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热点资讯

核酸末路,新冠暴富梦碎!

热点资讯

2022-08-08      

1094 0

8月以来,新冠检测概念股连续下跌,这与一条通知不无关系。

7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要求:

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验时都应当予以认可,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重点在最后一句,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据资本市场相关人士的判断,这让“逐渐不富裕的核酸检测行业雪上加霜”。

很多投资人对于这个论调可能并不相信,毕竟此前核酸相关公司的业绩实在太好。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动辄数以百万计算的全城核酸,背后都是数以亿计、十亿计算的支出:

2020年5月,武汉疫情,全城完成核酸检测约990万人次;

2021年1月,石家庄疫情,仅第一轮核酸检测人数就超过千万;

2022年5月,上海疫情,当月前六日核酸检测超5700万人次。

2022年4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副主任李金明对外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疫情带来庞大市场需求的刺激之下,许多检测企业“拆迁式增长”。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以掏空社会财富的方式发展,核酸检测也不例外。政策风向一旦调头,行业的商业逻辑就开始迅速崩塌。

01  核酸“暴发户”

暴富过后,一季不如一季。 2019年,有一家叫达安基因的A股上市公司,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的下降。 这一年,达安基因营业收入只有10.98亿元,同比下降25.73%,扣非净利润只有0.12亿元,同比大降74.73%。这家“集临床检验试剂盒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遭遇了2004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业绩危机。 类似的窘境还发生在之江生物身上。2019年,国内分子诊断试剂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的之江生物净利润仅有5152万,还比2018年的数据下降了近2成。 而彼时的圣湘生物,也仅仅是一个净利润不到4000万的企业。 所有变化发生在2020年。这一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六家企业的六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批应急上市。之江生物、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名列其中。

40161659913617161

新冠检测试剂的刚需属性推高了企业盈利 

到2020年,达安基因营收达到了53.41亿,而在此之前,达安基因的最高年营收仅仅16.12亿。2021年,达安基因收入76.64亿;2022年一季度,其收入已经到了33.62亿。 总体上计算,2020年以来达安基因的收入已超过了过去10年营收的总和,净利润则超过了上市以来的总和;之江生物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69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圣湘生物则在2020年收入增长了12倍,归母净利润增长65倍。其中,该公司仅核酸试剂一项,就创造了20亿元的净利润。 

在疫情的催化下, 除了新冠检测产品厂家,还有很多的上游原材料厂家,以及下游检测厂家,这一条原本不起眼的产业链,突然膨胀,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造富神话”。 这感觉就像是一些原本不怎么富裕的家庭,忽然赶上了拆迁,一夜暴富。 但 暴富总是难以持久的。许多公司的业绩都在显示,疫情红利正在逐渐消退。 圣湘生物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5.22%,净利润同比下降14.29%。 之江生物2021年营收下降1.62%,净利润下滑18.61%。2022年一季度,虽然营收同比上涨20%以上,但是净利润再次呈下滑趋势降12.9%。 

达安基因情况较好,2021年业绩并未负增长,但是营收增速从2020年的386.35%骤降至43.49%,净利润增速从2020年的2556.8%大降至47.74%。 即便是这样,在核酸检测概念企业中,这三家的表现已经算是出类拔萃。很多其他公司甚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2022年7月14日,科华生物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下降可能超过90%(未计算天隆);   同日,乐普医疗也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新冠检测相关业务营收同比降低80%,总营收占比从去年的37%下降至9%;   华大基因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3.7%至46.6%,主要由于新冠相关的业务收入较2021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下降。

02  政策来“杀价” 

从各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中窥得一二。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新冠核酸检测是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导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这决定了 这个行业最大的变量就是政策波动。 对各企业最为致命的,就是政府亲自“杀价”。 面对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速下降,圣湘生物解释称主要系受 国内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采,及新冠相关产品价格普遍下调等因素影响。

76011659913617315核酸检测试剂真正的“买家”只有一个 

之江生物也在2021年财报中解释,业绩下降主要系2021年厂家和原料供应商的产能恢复充分,使得新冠检测产品的供给充足、行业竞争较激烈,再加之全国多地对新冠检测试剂盒实施降价集采,促使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幅降价所致。 两家都提到了 集采,这就是政策杀价的终极武器: 2020年4月,湖北率先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集采,最低中标价16.78元,最高24.99元。   

