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负担不断上升,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近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发布,以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防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并且趋于达到更严格的LDL-C控制目标,尤其是对于ASCVD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近3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为辅助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膳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颁布了本指南。
3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慢性肾脏病(CKD)有明确关联。ASCVD、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NAFLD、CKD人群中HTG的患病率约为35%-50%。临床医生应重视HTG管理,本共识强调了HTG早期发现、加强生活方式改变和终生管理的临床意义,并提供了简明的HTG处理流程。
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
共识紧密围绕ASCVD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评估、计划实施及后续跟踪随访,同时配套标准化管理路径、记录表单和评估工具,并重点针对降胆固醇方案评估(疗效评估、治疗药物选择评估、用法用量评估、不良反应评估、相互作用评估、经济性评估、依从性评估)形成7条评估建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5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
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但仍存在心血管剩余风险。有证据提示甘油三酯(TG)或富含TG的脂蛋白(TRL)胆固醇(TRL-C)水平升高是剩余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Omega-3脂肪酸虽能有效降低TG,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其在降低ASCVD风险的获益结果不一,同时,其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价值仍存困惑。共识综合有关Omega-3脂肪酸的现有认知,从诸多方面对Omega-3脂肪酸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阐述,以期为中国人群Omega-3脂肪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三高”共管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相关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本共识。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医学营养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对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和降低该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共识就血脂异常患者膳食模式、食物品种、营养补充剂、肠内肠外营养制剂以及常见疾病合并血脂异常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推荐意见,为医疗机构人员开展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目前,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因病致死的首要原因。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我国ASCVD疾病负担迅猛上升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要切实提高血脂达标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举足轻重。基于此,我国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成人血脂管理指南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共识,力求提高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以期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进行ASCVD防控。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CVD)防治的一个重要管理目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根据CVD风险评估,LDL-C治疗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为此,KDA/KSoLA总结了糖尿病患者脂质管理的最新证据,根据糖尿病持续时间、CVD存在与否、靶器官损害及主要CVD危险因素等,对LDL-C治疗目标达成了共识:①糖尿病持续时间≥10年,建议LDL-C目标<70 mg/dl;②糖尿病持续时间<10年且无主要CVD危险因素,建议LDL-C目标<100 mg/dl。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时有效地管理血脂异常对控制冠心病流行至关重要。本指南总结了血脂异常患者的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非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饮食干预、体育活动和瑜伽)策略,旨在提高血脂异常的管理水平,以期更好地管理脂质,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出院后复发和新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高。LDL-C水平升高已被证明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原因,降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减少相关。2023 ANMCO意见书主要针对ACS患者出院早期降脂策略和短期随访决策提供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ASCVD的基础,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今年6月,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发布观点文章,针对成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干预给出了建议,推荐成年血脂异常患者少吃饱和脂肪,优于少吃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限制酒精、糖和精制淀粉等。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LDL-C水平显著升高和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特征。据估计,全世界有30000人患有HoFH(患病率1:250000-1:360000),但只有不到5%的人得到确诊。在过去十年间,降胆固醇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EAS专家共识针对HoFH的筛查、诊断和管理提出了实用建议,并提出了最新的HoFH临床诊断标准,建议优先考虑表型特征而非基因型;LDL-C>10mmol/L(>400mg/dL)提示HoFH,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决策基于LDL-C水平,药物和脂蛋白单采(LA)联合治疗是基础。PCSK9抑制剂、Evinacumab和Lomitapide有助于实现LDL-C目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单基因疾病,从出生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便显著升高,如果不治疗,可导致过早的ASCVD。本指南主要针对FH患者的检测和实践管理提供指导建议。鉴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p(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因果作用,SISA针对Lp(a)的遗传学和流行病学达成共识,并就Lp(a)的测量方法以及当前和新兴的降低其血浆水平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建议。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时期,因此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儿童FH(15岁以下)的基本诊断是基于LDL-C水平显著升高和FH家族史。为减少对此类患者的忽视,在本指南中确立了“疑似FH”。一段患者被诊断为FH或疑似FH,应积极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指南。同时进行家庭调查,以明确患有相同疾病的家庭成员。如果LDL-C水平>180 mg/dL,则应在10岁时考虑药物治疗。他汀为一线治疗药物,LDL-C目标应<140 mg/dL。指南主要涵盖了存在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成人的评估和管理,介绍了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风险。本次更新增加了关于阿司匹林用于CVD一级预防的使用建议。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减少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使CVD患病率大幅降低。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Bempedoic acid,是一种新型降脂治疗方法。研究提示其不但能降低血浆中的LDL-C水平,且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为提高临床医生对Bempedoic acid的认识,规范其应用,本意见书总结了Bempedoic acid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最新证据,并提出了实用建议。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多因素血脂异常是导致儿童血脂水平异常升高的两种疾病,可导致成年期过早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和卒中)和死亡。本声明主要针对无已知血脂异常的无症状儿童和20岁以下青少年的筛查提供建议。降低LDL- C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临床获益已得到充分证明。本共识主要总结了目前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建议、实施降脂治疗的障碍和克服这些障碍的技巧,以及Bempedoic ac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