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WHO: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力冲刺

疫情百态

2022-09-16   来源 : 生物世界

1355 0

“马拉松运动员在终点线进入视野时不会停下来的,他会跑得更用力,用剩下的所有能量冲向终点,我们也必须这样做。”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周三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他还表示,“我们从未如此接近过新冠大流行的终点”——上周报告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是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新冠大流行,真的快要结束了吗?


“我们还没有到达终点,但终点就在眼前。”


面对两年多以来最低的新冠周死亡人数,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发出倡议,面对疫情,现在要更加努力地“奔跑”,如果选择停下来就是最糟糕的打算。


终点线前的冲刺

WHO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接近终点的?这要从WHO每周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来谈了,我们先来分析本周三(9月14日)更新的数据。


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22年9月5日至11日的每周新增病例数减少了28%,报告的新病例超过310万。与前一周相比,每周新增的死亡人数减少了22%,报告的死亡人数不到1.1万人。

截至2022年9月11日,全球已报告超过6.05亿例确诊病例和超过640万人死亡。值得一提的是,9月5日至11日期间报告的死亡人数刚刚超过11000人,比上一周减少了22%,并且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最低的周死亡人数水平。

截至2022年9月11日,世卫组织区域每周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全球死亡人数

在WHO这份流行病学情况更新中,还有一个信息值得我们关注——世界不同区域的疫情现状。

分区域而言,WHO的6个区域报告的每周新增病例数都有所下降,而6个区域中的5个区域的每周新死亡人数下降:欧洲区域(-31%)、东南亚区域(-25%)、美洲区域(-22%)、西太平洋区域(-11%)、东地中海区域(-10%),但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区域死亡人数在上升(+10%)。

截至2022年9月11日,世卫组织区域新报告和累计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

在国家层面上,每周新增病例报告数最高的是日本(537181例;-54%),其次是韩国(435695例;-26%)、美国(430048例;-26%)、俄罗斯(337187例新病例;+4%)和中国(263288例新病例;+11%)(注:该数据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新增的病例显然没有这么多)。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近日的新增确诊人数(七日滚动平均值) 图源自Our World in Data

而报告的每周新死亡人数最高的是美国(2306例新死亡;-21%)、日本(1681例新死亡;-18%)、俄罗斯(637例新死亡;+1%)、巴西(551例新死亡;-36%)和菲律宾(440例新死亡;+28%)。

疫情结束了吗?恐怕还没有。截至目前,每周新增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依然是日本,但好消息是日本的周新增确诊同比上周降低了54%,死亡率也有所下降;而中国新增周确诊有所上升,但死亡人数低,说明预防重症死亡的效果不错。现在我们要携手努力结束这场抗疫“长跑”

终点线就在眼前



根据当前的疫情状况,谭德塞向全球各国发出提议,要把握住当前的机会,在新冠接近终点时我们更需尽力打好最后一战。9月14日,WHO发布了六份新冠肺炎疫情政策简报,概述了各国政府为结束大流行而需要采取的关键行动。

六份简报以过去全球32个月的防疫证据和经验为基础,为如何拯救生命、保护卫生系统以及避免社会和经济破坏提供了指导,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
2.新冠肺炎的临床管理
3.实现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目标
4.在医疗机构中保持COVID-19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5.通过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建立信任
6.管理新冠肺炎疫情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即便到了黎明前夕,WHO认为检测人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依然非常重要。检测新冠病毒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及时护理和治疗挂钩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进一步传播,并跟踪流行病和病毒本身的演变。

同时,在接种疫苗方面,WHO建议全球各国在疫苗的覆盖面(包括加强剂)不完全的地区,应向高危人群部署疫苗,同时建议各国投资开发具有改进特性的疫苗产品以应对毒株的突变,并做好疫苗的储备,保证未来的疫苗接种工作是可持续的。

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图源自联合国新闻

对于上述简报的建议,谭德塞解释说,“WHO迫切需要各国政府认真审视其防疫政策,并加强对新冠病毒和未来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的政策。”

谭德塞在会议上强调,WHO自2019年年底以来一直在努力抗击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将继续这么做,直到大流行“真正结束”。

他补充道,“我们可以共同结束这场大流行,但前提是所有国家,每个制造商,所有社区和个人都挺身而出,抓住这一机会”。

当前新冠可能被低估了,但它不会引起“死亡浪潮”

即便谭德塞宣布大流行的终点就在眼前,也有不少专家仍旧持保留意见。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博士强调,该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密集传播”,她的机构认为全球报告的病例数被低估了。

“我们预计未来会有一波感染浪潮,可能是在全世界不同的时间点,由奥密克戎的不同亚变体引起,甚至是不同的其他VOC毒株引起,”她说,对于疫情她重申了之前的警告——病毒传播得越多,变异的机会就越多。

玛丽亚·范克尔霍夫(Maria Van Kerkhove) 图源自世界卫生组织

然而,她的观点中也有乐观的一面,她补充到,这些未来的感染浪潮不一定会引发“死亡浪潮”,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包括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那么所谓的终点到底是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借鉴《柳叶刀》(The Lancent)杂志今年年初的一篇评论,去理解“终点”的含义——“COVID-19 will continue but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is near”。(新冠肺炎还会继续存在,但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


在这篇评论中,作者克里斯托弗·穆雷(Christopher J L Murray)表示,未来新冠病毒传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将会更小,因为许多人已经从不同途径获得了保护——广泛接触过该病毒、定期接种疫苗来适应新的抗原或变体或者使用抗病毒药物。而新冠病毒的脆弱群体也知道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的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浪潮中保护自己。

参考资料
1.The end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in sight: WHO | | UN News
2.World reaches ‘tragic milestone’ of one million COVID-19 deaths so far in 2022 | | UN News
3.WHO Director-General'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COVID-19 media briefing– 25 August 2022
4.COVID-19 will continue but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is near - The Lancet
5.End of Covid-19 pandemic is in sight, WHO director-general says, 'so let's seize this opportunity' - CNN
6.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4 September 2022 (who.int)
7.COVID-19 policy briefs (who.int)
8.WHO policy brief: COVID-19 testing, 14 September 2022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今年即将国谈的药,卖的好不好?..
  • 世卫: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谭德..
  • 养生重在养肾,养肾还需走心..
  • 颈部按摩:隐藏在生活中的中风危..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