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陆道培医院关于中国人群噬血细胞综合征遗传突变谱的系统研究报道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Genetics》,为该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当前唯一的治愈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年来陆道培医疗团队在该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组血液系统的先天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特点是主要对以EB病毒(EBV)为代表的人类疱疹病毒(HHV)家族先天免疫缺陷。目前已经发现的HHV共有8种类型,在人群中均有很高的感染携带率。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感染HHV后,其免疫系统对病毒产生迅速而有效的免疫应答,因此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但其体内的病毒亦不能完全清除,而呈相对无害的终生潜伏携带状态,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作。
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由于先天基因突变,导致对HHV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严重缺陷的患者一旦感染HHV,因免疫系统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而使病毒在体内大量扩增,导致过度而无效的免疫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具有吞噬作用的免疫细胞在过量细胞因子刺激下,功能异常亢进(免疫疯狂),开始吞噬自己的血细胞。因此这些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常可观察到吞噬血细胞的现象,故名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
典型的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是“先天免疫缺陷(免疫无能)→ 病毒感染并大量复制 → 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激活(但不能产生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免疫疯狂(免疫细胞开始吞噬正常血细胞)”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有很多人聚会的广场上,潜入了大量危险分子并触发了警报,但保安、警察等安保人员没有能力发现坏人,在持续的警报作用下,警察等过度反应,把好人也当成坏人处置。
由于HHV(以EBV为主)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极为普遍,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常于婴幼儿时期发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等,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极高。限于认知程度和检测方法等原因,很多患者并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近年来陆续鉴定了部分相关的遗传致病基因,同时由于基因测序的普及和医生们认知度的提高,发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真实发生率远远超出以往预期。
医学研究早已发现,EBV等HHV感染还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疱疹病毒阳性淋巴瘤、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多种临床情况有关,这些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对HHV的先天免疫缺陷因素参与。
噬血细胞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遗传病因示意图
医学研究也已发现,EBV感染相关的疾病在东亚人群中较欧美人群中更高发,这提示有显著不同的群体遗传基础的影响。但一直以来还没有中国人群中相关遗传因素的系统的研究报道。陆道培医学团队自2009年起即开展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实践经验。本次发布的数据基于2012年以来在陆道培医院就诊的26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是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报道中国人群中该病的遗传突变谱。资料显示,中国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和欧美显著不同,与日本、韩国更接近,但又有独特之处。这种种族差异性显示了遗传背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
中国人群噬血细胞综合征UNC13D基因突变谱
遗传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先天免疫缺陷的一种,至今其遗传致病基因尚未完全揭示。其他HHV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HHV阳性淋巴瘤等疾病的遗传相关因素也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次我院发布的分析结果将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陈雪博士
论文的第一作者陈雪博士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陆道培医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课题为“人类疱疹病毒相关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现在陆道培医院分子医学室从事检验医师和遗传咨询师工作。于《Nature Medicin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及中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日本血液学会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报告10次。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