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新冠大流行第3年,人类面临着什么?

最新动态

2022-01-12   来源 : 外事儿

1461 0

  

2022年,新冠疫情大流行进入第三年。

 

犹记得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时的情景。当时,世卫组织报告的全球确诊病例为11.8万例,涉及110多个国家。

 

新冠病毒打了人类一个措手不及。缺医少药、疫苗仍未问世,许多国家不得不下令封锁,人们不得不停下纷乱的步伐,几乎整个世界都被按下暂停键。

 

2021年,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第二年。度过了猝不及防的2020年,疫苗问世、防护用品充足,有了“武器”在手的人类在这场“战争”中信心更足。然而,这一年的1月2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亿例。同年8月4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2亿例。

 

新冠大流行第三年年初,也即2022年1月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越过3亿例大关。从超过一年确诊1亿例,到六个月新增1亿例,再到仅五个月又一次新增1亿例,全球疫情不仅没有得到缓和,反而在加速蔓延。

 

当然,相比于疫情暴发之初,人类已经从容许多。虽然确诊病例加速增长,但死亡病例在缓慢下降。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有疫苗、有口罩,生活已经进入某种新常态。

 

但是,一些国家仍面临疫苗严重不足的问题,新型新冠变种不断涌现带来新的挑战,疫情持续给人们带来的疲惫感越来越重——许多人开始发出疑问,这场疫情真的有结束的时候吗?

 

进入新冠全球大流行第三年,人类到底面临着什么?

 

可怕的数字:

5个月新增1亿例意味着什么?

 

从数字上来看,2022年开端的全球疫情不容乐观。

 

今年1月4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8万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单个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美媒指出,1月4日的确诊数如此惊人,或许是因为一些地区的数据有延迟——2021年12月31日、2022年1月1日以及周末的数据并未及时公布。然而,美国此前一周的单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也超过48万例,创下全球最高纪录。

 

紧随其后,欧盟1月5日新增报告确诊病例102万例,是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稍早前的2021年12月30日,东欧地区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00万例,引发警惕。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日,法国巴黎,民众戴着口罩在埃菲尔铁塔附近行走。/IC photo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1月6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3亿例。此时,距离全球确诊突破2亿例仅过去五个月。

 

与此同时,全球确诊病例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法新社统计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7日的一周内,全球单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00万例。而在去年12月最后一周,全球单日平均新增确诊病例刚突破100万例的分水岭。

 

全球确诊病例激增有迹可循。

 

去年11月底,首先由南非报告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开始向全球蔓延,并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主导性毒株。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感染患者大多出现轻症或无症状,但其传染性远高于此前出现的毒株。

 

2022年第一周,奥密克戎的“威力”大爆发。据法新社报道,这一周内,全球30多个国家报告了疫情暴发以来的单周最高确诊病例,其中包括18个欧洲国家、7个非洲国家。

 

“多个风险因素交织,导致全球疫情再次出现反弹。”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埃德温·迈克尔(Edwin Michael)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迈克尔认为,传染性更强、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蔓延,是全球确诊病例出现爆炸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已接种疫苗者出现突破感染、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获得的免疫性降低、北半球国家秋冬季室内聚集增加、许多国家此前因疫情缓和放松社会管控,某种程度上导致这一波疫情尤为严重。

 

事实上,去年8月至10月,全球疫情持续两个月出现下降趋势。但包括迈克尔在内的许多流行病学家都曾指出,随着北半球进入寒冷的冬季,全球疫情仍存在反弹的风险。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病毒学家本杰明·纽曼(Benjamin Neuman)当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8、9月全球疫情趋势放缓可能并非永久性的下降,而是一个“令人放松警惕的骗局”。

 

果不其然,自去年10月下旬开始,全球疫情再次出现上升趋势,并于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达到了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点。

 

新挑战奥密克戎:

病毒更“温和”了吗?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新冠确诊数和死亡数等疫情数字一直是最重要的一个“晴雨表”:普通人通过它了解所在社区疫情的严重程度,政府则依据它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但在全球确诊病例突破3亿例之际,越来越多的官员和专家表示,不应再过度关注新冠确诊数。

 

在确诊病例激增的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1月2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由于许多新增确诊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不应再过度关注确诊病例数,而应更关注住院数据。

 

