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8月25~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举办的“CSCO 2018第四届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云集了国际黑色素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中国关注黑色素瘤事业发展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一道,分享交流全球的最新研究进展,切磋探讨黑色素瘤诊治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我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GustaveRoussy癌症研究所Eggermont教授分享分享免疫治疗用于黑色素瘤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
国际著名恶性黑色素瘤专家;
欧洲癌症科学院院长;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综合癌症中心大巴黎区主任;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外科肿瘤学系主任。
临床专业包括免疫疗法、黑色素瘤、肉瘤和区域治疗技术以及药物开发;他专门研究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分子分期方法和区域癌症治疗技术,如四肢和器官的孤立灌注。
曾任EORTC黑色素瘤小组主席,现任辅助治疗委员会EORTC MG主席。
他是超过800篇同行评审出版物,书籍章节和专著的作者/共同作者,发表文章获得超过 30000次的引用。
Prof. Alexander M.M. Eggermont教授
免疫治疗优势人群如何筛选?
Prof. Alexander M.M. Eggermont教授: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筛选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多个因素可能影响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预测因子是绝对性的。下面我将例举目前认为可能影响治疗疗效的一些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所提及的免疫治疗均是指抗PD-1/L1单抗治疗,单药或联合。在黑色素瘤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肿瘤组织中必须有淋巴细胞(即TIL)才有更大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如果肿瘤中完全没有淋巴细胞,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除了TIL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治疗的疗效。如肿瘤组织的PD-L1表达水平,高表达的患者治疗疗效可能更好。此外,一些患者的一般特征也会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如年轻、PS状态好、转移病灶数目少、LDH水平低(vs LDH水平高)、淋巴细胞比例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的患者,更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另外,一些更为高级的预后因子,如肿瘤突变负荷(TMB)、新抗原负荷、MSI/dMMR状态,也会影响治疗疗效。综合所有的因素,如果患者符合上述大多数的的优势人群标准,则非常有可能对免疫治疗有响应,响应率可能达到80-90%。然而,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绝对预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目前,我们仍在进行研究探索,如评估治疗有效患者的特征,期望能够寻找到有效的预测指标。总体而言,抗PD-1/L1单抗是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综合上述多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Pd-1 单抗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Prof. Alexander M.M. Eggermont教授:目前,对于完全性切除术后的黑色素瘤患者有了全新的辅助治疗模式,即辅助免疫治疗。抗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是最早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完全性切除术后的黑色素瘤辅助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然而伊匹木单抗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辅助治疗已经迎来了崭新的时代,我们有抗PD-1单抗辅助治疗。此外,对于BRAF突变的患者,还可以选择BRAF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辅助治疗。抗PD-1单抗辅助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两者疗效大体相似,相比于既往其他药物,毒副作用最低,且能够获得显著的无复发生存获益,RFS HR为0.55,这就意味着降低了45%的疾病复发风险。这是历史最佳数据,在既往的黑色素瘤研究中我们从未观察到辅助治疗可以带来如此大的获益。辅助免疫治疗的时长为1年,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仅14%的患者因为各种治疗副作用而停药,绝大多数(>85%)的患者完成了1年的治疗。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抗PD-1单抗1年辅助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中国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PD-1单抗新辅助治疗或将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Prof. Alexander M.M. Eggermont教授: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90%的可能发展为转移性疾病,如出现肝脏、脑转移,死亡风险较高。对于这些患者,一旦发生转移,可以选择抗PD-1单抗治疗,如果合并BRAF突变,可以选择BRFA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治疗。但在患者进行淋巴结切除术前,可以尝试给予8周的新辅助治疗,目前的研究观察到非常高的客观缓解率,高达80%,且大多数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取得接近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这些患者在进行完全性切除术后,再给予1年的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甚至较单纯辅助治疗的疗效更好,很少患者会出现复发,进而也进一步优化了总生存。因此,对于潜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景明确。我相信5年后超过一半以上的黑色素瘤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可能不需要进行淋巴结切除。
祝贺中国黑色素瘤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
Prof. Alexander M.M. Eggermont教授: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探讨了抗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疗效,这也是目前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目前,在欧美国家,免疫治疗已经获批用于辅助治疗,这将是未来中国医生需要探讨的问题。在中国,帕博利珠单抗仅获批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二线治疗,但在西方国家,帕博利珠单抗已经用于一线治疗,这也是目前中国研究者正在探索的问题。总体而言,帕博利珠单抗终于在中国获批,使得中国患者有机会接受这一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的免疫治疗,这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事件。随着免疫治疗的获批,西方国家的黑色素瘤患者(虽然有别于中国患者)5年生存率由7%提高到50%,我们非常期待免疫治疗同样能使得中国患者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