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累计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已突破5.83亿例。由于公共卫生政策、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疗法的应用,以及新冠病毒的突变,新冠肺炎死亡率以大大下降。然而,仍有一部分康复者会持续出现生理、心理或认知方面的症状,即长期新冠肺炎后遗症,简称“长期新冠”(Long Covid)。
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新冠”患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长期新冠”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的一种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头晕、脑雾、嗅觉或味觉丧失等。
“长期新冠”可以持续3个月、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这种疾病已被描述为正在形成的下一个公共卫生灾难。因此,迫切需要关于‘长期新冠’症状规模和范围的数据,以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本期我们将汇总近期新冠相关研究报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1】柳叶刀:迄今最可靠研究显示,1/8新冠患者会出现长期后遗症
2022年8月6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 Judith G M Rosmalen 教授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Persistence of somatic symptoms after COVID-19 in the Netherland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这项基于荷兰大规模人口的研究首次将“长期新冠”患者与未感染人群中的症状进行了比较,并测量了个体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后的症状。该研究发现,每8名新冠肺炎幸存者中就会有1人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由于该研究纳入了未感染人群,因此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长期新冠”症状的流行情况,从而更好地识别这种后遗症的核心症状。《柳叶刀》同期还发表了题为:Long COVID: which symptoms can be attributed to SARS-CoV-2 infection? 的评论文章。
评论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是对之前长期新冠肺炎后遗症流行率评估的重大进展,因为它包括了匹配的未感染组,并解释了确诊新冠肺炎前的症状。该团队观察到的症状模式与之前的报告相似,疲劳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有趣的是,胸痛等其他症状更多是长期新冠与未感染对照组的特征。目前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长期新冠很常见,甚至可以在感染后持续2年之久,少数人存在严重的衰弱性疾病。总之,长期新冠病例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改进,对其机制的更深入理解至关重要,以为开发个性化多模式的治疗方法提供策略。【2】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用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诱导出极高的中和抗体!2022-08-04报道,7月29日,康希诺生物在预印本网站首次发表关于序贯加强六个月以上抗体持续性的相关数据。随着随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削弱,但康希诺吸入用疫苗低剂量(0.1ml)和高剂量(0.2ml)两组加强疫苗接种者当中,抗体阳性检出率仍然达到73.7%和72.2%。这证明了采用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安全性和持久性可维持六个月以上,且能够有效应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而同源加强灭活疫苗,保护力几乎为零。因此,吸入用新冠疫苗是目前能提供更强保护力的最理想选择。【3】长期新冠研究:新冠病毒或致男性性欲减退,康复后仍有影响!7月25日报道,最新一项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题为“Symptoms and risk factors for long COVID in non-hospitalized adults”的研究表明,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群体相比,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嗅觉丧失、脱发、打喷嚏、射精困难、性欲减退等各种症状的风险显著增加。【4】香港Covid-19病死率是新加坡10倍!为何高病死率只出现在香港?2022-08-03报道,近日,China CDC Weekly发文梳理了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疫情防控数据(图1),研究得出了香港高病死率最主要原因:香港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特别是老年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两地点之间的病死率巨大差异这一重要问题,这为中国制定和调整COVID-19预防策略提供重要启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研究数据表明,疫苗接种在预防新冠死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接受三剂mRNA和灭活疫苗可以提供比两剂更有效的效果。本文呼吁未接种疫苗、未完全接种疫苗和未接种加强疫苗的公众抓紧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尽可能接种新冠疫苗,mRNA和灭活疫苗都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5】The lancet:香港科兴疫苗和mRNA疫苗接种的防护效力与不良反应2022-07-29报道,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发表题为“Safety of an inactivated, whole-virion COVID-19 vaccine (CoronaVac) in people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Hong Kong: a modified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的研究成果(图1)[1]。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灭活疫苗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到每10万人57.49不等,第二剂后唯一显著增加的风险是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等),发生率为2.61%。