2020年6月15日,北京公布“京津冀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联合采购挂网成交结果”显示,11个核酸检测试剂产品挂网成交,最低为12元。   到2021年9月7日,京津冀鲁联盟集采,纳入22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最低供货价已低至5.38元。 从核酸检测的价格上来看,武汉疫情时,单人单检的定价是200元。到2022年4月25日北京居民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单人单检价格已降至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自2022年6月1日起,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由25元下调至16元,多样本混合检测价格由每人份5元下调至3.5元。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称,广东省先后7次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目前核酸单样检测价格不超过16元,混检不超过5元,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检测混检价格不超过3元。 目前核酸检测相关产品成本已被压到极限,彻底进入薄利多销阶段。 这点从各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中窥得一二: 2020年圣湘生物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7.29%,2021年这一数字迅速缩水成39.02%,2022年一季度,又继续快速下滑至9.77%,已经和疫情之前的水平相差无几;   达安基因这三个数字分别为80.21%、63.07%和20.51%; 之江生物这三个数字分别为91.62%、22.13%和6.95%,已经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 不论是此次推动的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还是之前的行程卡摘星,以及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越来越多的宽松政策都在表明,疫情防控正在寻求更多和正常工作生活之间的兼容性,一些“过度防控”的举措会逐渐消失。 尺度的逐渐宽松所直接带来的,就是核酸检测需求增速的放缓。

23731659913617387

核酸检测点里最拥挤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0亿,106亿,121亿和132亿。从增长幅度来看,2021年的增长金额相比前两年反而有所下降,而增长率也在一路走低。 整个利益链条的利润被摊薄了之后,许多问题纷沓而来。有的企业甚至会选择铤而走险。 5月29日,北京市通报了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违规多管混检情况。因其涉嫌违法犯罪,目前北京警方已对“中同蓝博”立案侦查。 艾迪康因检测报告出具时间缓慢等问题屡被用户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投诉。金域医学作为四大ICL服务商之一,2022年初在河南市场出现检测准确性等丑闻。 可见在利润降低的情况下,相关企业的压力巨大。 随之而来的,是市值承压。

03  “疯”口不再

核酸的辉煌,像烟花一样。 市值的定义是企业未来利润的总和。 这意味着, 如今和过去几年赚取的利润的数量,对于核酸企业市值判定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投资者眼中,核酸检测相关概念股即便是赚得盆满钵溢,其长远价值也不会被认可。 因此几乎所有和核酸检测相关的上市公司,如今都被市场定出了极低的市盈率估值:达安基因3.6倍左右,圣湘生物6.5倍,之江生物不足9倍,九安医疗更是被定出了极为罕见的、一般只在将要破产的企业身上出现的1倍以下的市盈率。 股价忠实地反映了投资者对于核酸“事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疯口”过后,一切都被打回了原形。

20911659913617492之江生物股价表现(上市至今) 

圣湘生物上市后,股价曾经突破百元,现在不足原来三分之一,之江生物上市之后连续下跌,市值回到百亿元以下,华大基因则已经把新冠疫情以来形成的股价涨幅全部跌完。 对于核酸业务不再抱有希望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 疫情红利给核酸检测企业积攒了大量的现金流,能帮助企业开辟新的赛道。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财富来得有些突然,很多企业也许并没有真正准备好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天降财富。 以最体现科研决心的研发投入费用来看,达安基因2020年净利润狂增2556.8%后,研发投入占比却从8.64%跌至3.12%;2020年华大基因的营收增加199.86%,利润增加656%,但是研发投入比却从11.33%降至7.38%。 

目前来看, 这个行业里面的众多企业仍在吃疫情的红利,并没有因为核酸带来的财富而谋求产业升级,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成长性,而是像以往的一些风口一样,一锤子买卖之后,迅速归于平凡,没有再一次的爆发,也没有沉淀出足够优秀的企业。 核酸的辉煌就像烟花,瞬间绚烂,可一旦拐头向下之后,就是末路狂奔。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巨潮WAWE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群雄逐鹿,首款国产利拉鲁肽花落..
  • 人民日报:十大医疗器械排行榜!..
  • 2022H1:全球畅销药TOP10,新冠..
  • 没有了头对头RCT证据,如何比较..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