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一文速览】血液学核心期刊精选文献(7月)

临床医学

1970-01-01      

2509 0
编译:虚怀若谷
来源:肿瘤资讯

盛夏七月已然逝去,小编又在此与大家重逢了,每次重逢的焦点必然在于“学习”。在过去的一月之中,各大血液核心期刊究竟有哪些“值得一窥”的研究呢?言归正传,接下来,让小编速速为大家奉上新鲜出炉的精彩研究。

JAMA杂志

回顾性研究:首次Allo-HSCT后复发的AML患者应选择二次Allo-HSCT or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Mohamed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418例Allo-HSCT后复发的成人AML患者,其中137例AML患者接受二次Allo-HSCT,另281例AML患者则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该研究旨在比较此两类方案疗效的优劣性。其主要研究终点为2年及5年生存率。

结果显示:①在2年生存率(2y-OS)及5年生存率(5y-OS)方面,二次Allo-HSCT与DLI未见明显差异,2y-OS分别为26%(二次Allo-HSCT)vs 25%(DLI),而5y-OS则分别为19% vs 15%(P=0.86);②首次Allo-HSCT后早期复发的AML患者,无论进行二次Allo-HSCT或DLI的疗效均较差,对于6个月内复发的AML患者,5y-OS分别仅为9%(二次Allo-HSCT)及4%(DLI),明显低于总体生存率。

综上,该研究表明,对于首次Allo-HSCT后复发的AML患者而言,二次Allo-HSCT及DLI的长期疗效未见显著差异,2年及5年生存率基本相当。此外,对于6个月内复发的AML患者,上述两类方案均疗效不佳。

Blood杂志

无论是否高危,在维持治疗中降低蒽环类药物用量将改善非成人APL患者的生存情况

Testi教授等开展了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258例非成人APL患者,并且分为高危组(WBC≥10×109/L)及标危组(WBC<10×109/L)。

两组APL患者的诱导治疗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此外均接受2-3个周期的巩固治疗。但在维持治疗期,高危组(HR)及标危组(SR)APL患者均降低蒽环类药物用量,柔红霉素的用量分别降至405mg/m2(HR组)及355mg/m2(SR组),并且延长ATRA的治疗时间。

结果显示:①降低蒽环类药物用量、延长ATRA治疗时间均可明显提高非成人APL患者的生存率,其总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5y-OS)高达94.6%,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FS)达79.9%;②无论对于HR或SR组,降低蒽环类用量均具有生存获益,SR组的5y-OS和5y-EFS分别为98.4%、89.4%;HR组的5y-OS和5y-EFS分别为84.3%、74.2%(以上生存数据较既往未降低蒽环类用量的研究均有提升)。

该研究表明,对于非成人APL患者而言,在维持治疗期降低蒽环类药物用量可带来长期生存的获益。 

CD30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苯达莫司汀对复发/难治HL患者是疗效良好的挽救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是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R/R-HL)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ASCT前的挽救治疗对ASCT后疗效亦具有明显关联。

LaCasce教授等开展了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55例R/R-HL患者,均接受CD30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苯达莫司汀挽救治疗。具体为:BV 1.8mg/kg,d1;苯达莫司汀90mg/m2,d1-d2。此方案21天为1周期,共6周期。在BV+苯达莫司汀挽救治疗2个周期后,根据患者缓解情况决定是否进行ASCT。此外,对所有完成ASCT或6周期挽救治疗结束后仍未ASCT的HL患者均采用BV单药维持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①所有R/R-HL患者的总体有效率(ORR)高达92.5%,其中完全缓解率(CR)达73.6%;②中位随访20.9月后发现,对于BV+苯达莫司汀挽救治疗后接受ASCT的患者而言,其2年无进展生存率(2y-PFS)达69.8%,挽救治疗后未接受ASCT患者的2y-PFS也达到62.6%。

综上,该研究表明,对于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R/R-HL)患者,无论是否接受ASCT,BV+苯达莫斯汀是疗效良好的挽救治疗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均非常理想。

The Lanct Haematology杂志

欧洲数据: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大型回顾性研究

Buske教授等进行了一项有关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大型回顾性研究,共纳入454例WM患者,旨在分析WM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情况、PFS/OS情况以及影响其PFS/OS的相关因素。

在454例WM患者中,193例患者选择了单药方案(43%),164例选择了免疫化疗方案(36%),另有95例选择了其他联合治疗方案(21%)。结果显示:①对整体WM患者而言,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9月,中位总生存(OS)尚未达到,10年OS达69%;②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IPSS为高危的WM患者预后不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单药方案治疗的WM患者,其疗效明显劣于免疫化疗或联合治疗方案。

该研究表明,WM患者的IPSS危险分层对于预后评估具有明确价值,而一线治疗方案应采用免疫化疗或其他联合治疗方案,不推荐单药方案。

Haematologica杂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大剂量的依托泊苷+阿糖胞苷作为巩固治疗可提高疗效

Birsen教授等开展了一项研究,共纳入28例PCNSL患者,均接受RMT方案(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替莫唑胺)诱导治疗。在RMT方案诱导治疗接受后,有20例PCNSL患者适合巩固治疗,其中14例患者选择接受EA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巩固治疗,4例患者选择全脑照射治疗(WBRT),另2例患者选择观察等待。

EA方案的具体用药为:依托泊苷40mg/kg,d1-d4(持续应用96h);阿糖胞苷2g/g/m2,Q12h,d1-d4。中位随访29月后发现:整体患者的2年PFS和OS分别为59%及69%,而接受EA方案巩固治疗的患者,其2年PFS和OS明显提高,分别达83%及92%(P<0.01)。

该研究表明,对于PCNSL患者而言,RMT诱导治疗后采用EA方案巩固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疾病进展率。

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作为复发CLL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疗效

Cuneo教授等开展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237例复发性CLL患者(来自GIMEMA/ERIC等中心),其中73例为IGHV未突变,另有33.4%的患者为11q-或17p-。本研究采用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对其进行挽救治疗。旨在评估BR方案对于复发CLL患者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无进展生存率,次要指标为总体有效率(ORR)等。

研究结果显示:①BR方案挽救治疗后,复发CLL患者的1年PFS达78.6%,中位PFS达25月,且30月和60月的预估生存率分别达30.9%和16.2%;②17p-和IGHV未突变两大因素可明显影响BR方案的疗效,本研究中17p-的复发CLL中位PFS仅为14.5月,而无17p-的复发CLL患者的中位PFS达25.5月;同理IGHV(-)复发CLL患者vs IGHV(+)复发CLL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0.7月vs 32.1月;③近期疗效方面,整体患者的ORR达82.3%,17p-患者ORR为69.6%,11q-患者的ORR为73.7%,13q-患者ORR为82.2%,+12患者ORR为96.9%,无细胞遗传学异常的CLL患者ORR为86.7%。

综上,对于复发性CLL患者而言,BR方案是疗效良好的挽救治疗方案,而17p-及IGHV未突变仍是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687381 

[2]http://m.bloodjournal.org/content/132/4/405

[3] http://m.bloodjournal.org/content/132/1/40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2618300875

[5] http://www.haematologica.org/content/103/7/e296

[6] http://www.haematologica.org/content/103/7/120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娜小编微信!

WechatIMG74.jpeg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Blood】Ponatinib攻克耐药难题..
  • “海河卫生与健康国际大会”第二..
  • 从2018ASCO看NSCLC临床治疗研究..
  • 【学术前沿】精准医疗,RET靶向..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