研究人员建议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测。【6】女性概率比男性高出52%!Nature子刊:脱发、性欲减退...还有哪些新冠后遗症是你不知道的2022-07-29报道,7月25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ymptoms and risk factors for long COVID in non-hospitalized adults的研究论文。这项回顾性匹配队列研究基于英国的一个数据库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Aurum,调查了486,149名已确诊感染SARS-CoV-2的成年人和1,944,580名没有感染SARS-CoV-2的成年人,发现共有62种症状与SARS-CoV-2感染显著相关。7月25日,杜克大学王前奔教授团队、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善虑教授团队、董一洲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Cas13d knockdown of lung protease Ctsl prevents and treats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实CRISPR-Cas13d(CasRx)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具体来说,该研究使用改进的肺靶向性脂质纳米颗粒递送CRISPR-Cas13d mRNA,特异性敲低肺部Cstl基因的mRNA,从而阻断并治疗新冠病毒的感染。【7】Science子刊:揭示新冠病毒通过鼻细胞制造纳米管隧道进入大脑2022-07-27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证据表明SARS-CoV-2病毒能够通过利用鼻细胞制造纳米管隧道(nanotube tunnel)进入大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20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unneling nanotubes provide a route for SARS-CoV-2 spreading”。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对这种病毒感染某些类型细胞时的行为的研究,并使用高倍显微镜研究它的运动。原文:doi:10.1126/sciadv.abo0171【8】COVID-19疫苗!辉瑞/BioNTech在欧盟提交二价疫苗:针对奥密克戎产生强烈免疫应答!2022-07-25报道,辉瑞(Pfizer)与BioNTech近日宣布,已完成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一份监管申请文件:将基于BA.1亚型的奥密克戎适应性二价COVID-19候选疫苗(Omicron-adapted bivalent COVID-19 vaccine),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该申请遵循EMA和国际药物管理机构联盟(ICMRA)的指导,致力于引入一种奥密克戎适应性二价候选疫苗,以解决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持续进化问题。【9】Science重磅!新一代纳米疫苗即将问世,可免疫8种冠状病毒,预防未来变体
2022-07-22报道,2022年7月5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在顶级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发表了一篇题为“Mosaic RBD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challenge by diverse sarbecoviruses in animal models”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称正开发一种名为“Mosaic-8”的多功能疫苗,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未来变种、SARS、MERS等冠状病毒新毒株的影响。【10】Science:奥密克戎引起的免疫增强效果取决于之前的新冠病毒感染2022-07-21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原始SARS-CoV-2(Wuhan Hu-1)、B.1.1.529(Omicron)、B.1.1.7(Alpha)和B.1.617.2(Delta)多波疫情期间具有不同免疫印记的SARS-CoV-2感染史的接种三次新冠疫苗的医护人员以及在B.1.1.529(Omicron)疫情期间的之前未感染者和具有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的人在感染后对B.1.1.529(Omicron)的交叉保护性免疫反应,以便探究B.1.1.529(Omicron)感染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适应性免疫反应。他们还评估了刺突蛋白S1亚基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整个刺突蛋白结合、活病毒中和抗体(nAb)效力、记忆B细胞(MBC)频率以及T细胞对肽库(peptide pool)和天然处理抗原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mmune boosting by B.1.1.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11】新冠疫苗致月经异常的中东/北非/南美数据:高达66.3%2022-07-21报道,2022年7月7日,哥伦比亚研究团队在Women's Health (Lond)发表题为“Menstrual cycle disturbance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的研究成果(图3)[3]。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和COVID-19疫苗接种会影响月经周期并引起改变,其中最影响月经周期规律的疫苗是辉瑞和科兴。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人员在Google表单中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并通过社交网络(Twitter、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向随机的女性人群提供。这项调查询问了社会人口学信息以及COVID-19疫苗接种前后的月经周期特征。该调查于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实施。纳入标准是在接种COVID-19疫苗之前和接种COVID-19疫苗的18至41岁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此外,尽管使用了激素避孕药(联合或仅使用孕激素),但月经周期和出血正常的女性也被包括在内。以下被排除在外:怀孕或哺乳期(过去6个月内);本身导致月经不规律或更年期提前的疾病史,例如厌食症、贪食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肥胖或低体重、子宫切除术或卵巢切除术患者、高水平的运动员和去年感染COVID-19的女性。