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全力有序迎战“高峰”“保健康”“防重症”牢守生命防线
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激增20倍,急诊量增加近3倍,重症收治人数与日俱增……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面对复杂形势与严峻挑战,浙大邵逸夫医院上下一心,顽强顶住压力,始终保持全院各单元各环节高效有序运转,为市民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救治能力扩容,服务不打折扣
浙大邵逸夫医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领导班子统筹带领之下,明确将医疗工作重心回归疾病本身,应收尽收,全力做好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不折不扣做到“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
关口前移
制定浙大邵逸夫医院新冠救治总体方案,成立两院区新冠相关危急重症救治筹备专班;充分发挥发热门诊、急诊、抢救室三大窗口作用,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快速筛出新冠阳性的高危患者;设置新冠重症病房,共计667张床位,作为过渡科室快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标准化管理,降低重症以及危重症转化比例;提供抗原自助服务。
资源扩容
梳理就诊流程,挖掘潜在空间,大幅扩增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区域,设置呼吸道急诊专区,高峰期单院区执行“12常+4备”诊室模式,始终维持80-90患者/诊间的接诊水平;扩大输液室、抢救室空间,设置简易发热门诊专用配药诊间;采用三阶梯制有序开放综合ICU和可转化ICU床位,随时根据危急重症的抢救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医院有创、无创呼吸机及High flow设备充足,能满足现有ICU床位的使用,另有新补充设备将于一月中旬前陆续到位。
人力整合
统筹全院医务人员排班,发热门诊与急诊采用包干制,重症病房与ICU采用按梯队升级和混编组队的形式,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保障医务人员精力充沛;落实MDT制度、会诊制度与监督机制,贯彻“一人一方案”邵医救治模式;对可转换ICU床位配备的第二、第三梯队医务人员启动相关培训,提升对重症医学救治服务能力。
据统计,连日来,浙大邵逸夫医院运行平稳良好,发热门诊医护配备充足,就诊人数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药物短缺状态较前有所缓解。
共克时艰,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牵头提升区域诊疗能力
浙大邵逸夫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也是浙江省呼吸疾病技术指导中心。为应对防疫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由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呼吸疾病诊疗技术指导中心邵逸夫医院呼吸学科牵头,自2022年12月24日始,不定期举行线上新冠防疫专场会议,浙江省内50家哨点医院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方面的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上,浙大邵逸夫医院作为主持单位,对标“新十条”工作要求分享了新冠疫情新形势下医院管理、规范治疗、质控标准、服务能力提升等经验与思路,并倡议全体医务人员以“死守”为目标,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降低新冠死亡风险。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主任、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可净教授
我们希望在特殊时期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联盟作用,通过哨点医院对联盟内基层医院进行手把手指导,不断提升区域内新冠患者应急处理水平和能力,携手共度难关。
为大家,不舍小家
“保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看护好病人。”在《致全院职工及家属的感谢信》中,这句话是一份承诺,是一份信念,被许多邵医员工复制粘贴到朋友圈,更实践在每个岗位的每一天。
这个冬天是滚烫的冬天。“医生的手特别烫,护士长烧着,发药的药师脸也通红……”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波冲击之下,许多医护人员不得不带病坚守岗位。细心的市民钱女士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换药时,感到给她包扎的年轻医生手很烫,想到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又感动又心疼,忍不住呼吁大家对医务人员多给予理解。
不计付出,更满怀希望。坚持上班到生产前两周才耐不住同事们“劝退”休息的神经内科医生龚筱弦平安诞下女儿。尽管龚医生还为“没能在特殊时期与大家患难与共”感到歉疚,但同事们感受更多的则是“新生命预示着新希望”。正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与呵护,支撑着广大邵医员工与身后的家属们,在这三年疫情防控中,在任何“战场”都义无反顾、全力以赴。
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白衣天使是人民群众的依靠,医院就是全体员工的后盾。医院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开辟了员工就诊绿色通道,并为重点岗位人员提供职务晋升等鼓励政策。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浙大邵逸夫医院全院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始终给予真诚、信心和爱,坚持必将胜利!
来源:邵逸夫医院 党政办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百度浏览 来源 : 邵逸夫医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