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脊索瘤能活多久?脊索瘤患者生存率解析

临床研究

2022-07-04      

1642 0

脊索瘤能活多久?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脊索的残余部分,脊索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诱导和协调脊柱形成的结构。脊索瘤通常出现在斜坡和骶骨,是由Virchow于1857年首次提出的。脊索瘤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1%至8%,占脊柱肿瘤的20%,脊索瘤的发病率为每年每一百万人口约有一名脊索瘤患者。这意味着,每年中国约有1400名新发脊索瘤患者,全球每年总计也只有约7000名新发脊索瘤患者。对比我国肺癌等常见癌症每年新发十万或几十万病例数来讲,脊索瘤是非常罕见的肿瘤了。再加上脊索瘤累及部位都是在解剖位置复杂的关键的组织和器官,使得诊断和治疗尤为困难。

 53981656310959294

脊索瘤在每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小孩可能发生,老人也可能会发生。对于发病的具体年龄段,虽然国内外报道都有所差异,但是法国知名神经外科教授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接诊的脊索瘤患者表示,其中中老年人居多,颅底脊索瘤发病高峰约为35.0~60.0岁左右。有的文献报道儿童和青少年罕见,占所有脊索瘤不到5%。位于骶尾部的肿瘤患者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而位于颅底蝶枕部的患者多以年轻人为主。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  

脊索瘤虽然很难治,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恶性肿瘤,脊髓瘤的生长是比较缓慢的,从出现肿瘤相关症状到确诊往往需要1年以上。一旦出现症状,瘤体已相当大。脊索瘤转移率不高,晚期可发生转移,5%的肿瘤可转移到肺、骨骼、皮肤以及脑等部位。肿瘤复发率高,文献报道达67%~85%。因而局部复发为最重要的预测患者死亡率的指标,可见肿瘤的局部控制至关重要。  

关于脊索瘤手术后能活多久,相关文献研究了1982年至2007年的66例脊索瘤患者(其中男37例,女29例),针对手术后颅颈交界脊索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相关不良因素和生活质量作了具体表述。在这66例脊索瘤患者中,大多为40至60岁的患者,共为他们进行了80次手术。手术后,98.1%的患者疼痛程度相同或更好;18.6%的患者出现脊髓病,其中27.8%好转,44.4%不变,27.8%恶化。并发症发生率为:腭咽功能不全2%,吞咽困难3%,固定失败2%,败血症5%,脑膜炎5%,伤口感染3%,胸部感染6%,脑脊液渗漏5%。5年和10年的总存活率分别为62%和39%,在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提高,另外切除率越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相对也更高。  

1-1ZRGHA3a1

参考文献:Choi D, Gleeson M. Surgery for chordomas of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lessons learned[J]. Skull Base, 2010, 20(01): 041-045.  

另外文献还研究了不同手术入路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在66例脊索瘤患者中,16例进行了标准的经口手术,16例进行了软腭劈裂的经口手术,27例进行了“开门式”颌骨切除术,4例进行了下颌手术,3例进行了中面部脱套手术。不同手术入路的总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论是前中线还是外侧入路,在比较大范围手术结果时是相似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外科医生经验丰富的任何一种手术入路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肿瘤切除。  

脊索瘤手术后能活多久?脊索瘤患者的生存期主要还是与切除率有关,切除率越高患者生存期也就越好,但是脊索瘤位于人体大脑,且解剖位置非常深在,常常起源于斜坡中线区域,向前可以侵犯鞍区,向后可以压迫脑干,沿两侧可以进入海绵窦。不仅手术入路相对困难,而且手术风险也很大,传统的开颅手术是很难达到高切除率的。神经内镜手术的出现,脊索瘤高切除率手术得见曙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内镜设备可视化的改善、内镜手术器械以及止血材料的推陈出新,使得颅底重建技术不断进步。1997年,Jho和Carrau拉开了现代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的序幕,同时也使得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s, EEAs)在颅底外科手术的应用指征更加广泛且更加独立。神经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显微镜相比,内镜手术创伤更小,视野更清晰,显露范围更广泛,能够近距离观察病变,手术操作精确、细致,大大减轻了手术损伤,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且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神经内镜技术经鼻入路用来切除脊索瘤,虽然是国际上非常先进的一种手术方法,但是,也有不足之处。神经内镜手术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和两个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手术时一旦失误,重要血管损伤后很难及时修复。为了解决内镜手术需要两个医生配合这一难题,21世纪初,世界神经外科界年轻一代中杰出的Froelich教授发明了内镜手术“筷子”手法,类似于使用筷子的方式双握住仪器进行操作,可以让医生一个人进行神经内镜手术,完美的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配合问题,提高了手术的效率,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且有更好的预后效果。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parpar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每年约3000例患儿发病,并不神秘..
  • 刚刚,19家核酸机构被责令整改..
  • 胎儿染色体筛查新技术—单管数字..
  • 融资65亿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完..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