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一项意大利的研究显示,两项新的心血管危险标记物的水平可以预测成功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型(PAI-1)和同型半胱胺酸的水平是预测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损伤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
来自意大利Careggi大学的Rossella Marcucci及其同事评价了受试者各种遗传学和代谢性易栓塞危险因素的水平,受试者包括了52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而入院的连续观测的成人患者,还有52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者。 分析的指标包括了因子V leiden的异质性、凝血酶原因子II基因突变G20210A和PAI-I 4G/5G多形性,还有血中PAI-1、同型半胱胺酸和Lp(a)的浓度。 平均随访22.2个月,确定了109例患者发生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发生及没有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或者是患者及对照受试者,他们的遗传学标记物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PAI-I和Lp(a)水平高于对照受试者。 对不同患者组人群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升高(男性值>19 mol/L、女性值15 mol/L)的受试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要高于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较低的患者(28% vs 19%),观察到PAI浓度升高(>14.9 IU/mol)也有相似的结果(25% vs 16%,两项指标均有P<0.001)。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肾功能、左心室收缩功能以及狭窄的血管数和血运重建的病史后,同型半胱胺酸(比值比=7.5)和PAI-1(比值比=5.3)浓度可显著、独立地预测未来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两项指标均有P<0.05)。
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Heart》杂志上,研究人员提示:“在发生急性事件的时候测定PAI-1和同型半胱胺酸的水平可能有助于筛选未来再发事件危险较高的患者。”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