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自闭症,原来是肠道菌群惹的祸

医学科普

2023-01-18      

887 0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表现为社交和交流困难、限制性和重复性行为以及异常的感觉反应的神经发育疾病。

对自闭症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仍未能确定病因。据研究报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亲孕期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自闭症。

多年来,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通常患有胃肠道 (GI) 症状,如便秘、腹痛、腹泻和呕吐。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胃肠道(GI tract)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之间发生的肠-脑轴或多种生化信号通路,及其与自闭症的关联。

01、自闭症:与15大菌属相关

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篇文章表示肠道微生物谱的改变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异常有关。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无论是否有胃肠道问题,其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都与正常发育的儿童不同。 考虑到受试者是否存在胃肠道问题时, ASD+GI组的儿童与TD+GI组儿童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拟杆菌科、毛螺菌科、普氏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细菌在ASD+GI组中更加明显。 另外,ASD+GI组儿童与ASD组儿童的肠道菌群也存在明显不同。

患有自闭症和有肠道问题的儿童 (ASD+GI)

患有自闭症但没有胃肠道问题的儿童 (ASD)

有胃肠道问题的正常发育儿童 (TD+GI)

没有胃肠道问题的正常发育儿童 (TD)

在人类肠道中,90%以上的细菌是由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的。上述试验,证明在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2019年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调查了特定肠道细菌与抑郁症及其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本研究中:

产丁酸的栖粪杆菌属和粪球菌属细菌与较高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关。

在抑郁症患者中,戴阿利斯特菌属和粪球菌属细菌显著减少。

此外,研究人员检测到了肠道微生物合成的多巴胺代谢物3,4-二羟基苯乙酸的潜力,并表明它的存在与更好的生活质量得分相关。

其它证据表明,某些细菌菌株与特定的抑郁症状有关:

肠道细菌总数是失眠和抑郁症症状快速自评量表(QIDS-SR)中抑郁评分高的一个预测因素。

肠杆菌科细菌的减少预示着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中焦虑评分较高。

一项系统性综述调查了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5个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

研究发现:在隶属于所有这五个细菌门的细菌属中,有9个细菌属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较高,包括厌氧棒状菌属、布劳特氏菌属、梭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毛螺菌属、副拟杆菌属、副萨特氏菌属、考拉杆菌属和链球菌属;

而有6个细菌属明显减少,包括双歧杆菌属、戴阿利斯特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

02、自闭症:“坏菌群”偷偷影响大脑

2022年7月24日,《Gut Microbes》上发表研究论文,表明早期肠道菌群的改变足以引起血清代谢组的显著变化,代谢物的变化可能导致大脑发育和行为异常。

该研究用抗生素改变新生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通过减少成年神经发生和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以及改变海马体中的基因表达谱来诱导行为障碍,而血清代谢物的变化介导了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海马可塑性和行为结果的影响。

神经通路是微生物群影响大脑和行为的最快途径;

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大脑和行为;

病原体感染,如空肠弯曲杆菌和柠檬酸柠檬酸杆菌,会增加焦虑样行为,肠道菌群会产生血清素、多巴胺和 GABA 等神经递质。

肠道与大脑的这些通路都在情绪中发挥关键作用(许多抗抑郁药的原理就是增加人体中这些化合物的水平)。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发育和功能,并影响神经免疫和炎症以改变大脑和行为。

缺乏微生物群会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的微生物群不仅会导致肠漏和脑漏,而且还可能诱发自闭症。

小结

自闭症谱系障碍综合征极具挑战且无有效医疗手段,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建立抑郁症的肠道菌群特征不仅可以成为自闭症诊断的一部分,而且可以缩小差异。

识别抑郁肠道菌群可以让研究人员创造和管理益生菌来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正在研究抗抑郁药和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扩大对肠道生态系统的理解。

在未来可以以肠道菌群为新靶点,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比例调节“微生物-肠-脑”轴,延缓抑郁症甚至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医微客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医院和企业,协助医生解决科研上的痛点,提升临床科研水平,为企业提供医学写作、医学编辑、科研培训和学术传播等策略支持。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元奥生物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关于防疫的这些奇葩网传, 你信..
  • 陈乔恩睡觉打呼噜,形象全无?她..
  • 聚焦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神秘..
  • 险!10岁男孩误吞24颗磁力珠……..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