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西太平洋地区慢性病防控专辑 | 西太平洋地区面临更严峻的慢性病负担挑战

临床研究

2023-12-05      

1566 0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12月1日发表了西太平洋地区(以下简称西太区)慢性病防控研究论文专辑。该论文专辑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牵头,组织了来自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越南等8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等23家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完成。专辑共包含4篇文章,分别系统阐述了西太区37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和流行趋势、主要风险因素、新冠疫情的影响、防控策略等,为西太区乃至全球慢性疾病防控提出建议,旨在助力推动全球健康共同体建设。研究发现,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西太区面临更严峻的慢性病负担挑战,宏观、群体、个体以及系统性风险因素等共同影响着西太区慢性病防治;新冠大流行导致慢性病风险因素流行上升,包括不健康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少和睡眠障碍增加等。数字健康技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将其推广至西太区基层,仍需持续有效努力。识别二维码,阅读研究原文。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将于今天下午14:00在北京举行《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西太平洋地区慢性病防控研究论文专辑发布会及学术研讨会。柳叶刀视频号将会转播此次会议,期待您的参与!



1. 背景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防控已成为全球和西太区公共卫生领域的首要任务。慢性病是全球和西太区死亡和伤残主要原因。西太区慢性病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约四分之一。


和全球其他地区相比,西太区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和医疗卫生体系、社会治理、传统文化、种族、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异质性。同时,在过去几十年,该区域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以及城镇化、老龄化、环境变化、医疗条件不均衡等变化。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慢性病的风险因素、疾病负担、管理状况和健康结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过去三年来的新冠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存在的差异。此外,在该地区的一些国家中,例如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为数字健康(dHealth)技术在慢性病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帮助西太区应对慢性病负担及健康不均衡的挑战。


2. 西太区慢性病负担现状与趋势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等相关报告,西太区由四种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占比从2000年的79.8%上升至2019年的87.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5.0%),在世卫组织(WHO)六个地区中排名第二[1]。2000到2019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导致的死亡比例有所增加,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地区慢性病粗死亡率持续上升,但年龄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精神心理疾病负担持续上升,和快速老龄化、社会压力和新冠大流行密切相关,但这类负担常常被忽视。


西太区37个国家和地区间慢性病死亡率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东亚国家最低,而太平洋岛国最高(图1)。总体来说,与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高收入国家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和高收入国家人口的受教育年数更长,卫生支出占GDP比例更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更低有关[2]

图 1. 2019年西太区及其37个国家/地区慢性病死亡率流行现状


3. 西太区慢性病风险因素及变化趋势


西太区慢性病风险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可调节行为风险因素和代谢性风险因素。不同层次的风险因素之间互相强化、协同作用,进一步协同增加慢性病负担。反之,慢性病负担增加也降低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导致医疗花费的上升,从而恶化社会经济状况,这在弱势群体中尤为显著(图2)。

图 2. 西太区慢性病增加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


3.1 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快速老龄化是西太区慢性病负担增加最显著的因素之一。欧洲大多数国家用了60多年完成从老龄化到老龄社会的转变,而西太区大多数亚洲国家仅用了15至25年[3]。全球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贫困、教育水平、环境污染、食物和运动环境以及社会压力都是慢性病负担增加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该地区某些特有文化和社会规范也促进了慢性病负担的增加。例如,亚洲文化中对“胖娃娃”的偏好,导致儿童肥胖问题较为突出。但文化和社会规范对慢性病的影响,目前仍欠缺系统研究。


3.2 行为和代谢风险因素


行为和代谢风险因素也严重影响着亚太地区慢性病负担增长,其中膳食因素是可改变的关键行为风险因素。在过去几十年间,在城市化和全球化食品系统转型的推动下,西太区营养模式已从传统饮食逐渐过渡到西方饮食习惯,进一步加剧了慢性病负担。


3.3 膳食摄入和其他生活行为方式因素


西太区正在经历膳食结构和其他生活行为方式的快速转型。总体而言,西太区在膳食方面取得了积极变化,例如,增加了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了盐和不健康脂肪的摄入。尽管过去30年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吸烟仍是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第二大行为风险因素。此外,高盐摄入和过度饮酒仍是1990年和2019年DALYs的主要贡献因素。除了蔬菜摄入量不足以外,其他膳食风险和低体力活动从1990年到2019年的变化较小[4]。(图3)

图 3. 1990-2019年35种风险因素所致 DALYs年龄标化率顺位变化


3.4 新冠对慢性病死亡率和风险因素的影响 


在新冠流行的2020-2021年期间,大多数国家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均有增加,其中关岛的最高(107/10万),而中国的则最低(1/10万)。在一些高收入国家,例如新西兰、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在下降,分别为9.3/10万、15.8/10万、37.6/10万,可能与这些国家良好的卫生服务有关,例如,有相对完善的远程医疗技术和服务。


