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注意了!中风前兆千万别忽视!血管堵了又出血,还敢再活血?

临床医学

2022-11-01      

1012 0

数万例患者获益,数十家卒中中心参与多层次系统干预方式有效改进,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医疗服务质量。

针对脑卒中(俗称脑梗死、中风)的治疗与防控,建立统一的诊疗质控标准尤为重要,工业生产中质量控制意味着一致性和规模化,但在医疗领域则复杂得多。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到医疗质量改进确实可以有效减少卒中患者的复发和致残,同时逐步探索出包括临床路径、标准操作流程、专职质控人员和医疗质量持续反馈等的治疗标准。近期,楼敏教授团队在综合类期刊JAMA Network Open杂志 (IF=13.4)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Evaluation of a Multilevel Program to Improve Clinician Adherence to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证实了一种原创的“基于信息化脑卒中质控系统的多层次系统干预”模式可优化临床医生在脑卒中诊疗过程中的实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通俗来说即通过对医疗团队成员的持续培训和行为监督,可以帮助他们所诊治的脑梗死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结果。

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间断时间序列分析(interrupted time series, ITS)的类实验设计,纳入基于计算机自动提取脑卒中医疗质量改进研究数据库(CASE II)中58家医院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计45091例。多层次系统干预(multilevel system intervention,MSI)措施包括标准化的病历书写模板、继续教育、持续的自动化医疗质量监测和反馈系统、基于视频会议的团队协作。根据文献确定12项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结果显示MSI措施与KPI升高、出院时严重残疾或死亡比例降低独立相关。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医疗质量改进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更多的信息化探索:通过自动采集和自动分析的方式减少了临床工作者的数据上报负荷,并保障了一线数据来源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干预方式上也充分借助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力量,采用远程培训和电子病历模板的行为管理方式,建立持续的自动化医疗质量监测和反馈系统,在更大的数据库中证实了多层次系统干预模式对改善医疗质量并惠及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陈逸博士、龚筱弦博士、钟晚思博士及浙江大学王建炳教授,通讯作者为楼敏教授。楼敏教授团队近年来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了覆盖省内百余家卒中中心的脑卒中医疗质量数据网络。该研究依托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立足于多年来全省卒中诊疗、防治、随访的过程和一线临床数据,相关成果与各级卫生领导部门的支持及全省卒中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60991667127617856 

“ 解读人:陈逸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任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青年理事等。

长期从事卒中临床大数据分析、卒中医疗质量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多项;对于卒中患者的全周期诊治、全流程管理亦有丰富临床经验。

挑战常识!溶栓后出血转化患者竟还应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都出血了还敢再活血 ??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标准治疗。另外,为了减少卒中复发和进展,接收静脉溶栓的患者通常应在随后48小时内启动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静脉溶栓存在用药后出血转化的风险,这也是临床医师与患者家属最为担心的一点。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会议上曾做过一次调查,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一方认为有出血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不应该启动抗血小板治疗;而另一方则认为少量的出血相对安全,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因此,静脉溶栓后存在少量出血转化的患者启动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仍不明确。

近期,楼敏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JNNP) 杂志(IF=13.7) 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 《Stroke outcome of early antiplatelet in post-thrombolysis hemorrhagic infarction》,正是基于这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临床问题,通过真实世界大数据分析,揭示了对于静脉溶栓后少量出血转化的患者,仍然应当考虑早期就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以改善神经功能结局。

出血转化可分为两种,出血性梗死和脑实质梗死,少量出血正是指前一种出血类型。研究基于脑卒中多中心登记数据库,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的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且24小时影像评估存在HI型出血的患者,早期抗血小板组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48小时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最终纳入842例存在HI型出血的患者,其中341(40.5%)例患者接受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研究发现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患者良好功能结局比例高于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低于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同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与出血扩大无显著相关。

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静脉溶栓后HI型出血的患者在24-48小时内早期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的。HI型出血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并且改善神经功能结局。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钟晚思博士与严慎强博士,通讯作者为楼敏教授。楼敏教授团队随后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HITs试验,NCT04624295),希望全省乃至全国的同道都能参与进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21721667127618053 

“ 解读人:严慎强

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第三届中国科协托举工程青年人才

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研究及卒中大数据分析与精准医疗;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多项;对于卒中超早期诊疗及脑小血管病的健康管理亦有丰富临床经验。

68941667127618394

天光微亮 午夜未央

专业有我 放心有你

方舱很大 生活不小

无微不至 守护希望

驻地生活 温暖有爱

爱不隔离 情暖人心

——援藏的日子里,处处有彩虹陪伴

(邱中泉摄)

审核 | 陈国忠 方序 楼敏

广济一周NO.122期责编 | 鲁青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浙大二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咳咳不休,竟是“心脏”惹的祸..
  • 防控中国心血管病,心血管代谢因..
  • 服用地平类降压药,需要注意的事..
  • 心脏介入术中出现心脏压塞?最新..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