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来源 : 大脑管家
1. 烈火烹油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直加热,水就会沸腾,
十年前的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横空出世,响彻华夏,
那一年,有人说: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要破除一切束缚,让创新和创业的血液自由流动。
北京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改名为创业大街,车库咖啡里装满了人们的野望,
那一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700余万,就业率超9成,
年轻人不愿当公务员,国考人数锐减36万,热帖称“机关钱少活多”,
那一年,中美迎来建交35周年,美国民调中,有超过72%的人,将中国视为“朋友”。
回到脑哥所在的医疗行业,那一年,脑哥屁颠屁颠地跑去中关村参加了一个医疗领域的线下沙龙,
活动的主题是:“颠覆医疗”,一开场,主持人就让到场的人依次做个自我介绍,
那时候,脑哥毕竟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资药企工作,于是相当大声地做了介绍,
结果迎来了主持人的一句犀利点评:“哦,原来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呀,不太性感。”
后来,脑哥才得知,当时参加沙龙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人,
不过,那次活动还是给脑哥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因为在那天我是第一次知道了:
原来医疗是可以被颠覆的,原来“性感”这个词,不单单用来形容人,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行业,
真是让脑哥眼界大开,长了见识。
烈火烹油的体征之一,就是热钱涌动,怀揣一份新鲜出炉的PPT,就能轻轻松松拉来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投资,
2014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融资额从之前的400亿元,突然暴增突破了1000亿元,并在之后的多年内不断上升,
真金白银砸进市场,培育出了数百家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医疗独角兽企业,涌现了太多如雷贯耳的名字,
这里面,一个代表性的群体就是扛着“颠覆医疗”这杆大旗的互联网医疗从业者们,
他们和无数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一样,信奉唯快不破,他们也被视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野蛮人”,
在这些“野蛮人”发起的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中,互联网医疗的战争,显然是最戏剧性的一役,
市场硝烟四起,抢医生、抢用户的补贴大战,由此拉开序幕,不计其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上线,
不少医生“被注册”,不少平台之间的医生高度重合,一时间平台太多,导致中国的医生都不够用了,
这期间,有太多路线与模式的纷争,也有太多政策与产业的博弈,更有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后来,“野蛮人”也慢慢达成了一个共识:医疗,似乎没那么容易颠覆。
除了波涛汹涌的互联网医疗,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典型代表,那就是:
创新药。
内行人说内行话,创新药,才是整个医疗行业“皇冠上的那颗明珠”,
2015年,还是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毕井泉,调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只不过,这次的三把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烧得那叫异常彪悍。
第一把火,先是“7.22核查”,要求企业自查临床数据造假问题,数据不真实的主动撤回,
这是一次勇敢的自揭家丑,打醒了全行业,医药这件事,中国要玩真的了;
第二把火,是“44号文”的发布,推出了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提高药物审批门槛,
在规定期限内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不予再注册,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把火,中国宣布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接受境外临床数据,和国际接轨,
以上每一把火,都烧到了要害,以此为起点,史无前例地推动了创新药产业的发展。
终于,资本市场不再充当吃瓜群众,重重地踩下了一脚大大的油门,
2018年,港交所推出“18A”,同年11月设立了科创板,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至此,从政策到资本,都为中国的创新药开了绿灯,行业迎来全速冲刺,涌现出大量的Me-Better甚至Best-in-Class的创新药,
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创新药公司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的可能性,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足够刺激,足够性感!
现在想想啊,十年前,我们其实迎面撞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这是魔幻一般的时代,
人们不知内卷为何物,只知道野蛮生长,偶有下挫,也认为只不过是时代浪潮里的一个小插曲,
对一切满怀信心。
2. 繁花开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身边的一切,都在风云变幻,
人生有很多事,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条直线。
十年后的2024年,电视剧《繁花》上映,爷叔在里面说了这样一句话:
“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底下跑到屋顶,得一个钟头,但从屋顶跳下来,只要8点8秒。”
脑哥没想去验证跳下来到底是不是8点8秒,更加好奇的是,帝国大厦所在的美丽国,今天还有多少人会把中国视为“朋友”。
过去十年,医疗行业像繁花一样开过,十年苍茫如海,许多人的命运,已经永远改变,
狂飙已成往事,所有人都在适应新的节奏,曾经鄙视“机关钱少活多”的年轻人,如今纷纷选择考公上岸,一切转为务实和求稳,
物竞天择,只有商业的新陈代谢,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黄金时代滋养出的一批公司,似乎已将灿烂还给了这个时代。
就像谁都认为互联网是一个万能的连接器,但就是邪门,这个连接器一进入医疗领域就百般不灵,
这是因为医疗这个行业太特殊,医生这个群体太特别,
重金投入下的互联网医疗,自然不会甘心,它们从轻问诊模式,逐渐渗透到医院诊疗的核心领地,
通过注册“互联网医院牌照”,直接供给医疗诊疗服务,直击医疗行业的核心,
疫情期间,在庞大的线上问诊需求之下,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医院,成为互联网医疗公司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双面夹击下,互联网医疗这条曾经拥挤的赛道,最终还是成为了资本的弃子,
陨落,成了大部分玩家的结局,无奈之下,脑哥多次想起那些曾经立志颠覆医疗的少年们,
他们如今身在何方,是否心随所愿,是否迎娶了性感的白富美,还是更换了职业赛道,去了另一个更加性感的行业。
另外一端的创新药,也是命运多舛,好不容易烧起来的三把火,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遭遇了冷冷的冰雨,
首当其冲的,就是众所周知的国家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个场景:
医保局的谈判专家对外资药企说:“4.4元的话,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行不行?”
这就是曾经火爆出圈的灵魂砍价,脑哥的智商不够,自然搞不清楚这种砍价方式的利与弊,
能想到的是,这下可难为了外企的同仁们,他们该如何向远在国外总部的老外们翻译和汇报呀,
另外,脑哥还有一个特别讨厌的毛病,就是总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有一天终于被我逮到了机会,抓到公司里的一个老外,迫不及待地向他翻译到:
“In China,4 is not sexy,no lucky,no good!”
结果弄得老外一脸懵逼,搞得脑哥好像在骚扰他似的,差点儿就要向HR投诉我了,
哎,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总之,在脑哥看来,创新这件事,归根结底就是一件奢侈品,有利润,热钱多,才会有创新,
尤其是对于药物的创新,说句难听的,就是靠着砸钱烧钱,不计成本,才能做出来,
业内人士称“双十定律”,也就是研发一款新药,需要十年的研发周期和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半导体有摩尔定律,但是创新药有“反摩尔定律”,一种新药的开发成本,大约每九年翻一番。
终于,资本市场也撑不住了,自2021年下半年起,创新药二级市场频频破发,
二级市场的颓势,进一步传导到一级市场,资本开始大面积逃离创新药,
重重压力之下,创新药企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卖管线、砍项目以控制成本,应对行业寒冬,
曾经红光满面的海归科学家,现在每天睁开迷离的双眼,满脑子都是怎么活下去,在风中顶着凌乱的头发,保持着最后的一丝倔强,
再一次应验了历史的那句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回首十年间,已是沧海桑田,就像是一部电影,很多人很多事都历历在目,说实话,脑哥很怀念,
脑哥骨子里是一个乐观派,依然相信,在自然规律中,如果熬过了最寒冷的冬天,也必将迎来下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国产替代和产品出海,必定是医疗行业下个十年的主旋律,也是创业者们要面临的必然选择。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心海……
今天就这样,来日再聊,Good Luck!
#遇见今天#
(繁花十年)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