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我们不可以,也绝不能忽视自杀。每一例自杀都是一场悲剧。
在经历了数月COVID-19大流行之后,自杀的许多风险因素,包括失业、经济压力和社会孤立等仍然普遍存在,我们现在更加必须关注预防自杀问题。
6月17日,世卫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中最新估计,2019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0例死亡中有1例是自杀,自杀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
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死于艾滋病毒、疟疾或乳腺癌甚或战争和凶杀的人数。这促使世卫组织制定了新的指导,以帮助各国改善自杀预防和护理。
2019年全球年龄标准化自杀率为每 10 万人 9.0 人。全球不同区域的自杀率不同,从每100000 人中少于 2 人到每 100000 人中 80 人以上。
全球年龄标准化自杀率男性(每 10 万人 12.6 人)高于女性(每 10 万人 5.4 人)(图 2 和 3)。而对于女性而言,各国的最高比率超过每 10 万人中有 10 人(图 2),对于男性来说,每 10 万人中有 45 人以上(图 3)。
而在中国,我国的自杀率在过去20多年出现了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但绝对数字还是非常高的,世卫估算指出,2019年,自杀人数为116324人(6.7/10万),其中男性72515人(8.6/10万),女性43809人(4.16/10万)。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低于邻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相比20年前研究数据已有很大下降,根据北京回龙观医院与中国国家疾控中心于2000年合作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自杀率为每十万人中有22.23人自杀,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中的第五大死因,也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这项联合调查还显示,在中国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相比90年代前后数据,自杀数据更加触目惊心,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 (1991~ 1995 ) ,中国的自杀死亡率为 19.85 /10万 ,卫生部1999年公布的 1993年数据为22.2 /10万。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人数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大约每年 42 %的自杀死亡发生在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人口。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等曾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影响到全国自杀率的下降,二是农村自杀率的下降受到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左右。
针对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的原因,中国社会结构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关,即我国境内大批农民离开乡土到城市打工。
我国农民的打工潮包括女性的广泛参与。到最近几年,女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人数每年有4000万之多。农村女性的大规模迁移规避了三种既往的自杀风险,即农村女性既往的从属地位、既往的家庭纠纷、既往的自杀工具。所以,农村女性的迁移是分析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关键之一。
中国的自杀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80年代之后才开始逐渐发展。在过去近30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已发现西方的各种理论模型都不能充分解释中国人的自杀行为和中国的自杀率。
总体而言,中国的自杀诱因以家庭 、婚恋纠纷 、人际关系不和以及精神障碍、躯体疾患为主。
在性别方面 ,中国女性自杀诱因以家庭、婚姻纠纷为主,且所占比例超过 50 %,甚至高达 80 %。而男性 , 婚姻、家庭纠纷虽然是主要诱因,但所占比例较女性少,而疾病因素以及畏罪较女性多见。
在15-29岁年轻人中,自杀是全球继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之后的第四大死因。
从全球来看,自杀率正在下降
2000 年至 2019 年的 20 年间,全球年龄标准化自杀率下降了 36%,其中下降幅度从东地中海地区的 17% 到欧洲地区的 47% 和49% 在西太平洋区域(图 10)。年龄标准化自杀率的唯一增加是在美洲地区,同期达到 17%。全球利率也下降了年龄组特定比率。
虽然一些国家将预防自杀放在其议程的首位,但目前已知只有38个国家具有国家预防自杀战略。
爱惜生命
为了支持各国的努力,世卫组织于6月17号发布了全面指导,帮助执行其旨在预防自杀的“爱惜生命”方法,其中包括四项策略,即:
限制获取自杀手段,如高度危险的杀虫剂和枪支
教导媒体负责任地报道自杀事件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情感生活技能
及早识别、评估、管理和跟踪受自杀想法和行为影响的任何人
1. 禁止使用最危险的杀虫剂:高影响干预措施
鉴于20%的自杀估计由杀虫剂中毒所致,而且国家对剧毒、高度危险杀虫剂的禁令已证明具有成本效益,因此世卫组织建议实施此类禁令。其他措施包括限制获得枪支、缩小药物包装尺寸以及在投跳地点设置障碍物等。
2. 媒体负责任地进行报道
该指导强调了媒体在自杀方面所起的作用。媒体报道自杀可能导致模仿(或盲目效仿)现象从而使自杀人数上升,特别是如果报道涉及某个名人,或者描述了自杀方法时。
新指导建议监测对自杀的报道,并建议媒体用成功克服了精神健康挑战或自杀念头的事例来抵消自杀报道的影响。此外,还建议与社交媒体公司合作,提高其意识,并改进其识别和删除有害内容的规程。
3. 支持青少年
青春期(10-19岁)是获得社会情感技能的关键时期,尤其因为一半精神卫生问题出现在14岁之前。“爱惜生命”指导鼓励采取行动,包括促进精神健康和实施反欺凌规划,与支持服务挂钩以及为学校和大学工作人员制定可在确认了自杀风险时使用的明确规程。
4. 及早识别和跟踪风险人群
对曾试图自杀或被认为有风险的人应予以及早识别、评估、管理和跟踪。曾经的自杀企图是未来自杀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应在早期识别、评估、管理和跟踪方面培训卫生保健工作者。自杀者遗属群体可以补充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支持。此外,还应提供危机服务,为处于极度痛苦中的个人提供即时支持。
新指导包括在世界各地实施的预防自杀干预措施的例子,任何人,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地方一级,也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如有意开展预防自杀活动,都可以使用该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专家Alexandra Fleischmann博士说:“虽然制定全面的国家预防自杀战略应该是各国政府的最终目标,但从‘爱惜生命’干预措施开始预防自杀可以挽救生命,防止让留下的人心碎。”
参考资料:
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26643
2.中国自杀研究五十年
3. 中国自杀特征的变迁:1987-2006年,China’s Changing Pattern of Suicide, 1987-2006
4.赵梅,季建林. 一、关于自杀的研究(二) 中国自杀率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03):161-163.
百度浏览 来源 :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凡夫
2021-09-10 22:18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