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来源 | 医微客(ID:ewitkey)
作者 | 微积分
众所周知,中国医生要晋升职称,除了临床考核,还必须要发表研究论,也就是需要做科研。
在去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澍指出,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由此也引发了医生到底需不需要做科研的热议。
普通人对于医生的标准是“能看病,看好病”就行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医生不做科研会怎么样?
简单举几个例子:
医学上有这么多无能为力的疾病,不依靠医学科研来从本质上推动疾病的诊疗,只靠单纯的“经验”日复一日的“对症”治疗,怎么能有结果?就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疫苗研发一骑绝尘,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要做好科研,时间,兴趣,训练,缺一不可,同时拥有这三点的人少之又少。
多数医生做科研,缺时间
多数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门诊,大家对于看病手到擒来,但是很多医生却不会 科研,并且也没有时间。
除了做试验本身需要时间,还必须不停阅读论文,才能掌握领域的最新进展,才能知道哪些重要问题还没有解决,值得自己投入精力。
一个好的研究者,每天至少需要用几个小时阅读和分析各种文献。中国绝大多数医生每天忙的要死,不得已还需要压榨休息的时间,撒泡尿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搞好科研?
多数医生做科研,缺兴趣
绝大多数医生熟悉的是临床,喜欢的也是临床,对科研既不熟悉也没兴趣。但是大家都知道不做科研,就不能晋升,不能获得资源!
而在国外想要晋升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发表多少论文,但是国外的论文质量与数量还一直处于顶尖。
国外有个外科医生说过:“我这个专业的医生主要有两类,一类喜欢赚钱,所以拼命做手术,另一类人喜欢享受,所以除了上班挣钱,下班就到处玩。但我是奇葩的第三类,喜欢做研究,喜欢刨根问底。”
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就跟选专业一样,感兴趣才是学习下去的最大动力。而这个真正喜欢做科研的医生,绝对是真爱。这样的医生来做科研,才可能做出突破性成就。
多数医生做科研,缺少正规系统训练
医生接受的是临床医学训练,目标是在医院看病,不会自动就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正是为了解决“医生和科研脱节”这个问题,美国从1956年开始,专门开始培养“医生科学家”,包括MD/PhD项目,医学博士(MD)和生物学/理学博士(PhD)。他们不仅要完成临床医学训练,也要接受系统科研训练,要经过10多年的培养才行,这些人的总数占美国医生的1%。
既然多数医生没时间,没兴趣,没训练,但是不做科研又无法晋升,这样逼着他们做科研,当然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大量山寨论文的出现,在国际上都是出了名的。
中国医生群体每年发表的论文高达数十万,但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极少。
事实上,能做到临床科研两不误的医生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越来越多临床小医生迫于晋级压力都得搞搞科研。虽然也想做实验发文章,但首先苦于不会做实验。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申请各种基金也比较困难。
所以,很多人一提到科研就头疼:要怎么选择课题,优秀的临床科研 / 基础科研课题应该长什么样,实验中哪些小细节要注意,数据应该如何分析处理,如何投稿和选刊……各种尴尬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医微客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出。
*本文为医微客(ID:ewitkey)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Ewitkey15501148399)授权。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微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