在疫情出现大暴发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称,病例数据不应该是关注重点。莫里森1月3日在接受澳媒采访时称,“我们必须停止关注病例数字,而应该关注重症、和病毒共存、管理好自己的健康,确保我们能继续监测症状、经济持续运行”。

 

事实上,在度过奥密克戎新毒株带来的恐慌期后,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比此前的几个新冠变异毒株更不易产生重症,而现有新冠疫苗仍然可以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

 

正是因此,虽然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都出现创纪录的确诊病例,这些国家的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增速却相对缓慢得多。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卫生心理学教授罗伯特·韦斯特称,“如果疫情暴发初期出现当前的这种确诊数,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死亡数”。也因此,当前情况下,新冠确诊数的重要性“显然不如疫情刚暴发之时”。

 

当地时间2021年1月1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医护人员为一名男子进行新冠病毒检测。/IC photo


确然,全球范围内,新冠死亡病例正处于2020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法新社统计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7日,全球单日平均新增死亡病例为6237例,比前一周下降3%。

 

让许多人心喜的是,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似乎降低了。法国公共卫生部门7日表示,从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引发的住院风险整体下降了70%。

 

对于许多国家虽然病例大暴发却并未恢复严格的防控措施,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教授本杰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达到较高的疫苗覆盖率、实现较高水平的群体免疫,即使是出现大规模的感染,新冠病毒对于群体健康的影响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不过,许多专家提出担忧,确诊病例激增仍有可能导致医疗卫生系统难堪重负,尤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未从前一波疫情中完全恢复。

 

这也正是世卫组织的担忧所在。谭德塞1月6日在记者会上称,越来越多的人感染奥密克戎,导致医疗系统承受严重的压力。

 

世卫组织一发言人在回复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比德尔塔更不易产生重症,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接种疫苗的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奥密克戎归类为“温和”的变异毒株。

 

正如谭德塞所言,和此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毒株一样,奥密克戎也会让人们住院并死亡,因此不宜将这一毒株的特性描述为“温和”。截至目前,对于奥密克戎毒性是否更弱,科学家们仍未有定论。

  

疫苗加强针:
第四剂疫苗不该打?


应对新挑战奥密克戎和持续的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绝大部分人的回答仍然是疫苗。

 

事实上,面对因奥密克戎再次飙升的感染数,许多国家没有采取加强社会管控甚至部分或全面封锁等措施。反之,他们呼吁民众加速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一些国家开始强制民众接种疫苗,有的国家甚至开始为民众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在美国,总统拜登在1月4日的疫情应对工作组会议上再次强调接种疫苗的重要性,鼓励民众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针。

 

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蒙哥马利县兰斯代尔,当地医疗机构为12至17岁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IC photo


拜登上台后就一再呼吁民众接种疫苗。去年11月,拜登政府还发布两条政策,要求员工超过100人的大型企业强制要求员工接种疫苗,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也必须接种疫苗。但两项政策遭到一些共和党人的反对,认为其违宪。目前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对其进行审查。

 

在奥密克戎肆虐的欧洲,许多国家加强了部分社会管控措施,如要求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但并未恢复严格的封锁措施。

 

在德国,联邦政府呼吁民众接种疫苗,甚至认为有必要出台疫苗强制令。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滕巴赫1月9日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仍然需要疫苗强制令……寄希望于让所有人感染后获得免疫将产生严重问题”。

 

疫苗接种率位居世界前列的以色列,则已经开始为医护人员和60岁以上人群提供第四剂新冠疫苗。以色列总理贝内特1月4日表示,第四剂辉瑞疫苗可以使接种者的抗体数量增加5倍,显著提高疫苗防护力。

 

奥密克戎蔓延全球之后,许多专家发现,新冠疫苗对于防止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但其保护力大大下降,而接种加强针对于提升免疫力非常关键。也因此,疫苗接种率已经非常高的国家纷纷开始呼吁民众接种第三针加强针。

 

至于是否需要接种第四针,各国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据BBC报道,英国疫苗和免疫联合委员会(JCVI)认为,新冠加强针对于防止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出现重症的保护力仍然非常高,因此暂时没有必要接种第四针。

 

数据显示,接种加强针3个月后,防止65岁以上老人感染后住院的保护力为90%。而若是仅接种两剂,其防止重症的保护力3个月后降至70%,6个月后则降为50%。因此,JCVI建议,目前应优先让那些未接种前三剂疫苗的人接种。

 