新冠大流行对慢性病行为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复杂。有研究提示慢性病行为风险因素增加了,包括不健康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少和睡眠障碍增加等(表1)。但是,也有研究发现新冠期间有些人群的饮食变得更为健康。不同研究报告的结果出现不一致的状况,可能与研究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食物环境、健康素养等因素相关[5]。由于疫情期间研究数据主要依赖网络调查获取,导致大多数风险因素相关研究集中在年轻人或受教育程度高人群,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有偏性。

表 1. COVID-19对西太区慢性病风险因素的影响


3.5 西太区各国慢性病防控生活方式指南与政策


国家制定的膳食指南对于推动健康饮食以及慢性病防控至关重要。西太区一些国家虽发布了自己国家的膳食指南,但其针对具体食物类别和营养素的指导准则大体相似。例如,强调膳食多样化和均衡,适量食用肉类及其衍生品,限制富含高脂肪、添加糖、高盐食物,戒烟限酒等。此外,在宏量和微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具体数值上各国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与其传统饮食文化有关。例如,中国和越南钠的建议摄入量为 < 2000毫克/天,与WHO/FAO建议相同,低于韩国和日本的建议摄入量[6,7]


4. 数字健康(digital health)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4.1 数字健康在慢性病预防、诊断、决策支持、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


近年,数字健康干预在预防慢性病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8]。与有些WHO地区相比,西太区的数字健康在慢性病防治应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主要聚焦数字健康对患者进行预后管理。与依赖患者自律的传统健康管理相比,数字健康可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促进用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依从性来改善慢性病结局。在新冠流行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下,数字健康对有效管理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或人群。


4.2 数字健康的优势和局限


数字健康技术和实施对于慢性病防治具有独特优势(图4):1)可高效及时传递信息,便于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2)协助医生监测、诊断和疾病预后管理;3)促进医疗服务、缩短研究时间和降低研究成本等。然而,这些应用经验主要来自于西太区高收入国家。随着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健康应用性和有效性仍需提高完善。

图4. 数字健康方法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预防和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和领域


5. 西太区慢性病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过去几十年,西太区慢性病负担不断增加,存在着健康不均衡状况依然严峻、行为风险因素相关研究不足、代谢性风险因素持续增加等诸多挑战。未来西太区需要加大力度,推动慢性病防控工作,建议尤其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综合考虑宏观、系统性和个体风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合各国具体国情,促进西太区健康共同体建设。通过全面推进健康教育,提高区域健康素养,共同提升健康水平。

2)减少健康不均衡,保护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国际组织、医疗机构、学术界、媒体、社区等各相关方持续有效的努力。

3)数字健康等新技术和服务途径的应用和普及具有良好前景,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积极推广“主动健康”和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从疾病管理转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推动医防融合及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融合,将健康政策融入各领域,以实现全人群、全程和全面健康。

5)加大国际合作交流,根据新冠防控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慢性病防控应急策略和实施方案和机制,通过以互信、沟通、协作为基础的有效国际合作应对跨国和区域面临的潜在挑战。END


团队介绍:专辑作者团队包括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等8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等23家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文章1系统描述了西太区慢性病趋势和不均衡状况(详见参考文献2),彭雯和张玲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友发为通讯作者。文章2分析了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 (详见参考文献4),孙晓敏和Dong Keon Yon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友发和Hyunjung Lim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3系统阐述了该区域数字健康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预防和管理中的应用(详见参考文献8),梁凤超和杨学礼为共同第一作者,顾东风和王友发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4阐述了新冠大流行对慢性病风险及死亡率的影响(详见参考文献5),徐晓玥和史祖民为共同第一作者,王耀刚和王友发为共同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NCD Countdown 2030 collaborators. NCD Countdown 2030: worldwide trends i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mortality and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target 3.4. Lancet 2018; 392(10152): 1072-88.

2. Peng W, Zhang L, Wen F, Tang X, Zeng L, Chen J, Galea G, Wen D, and Wang Y. Trends and disparities i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J].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100938.

3. World Health Organazation. Report of the Regional Director : the work of WHO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1 July 2021 - 30 June 2022.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redirect/9789290619963 (accessed Dec 8 2022).

4. Sun X, Yon DK, Nguyen TT, Tanisawa K, Son K, Zhang L, Shu J, Peng W, Yang Y, Branca F, Wahlqvist ML, Lim H, Wang Y. Dietary and other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100842.

5. Xu X, Shi Z, Zhou L, Lin J, Atlantis E, Chen X, Hussain A, Wang Y, Wang Y. lmpact of COVID-19 on risks and deaths of non-communicablediseas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100795.

6.Toda A, Ishizaka Y, Tani M, Yamakado M. Current dietary salt intake of Japanese individuals assessed during health check-up. Hypertens Res 2015; 38(2): 163-168.

7.Park HK, Lee Y, Kang BW, et al. Progress on sodium reduction in South Korea. BMJ Glob Health 2020; 5(5).

8.  Liang F, Yang X, Peng W, Zhen S, Cao W, Li O, Xiao Z, Gong M, Wanq Y, Gu 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health approaches for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100817.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柳叶刀TheLancet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2023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指数发布!..
  • 官方发文:20%以上雷同的项目,..
  • 中科大发布2023年学术期刊负面清..
  • 2005-2020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报..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