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学术先声丨案例报道: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发生可能与ERCC2基因剪接位点突变有关

临床医学

2022-12-09      

1196 0

案例分享

一位19岁男性在2020年运动时发现右脚拇趾疼痛,拍片未见骨质破坏,之后逐渐缓解。2021年中旬在右脚趾近背端发现有一个小结节但是没有治疗,半年后该结节肿大并影响穿鞋,于是就诊当地医院并进行右背部内侧包块切除,病理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图1)。肿瘤大小为2×1cm,质地坚韧,有触痛,可移动,边界清楚,不与深部组织粘连。

图1. 病理诊断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为纺锤形细胞肿瘤。低倍镜(A)、中倍镜(B)和高倍镜(C)显示部分包裹的结节状肿块,无真皮连接。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是原发性皮纤维肉瘤。CD34(+)(D),SMA(-)(E),S100(-)(F),Ki67+5-10%(G)  

患者于2022年1月进行了PET/CT检查,没有发现远端器官和淋巴转移(图2)。但患者局部皮下软组织增厚,小结节的代谢活动增加,可能是术后残留或复发。同时,对患者组织和血样进行了SimcereDx 551 gene panel的检测,发现一个杂合的胚系突变ERCC2 c.105+1 G > C。该突变既往没有被数据库记录或文献报道过,剪接位点功能预测软件MutationTaster和dbscSNV评估为致病性突变。ERCC2 c.105+1 G > C突变破坏了2号内含子剪接供体位点,可能会导致pre-mRNA异常剪接,影响ERCC2基因正常表达(图3)。

 

图2. 患者术后PET/CT检测结果

 
图3. ERCC2 c.105+1 G > C突变示意图  

已知ERCC2基因功能丧失型突变是致病性的,并且ClinVar数据库记载该位点下游的ERCC2 c.594+2_594+5缺失突变是疑似/致病性突变。我们根据ACMG(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分类标准,判定该位点突变是具有(疑似)致病性。同年4月,我们对患者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显示患有多发性脂肪肉瘤的父亲也携带同一杂合突变(阳性),而母亲在该突变位点是阴性(图4)。

 

图4. 患者父母血液样本Sanger检测结果

讨论

ERCC2基因属于NER家族一员,在基因转录和核苷酸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变异与肿瘤的生成和治疗响应有关。伴随BRCA1/2 和错配修复基因变异在肿瘤中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他与肿瘤发生相关的NER家族基因变异也备受关注。不同类型的ERCC2基因突变与多种类型的疾病有关,但是目前仍没有获批的靶向药可以使用。当然,也有体外实验报道以铂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对ERCC2突变患者有效。因此ERCC2或许也可成为一个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异常的mRNA剪接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例如有报道在家族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样本中发现WDR77 c.619+1 G > C,该位点位于6号内含子5’端剪接供体,引起6号外显子跳跃,导致移码突变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使得mRNA转录过早结束,这表明该突变触发了NMD(nonsense- mediated messenger RNA  decay)过程。这个案例中的患者以及患者父亲,虽然患有不同类型的肉瘤,但是都携带有ERCC2 c.105+1 G > C,同时该位点也被软件评估为致病性突变,我们推测ERCC2 c.105+1 G > C可能与DFSP的发生有关,是导致DFSP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总结

我们发现一例DFSP患者携带一个新型杂合性胚系ERCC2突变。我们的发现扩大了DFSP患者的分子突变谱,同时也为DFSP患者的遗传咨询和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END 

参考文献:
[1]  Zhang Q, Ju Y, You X, et al. Case report: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eterozygous germline ERCC2 mu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J].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2, 12.
撰写丨橘子
编辑、排版丨SX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先声诊断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精准前沿丨肿瘤组织反卷积免疫细..
  • Replimune与罗氏达成合作,开创..
  • CAT-T细胞疗法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 肿瘤患者要不要打新冠疫苗?专家..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