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9年8月2~3日,第九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在羊城广州隆重召开。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教授在会议上进行了“c-MET+抑制剂进展纵览”的主题演讲,会后,【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钟教授,钟教授针对c-MET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至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委副主委,肺癌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早诊早治副组长
J Thorac Oncol(IF 10.3)associate edito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菁英手术技艺大赛中国第一名
c-MET+晚期NSCLC的治疗前景可期
钟文昭教授:c-MET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基因,兼具双重身份。最早对c-MET基因的认识,是在靶向治疗(EGFR-TKI)耐药后出现的获得性耐药突变和扩增,第一代至第三代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都可出现这一现象,突变发生率约为15%~20%。另外,原发性NSCLC且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也有1%~5%的患者有c-MET扩增或者3%的患者有14号外显子的跳跃式突变。在这种情况下,c-MET抑制剂具有很重要的治疗价值。既往靶向治疗耐药之后基本没有后续疗法,自从有了c-MET检测和后续的c-MET抑制剂,很多患者多了一个新的选择。目前,国内外的药厂都在开展c-MET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但大多数尚处于Ⅰ期和Ⅱ期阶段。这个领域非常有前景。
多个c-MET抑制剂正火热开展着临床试验
钟文昭教授:现在主要使用的c-MET抑制剂是克唑替尼,c-MET是克唑替尼除了ALK和ROS1以外的重要治疗靶点。另外,大多数其他c-MET抑制剂,包括诺华公司的INC280,默克公司的Tepotinib,还有国内的和记黄埔和贝达药业的药物,都处于新药临床试验阶段。就可及性而言,克唑替尼是一个选择。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临床试验获得其他c-MET抑制剂的治疗。
c-MET+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仍需进行更多探索
钟文昭教授:关于c-MET抑制剂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欧洲有一项研究报道,对比8个主要驱动基因对NSCLC免疫治疗获益的潜在影响。这8个驱动基因中,从数据上来说,c-MET、KRAS和BRAF突变可能与免疫治疗获益较大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D-L1表达、TMB高或者其他的免疫新抗原等有关,但也有一些免疫负反馈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