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具有遗传性

临床医学

1970-01-01      

1780 0

  与既往报告相反,2012年8月7日《神经病学》发表的一项最新双生子研究显示,基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中的确发挥了重要角色。该研究纳入了由见血等触发的典型晕厥个体,以及因托说等外源性刺激触发的较少发作晕厥的个体,发现同卵(MZ)双生子VVS的发生率高于异卵(DZ)双生子。
  第一作者Samuel F Berkovic博士(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说,“MZs和DZs有着基本相同的DNA组成,如果发现他们之间的发生率不同,将是存在遗传性因素的非常好的初步证据。他说,VVS是最常见晕厥类型,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VVS;确定其遗传性属性,有助于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该研究从澳大利亚双生子注册数据库中纳入51对MZs和DZs(平均35.4岁),每对双生子中至少1人有晕厥史。通过电话询问其有关晕厥促发因素以及晕厥、心脏事件和猝死家族史的信息。结果显示,有晕厥者发生首次晕厥的中位年龄为15岁;57%的个体报告了典型的晕厥触发因素,如见血、创伤、医疗操作、长时间站立、疼痛和恐惧感。研究者还建立了一个晕厥严重度5级评分。分析显示MZ(0.75)和DZ(0.50)间显著不同的晕厥一致率(P=0.061);且对MZ和DZ间4分(不超过3次晕厥发作)和5分(超过3次晕厥发作)晕厥的一致率有显著、较强的影响(0.71 vs. 0.27;P=0.018)。对于典型触发因素相关的晕厥,MZs的一致率为0.62,DZs为0.00(P<0.001)。
  Robert Sheldon博士(卡尔加里大学,阿尔伯塔)评价该研究非常有趣,但不是结论性的,“只有发现了一种或多种特定基因,才能真正证明这项研究提出的假说。”


  Heartwire 2012



科研资讯(站内): 血管迷走性晕厥 遗传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血管迷走性晕厥 遗传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中年人进行定期休闲体力活动有助..
  • 他汀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 饮用富含黄烷醇的可可可能增强脑..
  • [ESC2012]FAST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