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JCO】CheckMate 142研究:dMMR/MSI-H 型mCRC的联合免疫治疗时代

临床医学

1970-01-01      

3334 0
编译: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抗PD-1单抗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相继获批用于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高(dMMR/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开启了mCRC患者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既往的研究显示,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方案有协同效应,相比于nivolumab单药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近日,《JCO》杂志发表了CheckMate-142研究中,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治疗dMMR/MSI-H型mCRC的研究数据。

背景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症相关死因,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14%。其中,dMMR/MSI-H型mCRC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约占总体人群的4%,这类患者对传统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近期研究显示,dMMR/MSI-H 是抗PD-1单抗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mCRC患者推荐常规检测dMMR/MSI-H。在CheckMate-142研究的nivolumab单药队列中,nivolumab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研究者评估的ORR微31%,在中位随访12个月后,患者的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尚未达到。在经治疗的mCRC患者中,nivolumab的持续的疾病控制率DCR(>=12周)为69%;9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54%和50%;9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78%和73%。基于这些研究数据,nivolumab已经获批用于标准化疗进展后的dMMR/MSI-H型mCRC患者。

Ipilimumab是抗CTLA-4的单抗,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的疗效优于nivolumab单药,目前这一联合方案已经获批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推荐的剂量为nivolumab 1mg/kg +ipilimumab 3mg/kg,q3w,4个周期治疗后序贯nivolumab 3mg/kg,q2w。本次汇报CheckMate 142研究中,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治疗队列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这是目前联合免疫治疗方案用于dMMR/MSI-H型mCRC患者的最大样本量研究。

方法

CheckMate 142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开放的II期研究。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治疗队列在全球8个国家,28个研究中心招募患者。研究入组组织学确诊的复发型CRC或mCRC患者,检测确认患者为dMMR和/或MSI-H型。患者既往需接受过系统性的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治疗。入组患者接受nivolumab 3mg/kg +ipilimumab 1mg/kg,q3w,4个周期治疗后序贯nivolumab 3mg/kg,q2w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因不良事件停药,死亡,患者要求出组或研究结束。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聘雇的ORR(CR+PR,RECIST 1.1标准评价)。次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ORR和DCR(CR+PR+SD⩾12周);其他研究终点包括安全性和耐受性,PFS,OS,标志物和疗效的关系。

结果

1. 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其中第一阶段入组了27例患者,其中19例患者在中心实验室确认为MSI-H,这1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遵循方案,在第二阶段入组了92例患者。截至2017年7月,共119例dMMR/MSI-H型mCRC患者接受治疗。中位随机时间为13.4个月,大多数(68%)的患者入组年龄<65岁,其中7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的系统性治疗。69%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含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方案的化疗。BRAF和KRAS突变的患者分别占24%和37%。

至数据截止,大多数(n=75,63%)的患者仍在继续接受治疗;在44例停药的患者中,主要的停药原因为疾病进展(n=23;19%),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n=16;13%),以及非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n=2;2%),其他原因包括失访、死亡、患者不再复查(各占1例,1%)。总体人群中,共接受了nivolumab 中位24个剂量;ipilumumab中位4个剂量治疗。

2. 疗效

119例患者中,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4.6%(95%CI:45.2-63.8%),CR率为3.4%,PR率为51.3%。DCR⩾12周的患者比例为80%(95%CI:71.5-86.6%)。研究者评估的疗效和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疗效一致性为91%。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ORR为49%(95% CI:39.5-58.1%),其中CR的患者4%,PR的患者45%;DCR⩾12周的患者比例为79%(95%CI:70.6-85.9%)。无论患者的BRAF,KRAS突变状态,PD-L1表达状态,或是否为lynch综合症,均观察到患者有疗效。其中BRAF突变的患者,ORR和DCR分别为55%和79%。研究者评估的疗效数据总结见下表。

图片3.png

在115例可以评估疗效的患者中,78%的患者肿瘤负荷较基线有减少,见下图1A。患者的疗效持久,至数据截止时,94%的患者仍持续获益,83%的患者疗程持续时间>=6个月。

图片4.png

图1A. 患者的疗效瀑布图

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尚未达到(95%CI:NE)。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尚未达到,9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76%(95%CI:67.0-82.7%)和71%(95%CI:61.4-78.7%)。中位OS尚未达到(95%CI:NE);9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87%(95%CI:80.0-92.2%)和85%(95%CI:77.0-90.2%)。

图片5.png

图2. PFS和OS数据

研究者同时分析了CheckMate142研究中,接受nivolumab治疗的研究队列,这一队列与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队列的中位随机时间相当,两个队列的PFS和OS对比见下图3. 

图片6.png

图3. CheckMate142研究中nivolumab单药和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治疗的PFS和OS对比

3. 安全性

任意级别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73%,最常见的AE为腹泻(22%),乏力(18%)和瘙痒,总结下下表。3度和4度TRAEs发生率分别为27%和5%。严重TRAEs发生率为23%。因TRAEs导致停药的患者分别为13%和10%。在16例因为AEs停药的患者中,ORR为63%,DCR⩾12周为81%,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尚未达到,这些患者的疗效数据与总体人群相当。

表:研究的安全性总结

图片7.png

结论和点评

免疫治疗开启了dMMR/MSI-H型mCRC患者治疗的新时代,给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显著进展,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仍然值得探索。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方案有协同效应,可以促进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Checkmate 142研究Nivolumab+ipilimumab治疗队列的数据来看,这一研究方案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临床疗效,ORR为55%,DCR⩾12周为80%,且患者的疗效与PD-L1表达,BRAF/KRAS突变状态,是否有Lynch综合症无关。这一研究结果提示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方案可以作为dMMR/MSI-H型mCRC患者新的治疗选择,目前一项II期研究正在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方案用于dMMR/MSI-H型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Durable Clinical Benefit With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ublished at jco.org on January 20, 2018.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斐斐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不同复发风险肝转移患者的化疗反..
  • 必读│惰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AZD3759: 专为肺癌中枢神经系统..
  • 【中肿外科规培系列课程第11课下..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