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陈韵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临床医学

1970-01-01      

1434 0
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陈韵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3/7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女性冠心病发病率较男性偏低。从发病年龄看,45岁以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45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至60岁时男女患病率之比已无明显差别。这也导致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普遍高。据研究统计女性初发冠心病时间较男性平均晚十年,出现心梗或猝死等严重事件较男性晚20年。这种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归因于生理性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的预防作用。但对绝经女性雌激素替代治疗预防冠心病问题,2004ACC年会已明确指出其无效甚至有害女性健康。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女性冠心病预后较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女性冠心病再灌注治疗现状 当前女性患者接受溶栓及介入治疗的几率仍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存在再灌注延迟现象.研究发现行PCI手术的患者中,仅约1/3是女性, 循证医学证实PCI比溶栓治疗能更有效的减少死亡及再梗,但血管重建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后没有被充分利用,女性血运重建的几率比男性少55%。有资料显示:在心梗后六年,18%的男性和35%的女性会再发心梗,22%的男人和46%的女人会发展致心衰[2] ,而再灌注时间延长会导致急性心梗后心功能减退,从症状初发到PTCA时间超过4小时,是一年后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再灌注比例少,与女性发病时年龄较大、心梗后就诊时间延迟、缺乏典型ST 段抬高及同时存在多危险因素致禁忌症增多有关. 女性PCI术后再狭窄率问题 支架植入术较单纯PTCA降低了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又进一步明显降低了再狭窄问题。一般认为女性介入术后再狭窄率和男性大致相同。糖尿病、高血压病、细小血管、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长度等均为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实验发现糖尿病在支架植入后血管再狭窄方面主要对女性有很大影响。该实验非糖尿病组女性再狭窄率比男性低得多(26.0%:33.3%  P女性PCI术后死亡率问题 很多循证医学已证明:心肌梗死后行积极支架植入术较单独行PTCA最初终末事件-死亡、再梗等都明显下降,六个月达11.5%:20% (P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当前研究热点 当前相对年轻女性冠心病问题仍未获得很好地解决。研究表明,两性之间PCI器械及术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相对年轻女性无论保守治疗还是介入干预,均较同龄男性预后差,而且容易出现出血、冠脉受损等并发症。患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的年轻女性,冠脉狭窄程度一般较老年人轻,这提示易损斑块破裂在她们发病过程中起着更主导的作用。而已知这些女性大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或伴高脂血症,其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进一步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与细胞增殖, 血小板聚集黏附,及脂肪细胞因子浓度改变,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影响因素外,有无其它易患因素联合作用突破女性的生理性雌激素保护机制,使女性提前发病,并产生不良预后,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糖尿病对女性介入术后再狭窄较男性影响增加,而相对年轻的女性冠心病患者比同龄男性又更易患糖尿病,其内在机制仍待探讨。 总之,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多年龄较大,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在治疗过程中又存在再灌注时间延迟,尤其是55-60岁以下女性急性心梗后较同龄男性死亡率更高。因此我们及早进行女性冠心病的诊断,针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危险因素的女性,进行危险分层,全方位控制危险因素,对指征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快采取包括PCI在内的综合治疗手段,争取达到最佳预后。女性冠心病患者早期接受介入治疗,获益更大,同时患心梗的相对年轻女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高危人群。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相关搜索

冠心病介入

分享到: 更多



科研资讯(站内): 冠心病 介入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冠心病 介入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由ESC2006《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
  • 大动脉置入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
  • 复极化测定可预测MI后传导障碍患..
  • 关注DES:FDA听证会内容发表 DES..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