184名参与者接种的新冠疫苗为辉瑞(n=51)、科兴(n=53)、J&J/Janssen(n=33)、Moderna(n=15),AstraZeneca(n=13)以及其他(n=19)。【12】高福团队揭示Omicron突变株能够感染更广泛的动物,应加强监测2022-07-19报道,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发表了题为:Broader-species receptor binding and structural bases of Omicron SARS-CoV-2 to both mouse and palm-civet ACE2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评估了 Omicron BA.1 与包括人类在内的27个物种的 ACE 受体的结合,发现 Omicron BA.1 已经能够将其受体结合谱扩展到了果子狸、啮齿动物、多种蝙蝠以及一些刺猬中。该研究还确定了 Omicron BA.1的S蛋白与小鼠ACE2 (mACE2)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以及 Omicron RBD 与果子狸ACE2(cvACE2)复合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从而确定影响 Omicron BA.1宿主范围的几个关键氨基酸残基。
这些结果表明,应当加强对 Omicron 突变株的监测,以监测其与更广泛物种的受体结合,防止其进一步向其他潜在宿主的溢出和扩张,从而导致新冠的长期大流行。【13】JVI:揭示甲型流感病毒在先感染可让宿主抑制新冠病毒感染2022-07-26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宿主先感染了IAV,对这种病毒感染的反应可以大大抑制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7月12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Host Response to Influenza A Virus Interferes with SARS-CoV-2 Replication during Coinfection”。这些作者写道,“这项新研究很重要,因为人类现在有两种循环的呼吸道RNA病毒:SARS-CoV-2和IAV,它们具有高度的大流行潜力。由于这两种病毒都会感染呼吸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我们也必须了解合并感染的后果。”原文:doi:10.1128/jvi.00765-22.【14】JVI:震惊!新冠病毒劫持人体肺细胞中的抗病毒蛋白IFITM进入细胞2022-06-23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依赖于具有广泛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诱导人类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 human transmembrane protein, IFITM),以进入人类细胞并在其中复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Hijack IFITM2 for Efficient Replication in Human Lung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乌尔姆大学医学中心病毒学教授Frank Kirchhoff博士说,这些作者发现所有5种令人关注的SARS-CoV-2变体--- 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仍然强烈依赖于抗病毒跨膜蛋白,特别是IFITM2”,以有效复制并产生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后代。原文:doi:10.1128/jvi.00594-22.【15】Nature:新方法可以更早地检测废水中的新冠病毒变体2022-07-11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与圣地亚哥流行病学与COVID-19健康研究(SEARCH)联盟合作,改变了这一点。他们报告说,只需两茶匙未经处理的废水,他们就能准确地确定人群中存在的SARS-CoV-2变体的遗传混合物,并在传统的临床测试前14天确定新的令人担忧的变体。在圣地亚哥的废水中,他们在首次临床报告前11天检测到了Omicron变体。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7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astewater sequencing reveals early cryptic SARS-CoV-2 variant transmission”。原文:doi:10.1038/s41586-022-05049-6.【16】Nat Commun:揭示新冠病毒蛋白ORF7a强效抑制宿主因子SERINC5的抗病毒作用2022-06-23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关于宿主细胞如何阻止SARS-CoV-2进入以及这种病毒如何对此作出反击的宝贵信息。这些发现揭示了这种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开发治疗SARS-CoV-2(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和HIV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ORF7a potently inhibits the antiviral effect of the host factor SERINC5”。Timilsina说,“了解SERINC5的抗病毒作用是否会延伸到其他病毒,这将是很有趣的。” Stavrou说,“病毒和宿主处于这种永恒的军备竞赛中,两者都试图战胜对方。更多地了解这场军备竞赛如何进行仅能帮助我们努力减轻SARS-CoV-2和HIV大流行病的影响。”原文:doi:10.1038/s41467-022-30609-9.【17】LNP递送CRISPR-mRNA,预防和治疗新冠,且不受病毒突变影响2022-07-27报道,2022年7月25日,杜克大学医王前奔教授团队、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善虑教授团队、董一洲教授团队合作,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Cas13d knockdown of lung protease Ctsl prevents and treats SARS-CoV-2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实 CRISPR-Cas13d(CasRx)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具体来说,该研究使用改进的肺靶向性脂质纳米颗粒递送 CRISPR-Cas13d mRNA,特异性敲低肺部 Cstl 基因的 mRNA,从而阻断新冠病毒的感染,还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重要的是,该方法不仅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全新方法,而且由于该方法不依赖于对特定病毒结构的识别,因此无论病毒如何变异,该方法都是有效的。【18】新冠特效药Paxlovid不仅有耐药性问题,还加快病毒变异?2022-07-21报道,最近,美国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感染新冠病毒并服用辉瑞公司的Paxlovid药物三天转阴,第四天他再次复阳,并且症状反而更严重了。Paxlovid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许多国家公认的治疗新冠的“良药”,迄今已在大部分国家投入使用,并在抗击新冠的过程中治愈了很多人。但近日种种逃逸性极强的新变异株的出现以及最新研究表明,病毒已经开始朝着产生耐药性的方向变异,这意味着医生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抗击新冠肺炎的最佳疗法之一。当新病毒产生耐药性时,Paxlovid还能坚守多久?耐药突变会产生吗?专家们众说纷纭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哥伦比亚大学的病毒学家何大一(David Ho)表示,“当你对病毒施加压力时,它就会逃逃逸”。- 比利时鲁汶大学病毒学家Dirk Jochmans和哥本哈根大学免疫学家Judith Margarete Gottwein均在各自所领导的研究中发现了潜在的耐药突变;
