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升高?靠谱吗

医学科普

2022-07-04      

960 0

“大刘你怎么早上又吃鸡蛋啊,别吃这么多鸡蛋了,会升胆固醇的,小心得心脏病!”


“是呀,大刘我前几天还看到一篇文章,说有研究发现,吃鸡蛋会增加疾病风险”


刚拿起鸡蛋咬了一口的大刘,看着冒头的蛋黄,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在过去,鸡蛋是营养佳品,但不知道何时关于鸡蛋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到底哪些才是真?



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率或增加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曾经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发表了一个研究,数据选取了美国NIH-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中52万名参与者。


在平均随访16年的时间,结果发现,全蛋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率有关,每日额外摄入一个鸡蛋,会导致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9%、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16%、癌症死亡风险会增加24%。


研究人员认为,这与蛋黄内胆固醇会在动脉内积聚形成血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另外,鸡蛋与肉同食,可转化成有毒化合物三甲胺氧化物,进入血液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还和癌症有关。



问题来了,鸡蛋究竟能不能吃?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不能直接推断出鸡蛋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因果关系。且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南仍然推荐大家吃鸡蛋——每周吃蛋类300-350g(大约每天一个鸡蛋)。


早在2018年美国同样有一个基于研究美国人的研究,每天多吃半个鸡蛋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率。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表示,中国人群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和疾病谱与美国人群存在差异,因此,美国人群的研究结果能否外推到中国人群之中仍需谨慎对待。


盘点那些鸡蛋致癌的谣言


大家日常饮食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鸡蛋,但关于“激素鸡蛋”、“鸡蛋致癌”的谣言流出,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1、鸡蛋都是激素,会导致性早熟致癌?

网络上一则如何辨别“激素鸡蛋”的视频走红,不少网友评论自己原来吃了这么多年的激素鸡蛋。但事实上,鸡蛋本身就含有激素,如黄体酮,它属于“内源性激素”,对人体健康无害。



与内源性激素相对就是外源性激素,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法商家在饲料中非法添加各种激素类药物的情况,这属于违法行为,我国从未批准使用“激素类药物”促进动物生长,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鸡蛋,是不会含有外源性激素,食品安全性高。


2、发青的鸡蛋黄不能吃,会致癌?


网上还有一则热议:鸡蛋煮超过10分钟,蛋黄就可能发青,而发青的蛋黄食用后会增加致癌风险,事实果真如此?


鸡蛋发青,其实与鸡蛋中的蛋白质有关。鸡蛋所含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这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加热后会产生硫化氢,蛋黄还含有铁,硫化氢产生后会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的颜色为绿色,硫化亚铁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合物,鸡蛋发青属于高温反应,跟致癌无关。



划重点:哪些人不能多吃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每天吃一个蛋可以满足人体营养所需,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分析,对于某类人群,需要适当限制鸡蛋摄入。


1、可以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

对于健康成年人,不需要格外关注鸡蛋对胆固醇的影响,每天食用一个鸡蛋,就可以满足营养所需。


2、每天多吃一个蛋也不碍事的人

青春期生长速度快,需求营养量也最大,这个阶段的人群,每日可以增加一个鸡蛋补充营养;另外,对于住院、做手术等病人来说,由于日常饮食营养供给不足,无法提供身体康复所需的蛋白质,也可以每天增加一个鸡蛋,满足营养需求。


3、需要适当限制鸡蛋的人

对于有血脂异常、胆固醇血症,同时还伴有糖尿病或心力衰竭风险等人群,则应谨慎限制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最后,要注意,对于一些蛋壳已经产生裂纹,鸡蛋散黄,发霉变色的鸡蛋,很可能已经被细菌侵入,导致变质,这些鸡蛋都不宜食用,否则可能触发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资料:

[1]王思露.“激素蛋”不可信[J].家庭科技,2021(07):9.

[2]《每天该吃几个鸡蛋?争议不断,剧情多次反复》. 南方人物周刊. 2019-06-02

[3]《Egg and cholesterol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and different cau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PLOS MEDICINE.2021.02.09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Nature:血液来源于哪里有了新的..
  • 国家出手!@知网被网络安全审查..
  • 过度防疫、一刀切、多地被通报!..
  • 2022高考出分,临床医学再成热门..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