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已在全世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作为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引起的卒中事件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且也给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人群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作用强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在中国,要降低和控制卒中的发生及复发,必须进一步明确高血压以及各血压参数与卒中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预防,因此,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牵头,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血压与卒中临床结局的队列研究(Blood Pressure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Stroke Survivors, BOSS)于2012年7月20日在京隆重启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北京安贞医院毕齐教授、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以及王伊龙教授出席了启动会,各界传媒也悉数到场,共同见证了BOSS项目的顺利启动。
启动会先由王拥军教授介绍了研究背景,他认为,卒中后血压测量和管理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卒中首要危险因素,而随着血压的增高,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均显著上升,而且,降压治疗也是降低卒中风险的重要措施,降压可显著降低卒中远期复发、致死和致残。但同时,血压又是个复杂的问题,反映血压有各种指标,但是不同指标与卒中预后的相关性并不明确。因此,BOSS项目不仅为了对神经科医生血压测量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探索血压类型与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关系,并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二级预防降压药物,还能指导卒中降压药物的研发。
然后,王伊龙教授对项目详细地做了介绍,并对项目相关量表和主要结局标准进行了培训。BOSS项目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通力合作来完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入院时医生需测量诊室血压,并进行1次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需要患者每天在血压日记上记录早晚血压,3个月后,记录由每天延长至每周;同时,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1年三个访视点需要医生对患者测量诊室血压。(图1)
图1. BOSS研究项目流程
在振奋人心的音乐声中,王拥军教授、毕齐教授、赵性泉教授、王伊龙教授等共同按下象征约定的印章,在印章的见证下,BOSS项目正式启动,相信在各位专家和各个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BOSS项目将顺利开展,对不同血压参数及血压指标与卒中结局的相关性进行探索,为我国卒中防控事业夯实理论基础,建立更完善的防控系统做出巨大贡献。
血压与卒中临床结局的队列研究启动会媒体问答
国际循环:目前关于血压达标一直存在争议,对于缺血性卒中的TIA患者来说,血压维持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
王拥军:中国指南要求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如合并糖尿病要求130/80mmHg以下,从指南上讲卒中患者的血压和普通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指南上还指出,降压是个体化的,因为140/90mmHg是通用的标准,个体化的标准在脑卒中患者有这几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第一种是卒中急性期,即发病1周内,这段时间降压要谨慎,灌注不够会引起梗死扩大;第二种是多处脑供血动脉有狭窄时,来自于英国7000多人的一个荟萃研究,发现双侧颈动脉有70%狭窄,若血压降的过低,1年的事件要更高,但也有相反的研究,是来自2005年的WASID研究,发现尽管严重狭窄,血压越低获益越好,结论不一样,所以中国指南指出在参考高龄、伴发疾病和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血压偏低会好一些。
医师在线:BOSS研究的开展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什么新观点?
王拥军教授:BOSS研究最终的成果可能有3个方面:首先,因为神经科医生对于血压复杂的参数不是十分熟悉,近期的目标在于使他们熟悉血压的规范化测量和血压的多种指标。其次,首次探讨了血压类型与卒中结局的相关性,这方面共有2个结论,一个是随机血压,一个是血压变异性与卒中结局的关系。再次,是在医生选药时提供指导,比如谷峰比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那么什么药物对谷峰比的干预最好。
医师在线:您认为在BOSS研究开展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哪些困难?
王拥军教授:影响研究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动态血压测量和长期随访。动态血压的测量要求按照设定的周期24小时不间断测量,例如白天每半小时、晚上每1小时或2小时测1次血压,但目前能采到24小时完整数据的几率在全球的研究中都达不到100%。机器故障是国外研究成功采集到24小时完整血压数据的一个关键,天坛医院单中心预试验问题不大,但启动之后才能知道这是否是问题。第二个是长期随访,这些患者要跟踪1年,和过去是不一样,现在老百姓的警惕性较高,随访也较难进行。
医心网:1.我们是否必要推行欧洲诊断标准,诊室血压在140/90mmHg以上要求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个人的素质和测量血压方法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个项目是否涉及高血压测量方法?
2.很多心血管医生尤其是高血压医生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去肾动脉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动脉消融术后高血压用药策略会出现改变,您对这些有什么看法?
王拥军教授:第一个问题,诊室血压什么程度推荐动态血压监测是指南推荐的,实际上在中国目前推行起来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动态血压不能常规提供。最理想的是跟NICE指南一样,血压达一定程度就需要动态血压监测,卒中是否需要动态血压就是研究目的之一,动态血压和诊室血压对于预测结局如果一样,那么就不需要再做动态血压。家庭测血压在中国主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家庭的血压计与欧美标准不一样,患者购买血压计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第二点是中国人的素质也存在问题,高血压协会在2年前发表家庭自测血压的专家共识,今年欧洲高血压会上认为这3个指标都是同等重要的,自测血压测量准确的话比诊室血压更真实,而且可以间隔5分钟测一次。
第二个问题,手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我认为评价不够,证据还不够充分,卒中患者如果出现顽固性高血压,往往是有原因的,在去除原因之后血压可能就下降了,比如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合并脑血管狭窄,机体存在保护,反射性的血压不会下降,血管在恢复到血流正常的时候,血压可能会下降。第二个高血压的原因是呼吸睡眠障碍,这种患者用降压药是行不通的。第三种较常见的是患者不能戒酒。推行手术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支持。
365脑血管网:卒中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很重要,目前卒中二级预防中降压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
王拥军教授:主要是两个问题,即两个“低”,第一个是用药率低,目前全国的大医院,患者出院的时候,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理论上是100%要服用降压药,实际上在美国卒中患者有没有高血压出院的时候都要服用降压药,降压是卒中二级预防,Progress研究说,血压正常的患者也会获益,但这与中国的经济不太符合,在中国有高血压的患者出院必须服用降压药,但目前大约有20%的患者出院的时候不服用。第二个患者长期依从性低,前6个月降压还可以,但在6个月的时候用降压药率突然下降,6个月的时间正好是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间,患者感觉脑血管病的原发病好了,6个月的时候就停止用药,这将使1年的死亡率至少增加1倍。第三个问题是医生在选择降压药时不能选择对患者更合适的降压药,因为每种降压药尽管是降压本身最重要,但还是有11%的功劳是来自降压之外的,因此,医生的教育还需要强化,“十一五”研究的时候建议在脑卒中患者出院6个月的时候重新给患者进行一次降压教育,这样把卒中二级预防降压长期依从提高上来。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