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产生了毒性「irAEs」。2017年11月21日,美国肿瘤免疫治疗学会(SITC)在JITC杂志上发布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专家共识》。这是第一部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专家组织撰写、多学科参与的irAEs管理专家共识。
SITC共识与前期发表的ESMO共识在专家组成、针对人群、AE处理推荐侧重点存在一些差别。如今,肿瘤免疫治疗在国内方兴未艾,广大肿瘤专业医护人员对免疫治疗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irAEs管理更是知之甚少。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患者提高识别、报告和管理irAEs的认识和处理能力,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CSCO-IO」邀请了国内多名中青年专家对SITC专家共识进行了全文翻译,并邀请CSCO-IO主任委员王宝成教授、副主任委员朱波教授审校译稿。目前翻译稿已完成,将陆续在《IO治疗时讯》发布!
最常见的两种免疫相关内分泌毒性反应是:急性垂体炎「导致垂体功能减低,包括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枢性肾上腺功能不足、低促性腺激素性引起的性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炎」。
其他免疫相关内分泌疾病也有报道,但少有发生,包括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这些并发症报道的数据不一,可能与非特异性的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不同有关,比如头痛、乏力、厌食和恶心,况且晚期肿瘤合并激素异常也很常见。
此外,基线筛查内分泌异常并非常规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除外」;对可疑irAEs患者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干扰后续内分泌检查结果,这使得诊断内分泌irAEs更加复杂。怀疑内分泌irAEs的临床阈值很低;如果无法排除其他因素所致,则需要对内分泌异常展开诊断性检查。
推荐对内分泌irAEs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同时进行患者教育。在启动免疫治疗前,所有患者均须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刺激激素[TSH]和游离T4」、晨起肾上腺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和皮质醇」,以及血糖情况「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如果患者首次出现血糖升高,则要进行血或尿酮体检测。每次免疫治疗前,应重复TSH和游离T4检测,同时对照基线水平,监测血糖变化。此外,推荐对晨起ATCH和皮质醇水平进行监测「每月1次,连续6个月;之后每3个月1次,连续6个月;最后每6个月1次,连续监测1年」。
垂体炎最常见于CTLA-4抗体治疗「ipilimumab 3mg/kg发生率≤10%;10mg/kg发生率增加到17%」;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发生率≤13% [10, 13, 16, 17, 57]。从开始使用ipilimumab到发生垂体功能减低的中位时间为8–9周,或第3周期ipilimumab治疗后[15, 58]。
症状包括头痛「85%」和乏力「66%」,但视觉改变并不常见。如果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TSH和游离T4降低,则高度怀疑垂体功能减低,并提示中枢性因素可能。部分患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缺乏,如最常见的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低「>90%」,其次是中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这见于大部分患者[59–61]。
大约75%患者会同时出现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中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约50%患者会出现全垂体炎「肾上腺功能减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和性腺功能减退」[61–63]。鞍区MRI检查可见垂体增大,出现时间早于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和基线水平相比,大部分确诊的垂体炎患者MRI检查都有异常表现,如垂体柄增厚、鞍区上凸、腺体信号不均匀强化。垂体增大在影像学上很常见,2个月的影像学随访显示,所有病例垂体增大均有好转[60, 64]。
根据临床表现「头痛、乏力」或生化分析结果「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游离T4降低,和TSH正常或降低」,怀疑垂体功能减低的患者,推荐进一步检测明确诊断。推荐的检查包括早晨8点甲状腺功能「TSH和游离T4」、肾上腺功能「ACTH、皮质醇或1微克二十四肽促皮质素刺激试验」、性腺功能「男性睾酮;女性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刺激素[LH]」,以及垂体切面的鞍区MRI。这些检查需在补充激素前进行。然而,目前尚无严格的垂体功能减低确诊标准。推荐的确诊标准包括:≥1种垂体激素缺乏「TSH或ATCH缺乏为必须」合并一种MRI异常,或≥2种垂体激素缺乏「TSH或ATCH缺乏为必须」伴有头痛和其他症状。
如果患者确诊垂体炎,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如果同时存在肾上腺功能减低和甲状腺功能减低,应在使用甲状腺激素之前给予糖皮质激素,以避免肾上腺危象。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头痛、视觉改变或肾上腺危象,应给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功能减低和甲状腺功能减低是长期垂体功能减低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需要终生的激素替代治疗[59, 64–66]。所有肾上腺功能减退患者,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获取和佩戴医疗警示手环。
大型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6-20%,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炎。
如果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乏力、体重增加、毛发脱落、畏寒、便秘、抑郁和其他症状,须要考虑甲状腺功能减低。TSH增高、游离T4降低是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生化异常指标。有时须要进行甲状腺抗体检测,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建议服用甲状腺激素,推荐每6-8周复查TSH和游离T4,一旦达到维持剂量「TSH在正常范围内」,每12周进行临床和生化的再评估。
甲状腺功能亢进「游离T4或总T3升高,合并TSH正常或降低」可以继发于甲状腺炎或Graves’病。甲状腺炎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中PD-1/PD-L1抗体导致的甲状腺炎发生率要高于CTLA-4抗体。
Graves’病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非常罕见,多见于使用CTLA-4抗体的患者。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心慌、畏热、震颤、焦虑、腹泻和其他高代谢症状。如果患者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这些症状有可能被掩盖。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是无症状的「无痛性甲状腺炎」,仅伴有生化指标的异常,包括游离T4或总T3升高、TSH正常或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发生于使用免疫治疗后1个月。如果临床怀疑甲状腺炎,须排除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其他因素,如Graves’病,推荐检查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促甲状腺素免疫球蛋白「TSI」和TPO水平,以及影像学检查,如放射性碘摄取「RAIUS」或锝[99Tc] 甲状腺扫描「若近期使用过碘对比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多为自限性,但免疫治疗2个月、亚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持续1个月会导致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通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亚急性过程中予以保守治疗已足够,但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建议服用能阻断α受体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每2-3周复查甲状腺功能;如果甲状腺功能减低诊断成立,则推荐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59, 64] 。
如果患者出现多尿、口渴、体重下降、恶心和或/呕吐,须及时排除1型糖尿病的发生或急性恶化。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请参考已公布的糖尿病指南[67]。通过检测相关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GAD65]、抗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C肽和胰岛素水平可以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疑似或确诊的垂体功能减退、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罕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推荐转内分泌科专科治疗。
1. Puzanov I, et al. Managing toxicitie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 Toxicity Management Working Group. J Immunother Cancer. 2017 Nov 21; 5(1):95.
2. 文中所列参考文献请见原文.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