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8年8月3-4日,广州淋巴瘤高峰论坛在羊城隆重召开,该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淋巴瘤相关领域众多大咖,针对恶性淋巴瘤诊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及交流。在2008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标准的基础上,2016年对该分类标准进行了更新修订。针对新版分类的更新要点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李小秋教授,详情如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行政副主任、淋巴病理专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组 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暨病理学组副组长、青年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血液病理工作组 副组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WHO)头颈部肿瘤分类》(2017年版)编委
2016年版WHO淋巴瘤分类标准更新解读
李小秋教授:与2008年版WHO淋巴瘤分类标准相比,2016年新版分类标准的更新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①新增了罕见病亚型,如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儿童结内边缘区淋巴结等,这些分型常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较多发生于结外部位,生物学特性倾向于惰性;②对于早期阶段淋巴瘤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如滤泡淋巴肿瘤形成、原位套细胞肿瘤形成、单克隆B细胞淋巴细胞增多症以及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等,这些分型的恶性程度及进展率较低,无需过度诊断及治疗;③对常见淋巴瘤亚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新进展进行了补充及更新,这对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新版分类标准对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的价值
李小秋教授:新版分类标准更有利于淋巴瘤的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例如,对于发生在扁桃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而言,若伴有IRF4基因断裂重排,其治疗效果通常良好,但若无IRF4基因断裂重排,则预后不佳。在治疗方面,DLBCL异质性较大,我们可通过基因表达谱将DLBCL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两部分,从而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在R-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其它化疗或靶向药物能取得较好疗效。此外,某些ABC亚型的DLBCL患者同时伴有CD79a和CD79b突变,且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预后很差。治疗此类患者时,在R-CHOP基础上联合BTK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疗效。综上而言,精准化诊断更有利于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
新版分类标准的最大亮点及推行难点
李小秋教授: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分类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整合了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近年来的新进展,若要对诸多淋巴瘤亚型进行精准化诊断及治疗,则必须开展及完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测,从而转化到临床疗效。对于病理科而言,我们务必积极开展这些新技术才能对淋巴瘤的诊疗产生更大突破。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娜小编微信!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