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是不是真的呢?听听医生怎么说

医学科普

2022-06-16      

1176 0

说到喝酒,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关注两个话题:

1、喝酒后为什么有的人会脸特别红,而有的人不会?

2、喝酒脸红的是不是意味着身体不好呢?比如说是不是更加伤肝呢?

今天就这两个大家关心的这两个话题展开来聊一聊。

简单了解酒精的代谢。

我们平时喝的酒要经过胃肠道最后绝大部分被吸收到血液到达肝脏,在肝脏中代谢,在代谢的过程中首先酒里的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氧化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被人体转化为能量,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纵观整个酒精的代谢过程,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一、喝酒后为什么有的人会脸特别红,而有的人不会?

喝酒脸红:很多人认为这是“乙醇”所导致的,其实并非如此。乙醛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因为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才是脸红的真正原因。所以说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意味着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迅速地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但是他们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或者活性比较低,不能够很快的将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醛不能很好的代谢,这时候扩张毛细血管,就形成了脸红、心跳加速等。其实喝酒脸红在亚洲国家人群普遍存在,是因为亚洲人群普遍存在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而欧美人群却不会,所以欧美人群喝酒一般不会脸红而且特别能喝,就是因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非常强大。

如果细心观察过的朋友应该清楚,脸红其实也是暂时性的,在脸红持续约1-2小时后其实就会慢慢地缓解,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我们肝脏里面的P450(是一种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酶)有关,它可慢慢将乙醛转化为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三羧酸循环)而被代谢成水喝二氧化碳。

二、喝酒不脸红的人是否说明他很能喝?

喝酒不脸红有两种,一种是体内两种酶的活性含量是真的强大,这是真能喝。

第二种是喝了酒不脸红,甚至越喝脸色发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体内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很少,主要靠肝脏的P450慢慢氧化。靠体液来稀释酒精。

这类人往往一次大量饮酒后引起昏迷的可能性极大,同时也易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所以这类人饮酒后会加大对肝脏、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下降,身体为了给主要器官供血,维持正常的血压,就会启动代偿机制,收缩外周血管,从而出现“脸色泛白”。

还有的人饮酒后出现面色“发青”,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类人往往在乙醇吸收5-10分钟内,会出现面部灼热,同时面部或全身皮肤出现潮红、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渴、晕厥、视力模糊、神志紊乱等症状。这种病我们在临床上称之为“乙醛综合征”。

39151655337581920

三、饮酒后脸红或者脸白哪种对肝脏损害大?

老百姓常讲,喝酒脸红的人不伤肝。喝酒脸白的人肝损害严重,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都要进行消化代谢,而人喝酒后,8%的乙醇会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剩余的则交给肝脏分解。上面我也谈到,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这时候只能交给肝脏里的P450酒精代谢酶慢慢去分解,当你大量的饮酒时,就会造成这种酶供给不足,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而对于饮酒脸色不变的人来讲,由于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都很少,解毒基本也只有靠肝脏,又由于血压降低,使脸色苍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饮酒,其实也是伤肝。因为一个人酒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肝脏分泌的乙醇脱氢酶的数量和酶活性的强弱,脸红或者脸白绝不是不能喝的标志。喝酒脸红和脸白并不是能喝不能喝的标准,不管是这两种情况的那种,长期喝酒或者一次性喝酒太多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四、当必须饮酒时,该如何护肝?

都说饮酒伤身,现实社会是不论工作、生活、应酬等方面有时候确实就是要和“酒”打交道,那在适量饮酒的基础上,该如何有效的护肝呢?我给出如下建议:

1、饮酒前可以先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切勿空腹饮酒,这样做可以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少受刺激,估计饮酒多时,可有意识的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均可。

2、在饮酒期间,可以多喝点白开水,这样也有利于酒精尽快地排出体外,必要时可采用催吐的方法,通过呕吐的方式减少酒精在体内的存留,从而减少其对身体的损害。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者良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中疾控最新研究:冷冻食品及其包..
  • 这些症状显示你得了“空调病”,..
  • 这个问题威胁着每个老年人的健康..
  • 剑桥最新研究:过了这个年龄,“..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