-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生物信息学专家Adam Godzik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一些突变已经存在于感染冠状病毒的人身;
- 罗格斯大学的药物化学家Jun Wang及其同事更是在发表于bioRxiv预印本平台上发表论文,证实了潜在的抗性突变正在不断增加。如果Paxlovid的耐药变异只是时间问题,那么为什么它还没有发生呢?“一种可能性是还没有足够多的人服用Paxlovid来迫使病毒发生变异。”Wang表示,“另一种解释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需要多个突变,才能使病毒能绕过Paxlovid的同时,保持功能齐全且易于传播。” 到目前为止,梅奥诊所的传染病专家Aditya Shah补充说,研究表明,患者中症状反弹的情况只发生在服用该药物的人群中的2%甚至更少,反弹似乎并不是由于耐药性的突变。“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令人放心,”Shah说,但也不能证明病毒最终不会绕过药物。
【19】Science子刊:揭示新冠病毒通过鼻细胞制造纳米管隧道进入大脑2022-07-27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证据表明SARS-CoV-2病毒能够通过利用鼻细胞制造纳米管隧道(nanotube tunnel)进入大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20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unneling nanotubes provide a route for SARS-CoV-2 spreading”。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对这种病毒感染某些类型细胞时的行为的研究,并使用高倍显微镜研究它的运动。原文:doi:10.1126/sciadv.abo0171.【20】ACS子刊:新研究表明Sec61抑制剂apratoxin S4可强效抑制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有望开发为一种泛病毒疗法2022-07-08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出,靶向人类蛋白Sec61的抗癌候选药物apratoxin S4(Apra S4)可以干扰包括SARS-CoV-2和甲型流感病毒在内的许多病毒的复制,从而可能提供了一种泛病毒疗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6月29日在线发表在ACS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ec61 Inhibitor Apratoxin S4 Potently Inhibits SARS-CoV-2 and Exhibits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原文:doi:10.1021/acsinfecdis.2c00008.【21】PNAS:揭示新冠病毒劫持宿主细胞因子NRP1来感染人体细胞2022-06-23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SARS-CoV-2(造成COVID-19大流行的冠状病毒)如何操纵宿主蛋白以渗透到人体细胞中。在确定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 NRP1)是SARS-CoV-2感染的宿主因子后,他们描述了这种冠状病毒如何破坏宿主细胞途径以感染人类细胞。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6月13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SCPE-1 mediates retrograde endosomal sorting of the SARS-CoV-2 host factor Neuropilin-1”。Pete、Boris和James解释说,“这项新的研究代表了对这种大流行性冠状病毒的理解的进步,以及它如何破坏宿主生物学以感染细胞。SARS-CoV-2使用的这一途径的确定为设计治疗性干预措施开辟了途径,这些干预措施可以防止ESCPE-1和NRP1与这种病毒的刺突蛋白结合以减少感染。”原文:doi:10.1073/pnas.2201980119.【22】Science:奥密克戎引起的免疫增强效果取决于之前的新冠病毒感染 SARS-CoV-2 2022-07-21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原始SARS-CoV-2(Wuhan Hu-1)、B.1.1.529(Omicron)、B.1.1.7(Alpha)和B.1.617.2(Delta)多波疫情期间具有不同免疫印记的SARS-CoV-2感染史的接种三次新冠疫苗的医护人员以及在B.1.1.529(Omicron)疫情期间的之前未感染者和具有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的人在感染后对B.1.1.529(Omicron)的交叉保护性免疫反应,以便探究B.1.1.529(Omicron)感染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适应性免疫反应。他们还评估了刺突蛋白S1亚基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整个刺突蛋白结合、活病毒中和抗体(nAb)效力、记忆B细胞(MBC)频率以及T细胞对肽库(peptide pool)和天然处理抗原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mmune boosting by B.1.1.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本文研究表明:不同的SARS-CoV-2感染和疫苗接种组合会导致不同的混合免疫印记模式。在接种过三剂新冠疫苗的之前未遭受感染的个体中,B.1.1.529 (Omicron)感染增强了免疫保护,但这种增强在之前因遭受原始SARS-CoV-2感染而存在免疫印记的人体中消失了。这种“混合免疫减弱(hybrid immune damping)”表明通过免疫印记,免疫识别和差异性调控遭受实质性颠覆,这可能是B.1.1.529(Omicron)疫情的特点是突破性感染和频繁的再感染,而接种过三剂新冠疫苗的人在感染后免受严重疾病的能力相对保持不变。原文:doi:10.1126/science.abq1841.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