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本期文章引用格式:侯立安,尚雪松,马超超,等. 流水线自动质控在临床生化免疫检验中的评估与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4,47(01):86-93.
本文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新媒体共同发布。
目前很多临床实验室开始使用全自动流水线,但室内质控品检测仍然以人工模式进行,方式效率较低。且不同人员之间操作存在一定差异,人为因素是影响室内质控结果稳定性的常见原因。
应用自动化流水线样本存储冰箱保存室内质控品,并定时分配到不同仪器进行自动检测,以简化质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室内质控人为影响因素、减小质控变异度、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AT),是当前临床实验室自动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利用自动质控实施方法评估了18个生化项目、5个免疫比浊项目、11个化学发光项目的自动质控稳定性、检测效率和实施成本。
将生化、免疫比浊以及化学发光项目的质控品存储在流水线冰箱中,由中间体软件控制流水线,按设置时间自动调取质控品上机测定并归档保存。
生化质控品每日更换,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质控品每周更换,共同运行3个月,通过比较2种模式质控结果的变异系数( CV)评估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
分析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结果变异、质控失控率、质控品消耗量、员工工作量、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和自动质控故障率6个指标,评估自动质控应用效果。
(1)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
每周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模式下,总二氧化碳(TCO2)高低两水平质控的 CV分别为20.24%和21.82%,大于实验室设定的允许变异;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其他16个项目变异均小于允许变异。
表1 不同水平质控项目每日与每周更换在线质控品结果的变异比较
注: CV 为变异系数,Alb为白蛋白,ALP为碱性磷酸酶,ALT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Cr为肌酐,DBil为直接胆红素,LD为乳酸脱氢酶,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Bil为总胆红素,TC为总胆固醇,TCO 2为总二氧化碳,TP为总蛋白; a允许 CV来源于WS/T 403-2012, b允许 CV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总误差的1/4或1/3, c允许 CV来源于生物学变异不确定度, d为实验室自定义
图1 每周和每日更换生化质控品的2种模式下每日TCO2的浓度变化趋势
(2)自动和手动质控模式下质控结果变异
每日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每周更换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在线质控品的模式下,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和睾酮 8个化学发光项目,补体3、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 3个免疫比浊项目和碱性磷酸酶、葡萄糖、钙、氯、钾、乳酸脱氢酶、钠、尿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腺苷脱氨酶 10个生化项目的低、高水平质控自动质控检测结果的 CV均低于手动质控结果的 CV。
表2 化学发光项目手动与自动质控在不同质控水平下的CV(%)
注:CV为变异系数,DS为硫酸脱氢表雄酮,E 2为雌二醇,FSH为卵泡刺激素,LH为促黄体生成素,PRL为泌乳素,VB12为维生素B12;a允许变异来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室间质评总误差的1/3, b为实验室自定义;孕酮低水平质控的变异评估采用绝对偏差进行评价
表3 免疫比浊项目不同质控水平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的CV(%)
注:CV为变异系数,C3为补体3,ASO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RF为类风湿因子,CRP为C反应蛋白,IgG为免疫球蛋白G;a允许变异来源为国家卫健委临检室间质评总误差的1/3
表4 生化项目不同质控水平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的CV(%)
注:CV为变异系数,ADA为腺苷脱氨酶,Alb为白蛋白,ALP为碱性磷酸酶,ALT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LD为乳酸脱氢酶,Na为钠,TCO 2为总二氧化碳,TP为总蛋白,Cr为肌酐,DBil为直接胆红素,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Bil为总胆红素,TC为总胆固醇
图2 腺苷脱氨酶手动分装质控(2A)与自动质控(2B)检测结果Z分数图
注:02-19、02-25、03-04、03-08和03-15更换新质控品
2种质控模式的生化、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项目的失控率均符合临床常规工作需求。
(3)质控品消耗量比较
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化学发光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7.5%(由8 ml减至5 ml);免疫比浊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3.3%(由3 ml减至2 ml)。
(4)员工工作量和首个样本进样时间比较
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相比:(1)质控品和试剂空白样品的分装量每周减少47管。(2)自动质控每周分装生化质控品及归档共计15步,手工质控每周质控分装上机、回收质控以及检测完成后手工加盖封口膜共计171步,因此自动质控相对于手动质控手工操作步骤共计减少约156步。
每日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平均提前15 min。
自动质控开始运行的前期,66次自动质控中共计36次质控未能成功检测,发生37种故障,故障率为54.5%(37/64),后期降至10.2%(13/128)。
故障主要原因:
(1)设备耗材因素19次,占总故障数的51.4%;故障主要为:样本存储冰箱传感器或标本位置报警;流水线轨道传感器故障;后处理脱帽机故障。
(2)人为因素14次,占故障总数的37.8%;故障主要为:后处理冰箱垃圾箱更换后未将暂停状态更改为运行状态;获取标本后,后处理标本区的暂停状态未切换;质控品所在冰箱的标本存储架被卸载。
(3)软件因素4次,占总故障数的10.8%;主要为自动质控指令未执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人员培训和仪器保养维护,统计6个月128次质控中,故障数为13次,故障率为10.2%。
(1)自动质控减少了人工干预对质控的影响,提高质控结果稳定性。38个项目自动质控的变异均小于实验室的允许变异。ADA质控品分装后2种模式均使用1周,手动质控手工封膜,质控品随使用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自动质控为自动盖帽,检测结果无该趋势变化。此外不同的分析仪采用同一管质控品,对质控品问题导致的失控更加一目了然。
(2)降低假失控率:自动质控相比于手动质控环节降低了质控品水平放反、质控品添加错误等假失控的发生,降低了假失控率。
(3)减少简单劳动,减轻工作量:与手动质控模式比较,自动质控减少了质控品分装、加载、回收环节的大量步骤。
(4)工作时间提前,缩短样本检测TAT时间:每日首个样本开始检测的时间平均提前15 min。
(5)节省质控品,降低经济成本:质控品分装数量减少,减少了质控品的浪费。目前自动质控的运行与样本的运行模式仍存在差异:质控品的包装瓶为非标准试管模式,所以需要手工转移至标准试管后再进入流水线运行,此问题的解决需依赖质控生产厂家进行后续包装改进。
(1)离子模块需每日定标。因此更改离子定标时间,由原来的每日早晨定标更改为每日下午加完试剂后定标。更改后2种质控模式的K、Na、Cl的 CV均低于实验室允许 CV,满足实验室需求。
(2)TCO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质控品保存稳定性问题:TCO 2在分装管密封不好时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胆红素也需要提供避光环境,为此我们更换质控品分装管,采用特制的棕色避光分装试管和特制密封盖进行质控品的分装保存,提高TCO 2和胆红素的储存稳定性。
(3)流水线故障问题:自动质控开始运行的前3个月,故障率高,为54.5%。故障导致质控品出流水线样本存储冰箱后无法按时检测,质控品在室温暴露时间长,这可能也是导致部分项目自动质控 CV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增加流水线的维护保养频率,调试流水线部件位置,安排急诊夜班人员早上协助处理简单的流水线故障;加强员工培训,卸载样本架时避免同时卸载质控品,调整后故障频率降至10.2%。不同型号流水线的模块(如盖帽系统、流水线样本存储冰箱、传感器的数量)设置或工作原理不同,故障率也会不同,但员工规范操作、流水线定期维护保养对于降低故障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流水线系统自动检测室内质控结果满足实验室质量指标要求,应用自动质控可提高质控水平,节约成本,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略
百度浏览 来源 : 检验医学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