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我国学者在蟑螂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解析上取得进展

资助成果

2022-07-18   来源 : 生命科学部

1049 0


图 CYP4PC1控制德国小蠊求偶选择。(a)竞争求偶实验;(b)CYP4PC1调控雄虫求偶指数的剂量依赖性;(c)性吸引力分子调控理论模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30014、32100378、31772533)等资助下,华南师范大学李胜教授团队等以华南地区重要卫生害虫——德国小蠊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行为学、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和生物信息等分析手段,鉴定出其接触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最为关键的限速酶基因,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揭示了性别和年龄特异的性吸引力产生的分子机制,为理解动物性信号的产生和复杂调控提供新的见解。研究成果以“单基因整合性别和激素调控因子来决定性吸引力(A single gene integrates sex and hormone regulators into sexual attractiveness)”为题,于2022年7月4日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2-01808-w

  德国小蠊作为蜚蠊目最常见的世界性家居害虫,尤其在华南地区为害严重,其繁殖力惊人、种群增长快。与美洲大蠊的兼性孤雌生殖不同,德国小蠊营严格的两性生殖,性成熟的雌虫合成接触性信息素刺激雄虫求偶并诱导两性交配。尽管其性信息素已得到系统鉴定,但控制该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仍不清楚。此外,为什么仅有雌虫合成性信息素,而且性成熟的雌虫具有更强的性吸引力,性信息素合成受到何种上游信号途径的精密调控,这些问题在过去近30年一直模糊不清。

  在该项研究中,李胜课题组利用转录组分析预测和基因敲降技术,结合生化测定和行为学分析,发现CYP4PC1是德国小蠊合成接触性信息素合成最为关键的酶基因。此外,发现该基因在雌虫触角和翅中高表达,从而推翻以往认为的“腹部皮肤下的绛色细胞是合成接触性信息素的特异部位”的观点。CYP4PC1的表达受保幼激素信号途径的促进,从而回答了“为什么性成熟的雌虫更能吸引雄虫求偶”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性基因doublesex(dsx)雄性特异的产物DsxM蛋白(DMRT转录因子)可直接抑制CYP4PC1转录,从而使雄虫丧失合成性信息素的能力,避免了雄虫间相互吸引。通过一系列竞争求偶行为学分析,证明CYP4PC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控制接触性信息素产生并调控雄虫求偶指数。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性吸引力分子调控的“刹车-油门”理论模型。研究结果不仅为干扰求偶交配行为的害虫治理策略提供潜在的分子靶标,而且为理解动物性信号的产生和复杂调控提供新见解(图)。

  该研究是李胜研究团队在蟑螂发育生物学和进化基因组学等方向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系列工作将共同诠释蟑螂为“小强”的分子奥秘。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腮腺和面侧区的水平断面..
  • 面部浅层结构
  • 两篇Science文章,解释了新冠病..
  • 重磅丨Science文章解析新冠后遗..
  • 基金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国自然、省自然、医院/学会基金相关资讯资料。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