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研究发现,电蚊香液有肝毒性!那电蚊香还能用吗?答案来了

医学科普

2024-06-17      

711 0

夏季来了,蚊虫防不胜防!


家里装了纱窗还是挡不住蚊子入侵,这让李先生很是头痛,每天睡前恨不得拿电蚊拍巡视一遍,但是最近蚊子也学精了,不关灯就不出现,等自己躺床上睡个半迷糊就跑到耳边嗡嗡叫,一咬一个包。


这天晚上他又想到一个新招,既然物理攻击没用,那就试试化学攻击,于是在楼下买了驱蚊液,打算开在房间里,然而还没等插上电,妻子就过来制止,说电蚊香液有毒,小心别把人也一起送走。


这就让他纳了闷了,这蚊子怎么就逮着自己咬,还有这电蚊香液有毒又是怎么回事?


一群人里,为何蚊子

  偏偏只咬你?跟血型有关?


过去很多人认为招蚊子体质其实是因为血型影响,认为O型血更合蚊子胃口,但最新研究发现,血型可能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其实蚊子的偏好受体味、二氧化碳浓度、体表温度以及人体表皮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甚至超重、衣服颜色也会影响蚊子的选择。这是因为超重的人,代谢速率更高,自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越多,而深色衣服和阴暗的环境氛围较相似,所以也是蚊子的最爱。



不要以为蚊子的危害就是叮你几个包?根据调查,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

而且不同蚊子种类也有不同危害风险,比如以下这3类可以传播疾病的蚊子:


◆ 按蚊,又叫疟蚊,会携带疟疾病毒。


 库蚊,是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渠道之一。


◆ 伊蚊,也就是常见的黑白斑纹状蚊子,可以帮助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进行传播。


电蚊香液被指存在肝毒性,

你还敢用吗?


市面上电蚊香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电热片蚊香器,二是电热液体蚊香器,原理都一样,利用发热作用挥发灭蚊药物从而灭蚊驱蚊。夏季蚊子多,因此电蚊香液也成为许多家庭驱蚊的第一选择,但近来却有研究显示电蚊香液可能存在一定的肝毒性。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电蚊香的成分表,其实组成蚊香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拟除虫菊酯类的化学物质,因为天然除虫菊酯只存在于除虫菊,也就是常见的白色的小菊花中,人们模拟了该物质特性,制成了类似的有机化学合成物,当然除此之外,产品也会适量添加氯仿、苯、乙醚等作为溶剂


「拟除虫菊酯」可以说是现存毒性最低的一种蚊香有效成分,蚊子接触后可以陷入兴奋、抽搐最后麻痹死亡,在农药毒性分级中属于低毒或微毒物质



但人体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拟除虫菊酯环境中,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电蚊香液成分浓度经过重新调配,所以日常使用过程还是比较安全的。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常见一种「驱蚊水」的产品,也非常受消费者欢迎,该产品的主要成分是避蚊胺、驱蚊酯、柠檬桉叶油等,作用功效就是驱赶蚊子,而不是杀死蚊子。


相当于让蚊子对你暂时不感兴趣,但随着驱蚊水不断挥发,有效时间4小时左右,时间一到还是会重新暴露回蚊子视野。

而蚊香产品有效时间都能达到8个小时以上,相比较下来,还是蚊香产品更有性价比,而只要按照产品的说明,正常使用,毒性风险还是可控的。


家里使用电蚊香液当心3点,

很多人都不在意


如今电蚊香产品层出不穷,除了菊酯以外,不少商家为了牟利可能会添加其他有害成分,增强灭蚊效果,但人体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中,也会有一定健康隐患,因此使用电蚊香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产品资质


在购买电蚊香的时候,一定要看是否有生产资质,一般这些信息都会在包装盒上标出。另外要看是否合规,有无标注低毒、刺激性,确保购买到合格性产品。


2、注意禁忌人群


虽然大部分电蚊香都号称低毒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影响不大,但老幼孕等特殊群体还是要注意一点,必要的话最好别用。


3、注意室内通风


很多人喜欢开电蚊香的时候紧闭门窗,认为这样能更好的灭蚊,但殊不知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吸入更多的电蚊香,如果吸入浓度过高,也不利于健康,所以使用电蚊香之前最好保证室内通风。



所以如果想要用电蚊香产品灭蚊,最好注意上述几点事项,其实只要按产品说明正确使用,毒性风险就是可控的。另外如果不能区分产品是否合规,尽量去大型商等正规渠道购买,一般可以大概率规避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1]《一群人里,为什么蚊子只咬你?真相是……》.北京新闻.2019-06-02.

[2]《【实用】为什么蚊子特别爱咬你?结果万万没想到...》.广东卫生信息.2018-07-11.

[3]《蚊香有毒,为什么我们还是推荐你用》.科普海南.2020-07-06.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医生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促进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提高医生科研综合水平,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发起并设立了“医学与健康事业研究发展基金项目”,以“科研浩海,盟动助力”为主题,科研技能培训系列课程由医微客(北京)提供技术支持,于2021年5月正式启动。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39健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Nature BME:黄治等人开发AI新工..
  • 202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 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癌症防治无国..
  • 青基资助率最低仅12.29%,提高面..
  • 推荐阅读 更多>>
  • 处理331人!永久取消2人评委资格..
  • 医院13.8元,药店140元,同款消..
  • 肿瘤患者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
  • 定了!2024年卫生资格考试合格分..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