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超简单的心电图教程,学会了一生受益!

临床医学

2022-09-30      

1416 0

心脏传导系统

1、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主要包括5种特殊的组织: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左束支及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细胞。正常心电传导的路径是: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室结 →希氏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传导至心房,引起心房去极化。来源于心房的冲动传导至房室结,出现传导延迟。延迟的存在使得心房收缩并将血液泵入到心室。经过房室结之后,冲动沿着左右束支进行传导,到达浦肯野纤维时引起心室去极化。

优势起搏位点是窦房结,同时心脏还存在心房肌细胞、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细胞、心室肌细胞起搏位点。当窦房结失去功能时,其他位点便会以较低频率发放冲动。

2、心脏的传导过程

36701664443974790

心电图和波段意义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纸上,坐标纸为由1mm宽和1mm高的小格组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纵坐标1小格=1mm=0.1mV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形态:向上,一般呈钝圆形

时间:时限为0.12秒

振幅:高度为0.25mV

异常表现:当心房扩大,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P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2、PR间期:指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激动沿前、中、后结间束传导到房室结。由于房室结传导速度缓慢,形成了心电图上的PR段,也称PR间期。

时间:0.12-0.20秒

异常表现:当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阻滞,则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P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3、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激动向下经希氏束、左右束枝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

形态:向上

时间:小于0.11秒

振幅:1.0-2.5mV

异常表现: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枝的传导阻滞、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群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一般来说,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秒,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4、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全部除极完成,复极尚未开始的一段时间。

形态: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位线上。

异常表现: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室在除极完毕后仍存在电位差,此时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发生偏移。

5、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变化。

形态: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两支不对称。

异常表现:T波低平倒置可见于心肌缺血。T波的高耸可见于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等。

6、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时间:正常QT间期为0.44秒

异常表现:QT间期的延长往往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

心率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

从心电图上可以测量心率参数:60除以RR间期的秒数,即为心率数据。正常人体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平均为75次/分。

心率变化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心率超过160次/分钟(心动过速),或低于40次/分钟(心动过缓),大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及其分类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包括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按照心率速度,心律失常大致可分为三类:

1、心率过快窦速、房速、房扑、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速、室速等

2、心率过慢:窦性停搏、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3、心率过乱:房早、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早搏、室早、室颤等

常见心律失常诊治-心房

1、窦性心动过速

(1)病因

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可因运动、焦虑、情绪激动以及吸烟、服用咖啡、茶水等引起。

病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休克、发热、感染、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患引起。还可由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引起。

(2)表现

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出汗、头昏、眼花、乏力等不适,可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或心绞痛的发作,心跳多为100-150次/分。

(3)心电图

临床上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若窦房结的频率P 波率在100-160次/分,多在130次/分左右,个别可达160-180次/分。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P 波总数应>14.4万次。

(4)治疗

①一般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不需要治疗,去除诱因即可。

②如果是因为病理性的因素导致的,并且患者有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需要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2、窦性心动过缓

(1)病因

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经常运动的人或睡眠状态。

病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可由两种因素导致,

① 心源性因素,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窦房结本身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等。

② 非心源性因素,包括颅内疾病、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严重缺氧、阻塞性黄疸、口服抑制心率药物等。

(2)表现

轻的窦性心动过缓没有任何表现,但是当心率过低(<40次/分),就会导致心、脑、肾等脏器血供不足。轻者头晕、乏力、胸闷、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或者阿斯综合征发作。由于心脏排出量过低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起少尿。

(3)心电图

临床上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若窦房结的频率P波<60次/分钟,一般不低于40次/分。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搏<8万次。即可诊断窦性心动过缓。

(4)治疗

①窦性心动过缓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且心率不低于40次/分不需治疗。

②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并且伴有症状,需应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给予安装临时起搏器,如果有显著心动过缓并出现晕厥,需安装永久人工起搏器。

3、房扑

(1)病因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器质性心脏病是其常见的原因。但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也可见于正常人,部分可存在诱因

(2)表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当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而心室率快者,常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绞痛等不适。少数心房颤动者还可出现头晕、黑矇等。

