进程,减缓感染后的恢复速度。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呼吸内科医生Christine Jenkins强调,冬季疾病大爆发始终是个严峻的挑战,但相比于新冠之前,现在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已经能够很好地应对和缓解疫情。“目前,中国建立了更好的国家疾病监测系统、诊断测试以及阻止传播和防止死亡的措施。”
Jenkins补充道,即使是已知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也必须要密切追踪,尽量减少疾病大面积爆发的风险。“虽然现在的情况与新冠相去甚远,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百度浏览 来源 : 上术健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医微客_3075
2023-12-11 09:53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