考林则指出,疫苗对于抗击疫情非常关键,但过去一年内大部分的疫苗都流向了中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获得的疫苗非常有限。因此,相比于作为第三剂、第四剂给已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作为第一剂给那些至今未接种疫苗的人接种所带来的益处将更大。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有着相同的看法。一名GAVI发言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各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公民的目的让他们接种第四剂疫苗很重要,但“我们也应该考虑,如何才能阻断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GAVI强调,全球仍面临着严峻的“疫苗鸿沟”。据our world in data统计数据,截至1月9日,全球接近60%的人口已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许多富裕国家接种率甚至已经超过90%。然而,在低收入国家,至今仅有不到9%的人口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

 

“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还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给非洲一位老人或医护人员接种第一剂疫苗,都要比给欧洲一个健康的人接种第三剂甚至第四剂疫苗更有意义。”

 

终结大流行的希望:
2022年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我们即将步入这场新冠大流行的第三年,但我相信这将是我们终结它的一年——前提是我们要戮力同心。”谭德塞2021年12月30日在演讲中称,“如果我们能终止不公平,那我们就可以终结大流行”。

 

从2021年末至2022年初,世卫组织多次强调,2022年必须终止新冠大流行,给了许多对疫情感到疲惫、倦怠甚至气馁的人以希望。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1日,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出席新闻发布会。/IC photo


世卫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都认为,要终结新冠大流行,消除全球疫苗不公现象非常关键。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一发言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德尔塔、奥密克戎等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蔓延,世界上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尚未接种疫苗。而只要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未接种疫苗,变异毒株就会继续出现,大流行将继续延长。

 

“只有当我们能够保护世界上所有的人口,我们才能防止新变异体持续出现。”该发言人称,目前,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公平获得疫苗。

 

世卫组织发言人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只要我们能让更多的人接种疫苗——从那些高危人群开始,那么我们就能够终止新冠大流行的急性期”。具体而言,世卫组织认为,必须实现到2022年中期,让全世界每一个国家至少70%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事实上,在奥密克戎大规模蔓延之时,一些专家指出,这可能是全球结束新冠大流行的一个契机。因为奥密克戎基本只引发轻症或无症状,这意味着它最终可能会像一个流感一样,大部分人感染后很快就可恢复。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担忧,认为大规模感染将加重医疗体系负担,且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滕巴赫直接称,认为奥密克戎是新冠大流行的终点是“非常天真的想法”。他认为,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的、更危险的新冠变异毒株,为疫情带来新挑战。

 

迈克尔从多个角度分析了2022年终结新冠大流行的可能性。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针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力是否是长期的。“如果针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力是长期的,那么当前病例爆炸式增长将带动群体免疫快速增长,最终推动大流行在今年结束。”迈克尔称。

 

但是,他指出,奥密克戎似乎可以逃逸因为疫苗或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而加强针带来的免疫力也会迅速减弱,因此,若是无法让大部分人重复接种加强针,大流行可能无法在今年终结。

 

换言之,迈克尔认为新冠大流行可能无法一次性彻底结束,反之,世界可能会看到周期性反复的病例暴发,而暴发的规模和间隔的周期则取决于疫苗加强针所产生的免疫力能持续多长时间。

 

“若是免疫力持续时间较长,那么这种反复的暴发规模将逐渐变小、周期将逐渐变大,最终大流行逐渐弱化。”迈克尔称,也因此,只要政策制定者能够抓准时机及时开始新一轮的加强针接种,那么我们就能遏制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但若是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那么世界可能会进入一种类似于流感的状态,即未来不断面临疫情暴发、消退的循环。

 

那么,终结大流行意味着什么呢?

 

一些专家指出,终结大流行意味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控制住了疫情,未来新冠将不再是全球流行的疾病,而会成为一种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地区性流行病。

 

在考林看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终结大流行意味着这个国家决定取消大部分针对新冠的公共卫生措施。他认为,未来大概3-6个月内,大部分国家都会这么做,“实际上一些国家已经这么做了”。

 

但他同时强调,终结新冠大流行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就像应对其他健康威胁一样,每个国家都需要决定,未来到底该如何应对新冠可能带来的威胁”。


记者 | 谢莲 
编辑 | 张磊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全球首例!57岁男子成功接受猪心..
  • 被集火的西安“一码通”,为什么..
  • 高烧5天,作为密接却居家隔离,..
  • 2022年度国自然项目申请截止时间..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