(3)心电图

房扑大多为短阵性,心电图特点是正常P波消失,代替为连续性的锯齿样的F波,F波间无等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大多数不能下传,大多数以2:1或者4:1下传,所以心室率是固定的。如果心房心室传导比例不恒定或者伴有文氏现象,那么心室率可以出现不规则,房扑时QRS一般不会增宽。

(4)治疗:可通过直流电复律、抗凝治疗以及药物等方式予以针对性治疗。

4、房颤

房颤(AF),又称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1)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脏本身有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等。

2)其他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较高,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心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甲亢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2)表现

1)典型症状

大多数患者感觉有心慌、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蒙(突然眼前一黑)等症状。

2)并发症

房颤患者可并发血栓栓塞、晕厥、心力衰竭等症状。

(3)心电图

显示P波消失,出现一系列细小而形态与振幅均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且心室率极不规则。

(4)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诊治-心室

1、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室性冲动,可单独出现,也可呈对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1)病因

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任何可导致心室肌提前除极的因素均可引发室性期前收缩,如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等。不良生活习惯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2)表现

1)胸部不适:患者常自觉心慌、心跳有力或“停跳”感,还可伴胸闷、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等。

2)全身表现

部分患者可因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及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发乏力、气促、出汗、头晕等供血不足的表现。

部分患者因频繁发作的期前收缩还可导致严重焦虑、失眠等不适。

(3)心电图

①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常超过0.12秒、宽大畸形;②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③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后可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4)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伴发心力衰竭、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等情况时,应首先治疗病因。其次可通过针对性药物治疗。

2、室颤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在240次/分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250-600次/分之间。

(1)病因

心室颤动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或者也可以由于麻醉和手术意外、触电、溺水、药物中毒等原因直接导致。

(2)表现

患者一旦出现心室颤动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肢体抽动、意识丧失及心音和脉搏消失,呼吸于数十秒后停止。多数患者有发绀,即口唇青紫,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失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数分钟后逐渐出现瞳孔散大。

(3)心电图

①QRS-T波完全消失。

②出现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波。

③频率在250-500次/分。

(4)治疗:主要考虑电击复律和心肺复苏术。

3、室扑

(1)表现:一旦出现,病人神志很快丧失或抽搐,心音消失。

(2)心电图:

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型,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分以上),有时难以与室速鉴别。

(3)治疗

最有效的是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复律(360J),是应用除颤器向心脏释放短暂的脉冲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恢复窦性心律。

心电监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心电监测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手段,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诊断可靠,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损害的优点,在现代医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心电监测设备主要可用于分析和鉴别心律失常、观察心肌梗塞部位及其发展过程、判断心脏药物治疗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脏手术及导管检查时的实时监护等场景,适用于需要心电监测的各类人群,包括:

有家族心脏病史人群: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3-2.6倍;

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患者;

过度肥胖人群: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等;

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肺运动无法应付紧急情况;

长期抽烟或过量饮酒的人:对血管和心肌的损害较大;

压力大、经常精神紧张的人群:呼吸和心率加速,血液脂肪高;

中老年人群,尤其伴有高血压等其他诱发性疾病患者;

伴有心慌/心悸/焦虑/胸痛/昏厥/疲劳/虚弱/头晕等症状需要心律失常筛查人群;

常规心电图是病人在静卧情况下由心电图仪记录的心电活动,历时仅有数秒,只能获取少量有关心脏状态的信息,所以在有限时间内即使发生心律失常,被发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此外,心律失常具有偶然性发病或一过性发病的特点,依靠临床数秒的信息记录,往往存在漏诊和误诊的问题。

因此,对于有疑似心律失常病症、三高人群、中老年人群以及其他需要心电监测的各类人群来说,使用长程动态可穿戴式的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有效筛查和预防,以及日常健康管理的高效开展,及时发现潜在病症,促进生命健康管理的创新发展。

文章资讯来源:心电网络之家、医学之声、网络等。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智柔科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又一产品进入大规模确证性注册临..
  • 多地出台新政,促进医疗器械产业..
  • 一则美丽的乌龙让医药指数大涨近..
  • 解读!1.7万亿大礼包有2000亿用..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