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返回首页
找到约 4220 条结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脏器出血不良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的出血不良反应在既往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研究中报道,ATTRACTION-3中,0.5%食管鳞癌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出血;CHECKMATE-040中,≥4%肝细胞癌患者发生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KEYNOT..... 
学术资讯 - NO.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儿童肿瘤中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成人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在儿童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并不多。本文主要回顾、汇总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儿童肿瘤中的临床数据,仅供参考。儿童肿瘤中免疫抑制剂说明书..... 
学术资讯 - NO.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后,再次使用是否有效?

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带来了肿瘤治疗策略的改变,多项研究证明,单独使用PD-1/L1抑制剂,或与CTLA-4抑制剂联合使用,均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显示出优异的生存获益。当然,由于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临..... 
学术资讯 - NO.2

不同ICI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吗?

目前ICI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s)在临床实践中也备受关注。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常见用药,在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其毒性已被清晰的认识。相较而言,ICI药物所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在涉及器官、发病..... 
学术资讯 - NO.2

国产PD-1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数据哪家强?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肺癌发病数约78.7万,死亡数63.1万人,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约85%(非鳞癌占55%,鳞状约占30% ),庞大的患者群使NSCLC成为PD-1单抗中最大的适..... 
学术资讯 - NO.2

ctDNA检测或可成为免疫治疗的biomarker,但患者受益大吗?

免疫治疗是近几年癌症领域的新兴疗法,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达到识别和杀伤肿瘤的目的,免疫治疗为未来晚期癌症治愈打开新的突破口。鉴于免疫治疗只能让20%-30%左右的患者长期获益,因此如何有效的筛选目标获益人..... 
学术资讯 - NO.2

宫颈癌免疫治疗:精准医学的到来

宫颈癌是女性高发肿瘤之一,HPV感染是其最高危风险因子。宫颈癌的传统标准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放疗、系统治疗以及这些治疗的联合方式等,但患者临床结局仍然较差,尤其局部晚期和复发/转移的患者。在复发转移宫颈癌中,基于..... 
学术资讯 - NO.2

晚期胰腺癌对特瑞普利单抗+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方案呈现持续缓解与良好耐受

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患者的生存期一直没有得到明显延长。2009-2016年之间,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9%。MPACT临床试验提示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GA)较吉西他滨单药可延长生存期,GA被推荐为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方案。相..... 
学术资讯 - NO.2

第四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培训班报名通知

各相关单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医疗大数据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工作基础和热点,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符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临床数据形式多样,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是机遇更是挑.....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全科医师临床慢病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报名通知

各相关医疗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水平,夯实慢性病防治体系,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分级诊疗。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及国家最新政策和.....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