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成人骨髓来源干细胞至少能够轻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的心功能,但需要更大型的研究证实这种疗法的真正潜在价值。
来自Dr David Clifford(牛津大学,英国)及同事的一篇新的报告在线发表于2012年2月15日的《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对涵括1765例受试者、超过20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分析,其包括的研究数量超过2008年一项类似的分析。尽管增添了新的数据,这一更新的分析仍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干细胞/祖细胞治疗未能显著改善死亡率或复合终点事件率——包括再梗死、再入院、再狭窄和靶血管血运重建。
然而,短期随访数据显示,干细胞治疗可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这一改善可持续12~61个月。此外,一些研究显示,干细胞疗法还改善了左室收缩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梗死面积。
“这些单个的试验规模太小,不足以证明骨髓来源干细胞能否影响致死率和致残率,”Clifford得出结论说。他们还指出荟萃分析中纳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临床和统计学异质性”。干细胞治疗的技术以及终点事件的检测均不统一,限制了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的能力。
尽管总体的荟萃分析显示获益趋势无统计学意义,一些试验显示干细胞疗法可提高生存率。作者提出正在进行中的13项随机化试验将被纳入未来更新的分析。作者特别提到了进行中的由欧洲委员会赞助的骨髓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BAMI)试验,将在超过3000例再灌注治疗的MI患者中评估骨髓来源干细胞疗法的生存率获益。BAMI试验研究者们还将建立标准化的细胞培养和输注技术。
由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在成功血运重建后的短期死亡率已极低,作者提议,观察干细胞疗法获益的研究可能需要评价死亡率、再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还应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以判断这种干预质量的总获益。Clifford等还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强调对患者相关因素和这种疗法作用机制的理解。
From Heartwire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