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人体的免疫系统既神秘又复杂,目前医学界对免疫系统抗癌的原理和具体过程,其实还所知甚少。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未解之谜”。比如,随着PD-1抑制剂(PD-1抗体、PD-L1抗体)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有一个现象令众多医生和病友十分头痛,那就是所谓的“假进展”——肿瘤病友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果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能会出现肿块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
这种事情,回过头来看,自然是虚惊一场;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假如一个病友在使用PD-1抑制剂的过程中,出现了肿块在影像学上的增大,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医生如何“未卜先知”,这位病友这一次的肿瘤增大,是真的进展了,赶紧换药;还是有可能是“假进展”,在耐心等一等?在体外动物试验上,怎么安排都可以,但是人命关天,万一判断失误,可损失惨重。兹事体大,不得不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投入许多精力,潜心钻研。今天,贝塔医生给大家分享两个鉴别PD-1导致的真进展和假进展的好办法。
肿瘤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来自于癌细胞的DNA(也就是所谓的ctDNA),这是一个早就发现的现象。ctDNA的来源,主要是坏死的癌细胞裂解散落在了血液里、活的癌细胞主动分泌DNA到血液里、血液中存在着活的癌细胞(也就是所谓的CTC)。本月初,JAMA oncology杂志报道了一篇重要的研究论文:通过动态监测ctDNA的含量,可以鉴别PD-1抗体导致的真、假进展,准确度达90%。
这项研究,分析了125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29位患者在随访期内已经出现了疾病进展。这29名患者,有9人继续治疗后出现肿瘤缩小达到客观缓解,属于假进展;另外20人,肿瘤不断进展,属于真进展。
研究者对这29名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12周内采集的数次外周血,均进行了ctDNA测量。他们把结果分成两类:“ctDNA缓解”型和“ctDNA进展”型。所谓“ctDNA缓解”的病友,要么一开始就检测不到ctDNA,要么随着PD-1抗体治疗,ctDNA的浓度下降了10倍以上。反之,其他的病友都被归类为“ctDNA进展”,这些病友要么ctDNA浓度上升了,要么就是下降的幅度不足10倍。
研究者发现,9名出现假进展的病友,全部属于“ctDNA缓解”型。20名出现真进展的病友,18名患者属于“ctDNA进展”,2名患者属于“ctDNA缓解”型。9名出现假进展的病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3名病友最终还是出现了真进展了;这3名病友中,有2名病友虽然属于“ctDNA缓解”型,但是ctDNA一直都是可以测到的,从来没有实现血液中测不到ctDNA(分子学完全缓解)。2名真进展却属于“ctDNA缓解”型的特例,情况分别是这样的:1名病友接受PD-1抗体治疗6周后,血液中ctDNA就测不到了,因此被归类为“ctDNA缓解”型,这位病友其实原发灶的确是缩小的,只不过同时又在新的部位冒出了转移灶,因此被判定为真进展。另外一位病友接受的是PD-1抗体联合伊匹木治疗,虽然治疗后ctDNA的浓度,曾经一度下降了10倍(因此也被算作是“ctDNA缓解”型),但影像学上肿瘤是不断进展的,接受治疗12周后,就更换为靶向治疗了。
9位假进展的病友,全部属于“ctDNA缓解”型;20位真进展的病友,18位属于“ctDNA进展”型,2位属于“ctDNA缓解”型——因此,用“ctDNA进展”型来预测真进展,灵敏度是90%,特异性为100%,准确度超90%。当然该研究结论,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肿瘤组织中的癌细胞以及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有些细胞因子是可以抗癌的,有的细胞因子是促癌的。PD-1抑制剂作用于人体后,如果起到了疗效,那么抗癌的细胞因子会增多,而促癌的细胞因子会减少。因此,通过在血液中检测一系列重要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可以协助预测疗效、鉴别真假进展。
日前,西班牙的Ignacio Melero教授团队发现:通过对比使用PD-1抗体前和使用PD-1抗体2-4周后,血液中白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可以更早地预测PD-1抗体是否起效,同时可以协助鉴别真进展和假进展。该研究小组检测了64位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血液中IL-8浓度的动态变化。
他们发现:有3位患者(2位肺癌、1位膀胱癌)在接受PD-1抗体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肿瘤增大,增大的幅度都超过了25%;按照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这3位病友均可判定为疾病进展。然而,血液IL-8浓度,相比于治疗之前,是明显下降的。此外,这3位患者的一般情况还不错,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主管医生安排这3位病友继续接受PD-1抗体治疗。果然,这3位病友后来均出现了肿瘤缩小,并达到了客观缓解——一开始的肿瘤增大,就是典型的“假进展”。更为神奇的是,其中1名病友在继续接受PD-1治疗较长一段时间后,血液中IL-8浓度开始进行性升高,主管医生安排了影像学复查:果然,肿瘤反弹了;连续两次复查,肿瘤大小不断变大,这一回主管医生认定是真进展,赶紧更换了方案。
这项小规模研究提示:动态监测血液中IL-8浓度变化,或许可以协助判断PD-1导致的真、假进展。当然,这个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贝塔博士点评:PD-1使用过程中出现肿瘤增大, 到底属于真进展还是假进展,目前缺乏统一的、可行的、100%准确的鉴别手段,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特点、肿瘤标志物变化,以及上述两项研究中发现的血液细胞因子、血液ctDNA的变化,来综合判断。当然,如果对增大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则可提供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目前,业内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使用PD-1抗体、PD-L1抗体、伊匹木单抗等免疫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疾病出现了影像学上的进展,但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进展的幅度不大,且患者缺乏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那么可以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继续使用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2-3次,再次进行影像学评价。相当于多给PD-1抑制剂一个机会,“留用察看”。
1. Lee JH, Long GV, Boyd S, et al. Circulating tumour DNA predicts response to anti-PD1 antibodies in metastatic melanoma. Ann Oncol. 2017;28(5):1130-1136.
2. Jenny H. Lee; Georgina V. Long; Alexander M. Menzies; Serigne Lo,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Pseudo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Treated With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1 Antibodies. JAMA Oncol. doi:10.1001/jamaoncol.2017.5332
3. Changes in serum interleukin-8 (IL-8) levels reflect and predict response to anti-PD-1 treatment in melanoma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nn Oncol. 2017 Aug 1;28(8):1988-1995
4. Sanmamed MF, Carranza-Rua O, Alfaro C et al. Serum interleukin-8 reflects tumor burden and treatment response across malignancies of multiple tissue origins. Clin. Cancer Res. 2014; 20(22):5697–5707.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