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人们形容这一年「每天都在见证历史」。在这漫长的一年终于要过去的时候,冯唐会说些什么?
虽出身工人家庭,但从医学博士,到商界精英,再到医疗投资大佬,他事事杰出。冯唐关于中国医疗的十句大实话如期而至,从2015年起至今已经是连续第六年。2020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人们形容这一年“每天都在见证历史”。在这漫长的一年终于要过去的时候,冯唐会说些什么?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医学的世纪”,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三十年前被当时这一流行观点鼓舞,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不少人报考了生物医学相关专业。二十一世纪过去了近五分之一,尽管呈现的方式出乎意料,二十一世纪的确是生物医学的世纪。地球终究不是平的,人类终究要面对不断涌现出来的疾病。
疫情中,医务人员展现出了极为优秀的品质和能力,给我们很多感动。但当一切逐渐恢复常态,想到他们平日里的工作量、待遇、处境,又不免有些担忧:我们要靠什么把这些优秀的人留住?怎样保持他们的心智持续优秀?靠什么继续培养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靠什么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他们?
之前药品集采,人们担心医生收入,现在耗材集采,人们还是担心医生收入,好像药品、耗材价格原来那么高,都是医生为了自己的收入才定的一样。实事求是的讲,药品、耗材价格的高低,当然对医生的收入有影响。所以,如何把医生受损的收入补起来,补得更合理、更阳光、更体面,才是关系患者中长期福祉的事。
疫情之后产生大型医院进一步扩张、行政化重新加剧的趋势,应该警惕。这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是诸多问题的根源。参考“大禹治水”,想全管住,不一定能全管住,即使能全管住,也不一定能长期全管住,即使能长期全管住,也不一定是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今年,公立医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要大干特干,多治病、多挣钱。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医疗就不该挣钱。但实际上,公立医院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这是一个现实。“普惠、高效、免费”的医疗,现阶段在地球不可能存在。在现行财政安排下,公立医院也是要挣了钱、活下来,然后再有资格身体力行公益性。即使在现阶段,挣钱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医院做好诊疗服务、优化管理、减少浪费从而维持医院的生存、推进医院的发展,再去福泽一方,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不少非公医院抗疫情很努力、很积极,却被骂逃兵、被侮辱、被伤害。残酷的现实或许说明一些积极的道理:③你得苦练内功,活下来,就有机会发展和做公益。未来,社会办医可能会更难。公立医院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加班加点巩固原有优势,一方面又在积极抢食原本是社会办医的领域。但与此同时,依旧不断有优秀的企业跨界办医疗,试图满足不能被公立医院满足的社会医疗需求。
当前,医疗“补短板”的热情很高,很多都是大手笔。的确,疫情暴露的短板显而易见。但造成短板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吗?改了吗?如果不解决根本原因,那么现在即使“补上”了短板,以后遇上类似情况,板会不会再短一截?
医疗中很多细分领域今年迎来了机遇,比如移动医疗、第三方检验等。这种爆发一方面说明,我们当下的医疗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补充,存在着还没被满足的需求等待满足;另一方面也表明,只要有真正落地的政策支持,这种顺应需求的行业、领域就能够蓬勃发展。
今年,个人隐私保护的话题频频成为焦点。实际上在医疗里,隐私可能是最不受待见的东西。许多人同时挤在医生诊室已经是司空见惯,一边看病一边录音录像早已见怪不怪。隐私关系一个人的尊严,体现的是相互尊重,没有相互尊重,哪会有真正好的医疗。在新冠疫情可能如流感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的前提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是未来的重大议题。如果总体上做不到隐私保护,个体人类就要做好心理建设:顺势而为,逆来顺受。
今年新冠疫情中,曾经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神药”被推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清晰的是,人类整体最终战胜病毒,恐怕还是要靠科学家扎扎实实研发出来的疫苗。往往过了很久,常识才被重视,才会形成共识。另一种现实是,病毒可能成为长期存在,作为个体的人类,自身免疫力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原力。2、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的十年,仅国家层面出台的各类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文件,已经多达50多个。纸面上看起来,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性门槛大幅度降低。但实际上,一方面,有宏观的政策,没可执行的方案,缺少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具体操作指引;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的观念、立场、思维方式,和社会资本办医需要的市场化导向之间相距甚远,实际的门槛变得更高了。3、在根本理念上,各种医疗相关群体(患者、医护人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医疗保险企业、医疗监管部门等等)之间分裂严重:医院到底应不应该挣钱?医护人员到底应不应该永远追求做圣人、永远争取感动中国?医疗到底是不是一门科学?4、医疗投资热“退烧”,买医院的人少了,卖医院的人多了,经营不善的医院标的价格在近十年内第一次出现松动。经过多年摸索之后,投资者终于意识到:医疗服务尽管现金流稳定、业务增长性好、业务抗经济周期能力强,但是投资期长、爬坡期长、专业性极强、管理难度极大、真正能干的管理专业人士严重缺乏。医疗产业从童话变成鬼故事。但医疗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怪力乱神退场,真正懂医疗的人和机构上场、踏实办医疗的良机来了。5、医疗投资挣不到快钱,并非挣不到钱。第一,不着急,是非审之于己。尽管坑多水深、风高浪急,医疗产业依旧是十万亿级别的蓝海;第二,不害怕,得失安之于数。在当前的低谷期,学会“猫冬”,练好内功,关注客户积累、运营现金流、学科建设,等待必将到来的春天;第三,不要脸,毁誉听之于人。做得好或不好都会有人说三道四,面对噪音需要强大的内心。6、中国医疗从来是、现在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以公立医院(特别是公立三甲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体系,行政级别决定医疗资源。只要国体不变,医疗体制就不会变。多点执业、处方外流、分级诊疗等手段,虽然试图让医生、处方、患者从人满为患的公立三甲医院走出来,走向市场,走向基层,但行政化的医疗体制导致了等级越高的医院吸附资源的能力越强。根在那儿,枝再摇也没用。7、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受限,医保吃紧已经成为新常态。低成本、广覆盖将是医保长期的工作方针,努力维持收支平衡将是医保长期的工作重点。随着“4+7”带量采购和耗材控费等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推广,高购买力患者的差异化医疗需求进一步被全面遏制,公立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特别是专家)的实际收入受到显著影响。有质量有实力的非公医疗机构将会加速成长,有效补充以公立三甲医院为主导的现有医疗体系。8、医生的工作压力和舆论压力持续增加。新闻里的医生在到处救人,飞机上、篮球场、马路边,享受着掌声和赞美,可在他们朝夕工作的医院里,医生却要冒着被累死或被砍死的风险。“医生不是神”是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心声。总想“造神”的机构和舆论,应该好好听一下医生的声音:医生也是人,也有作为人的诉求。医生不必追求“成神”,而是应该追求做个有良心的医生、克服自己人性中的恶,依靠自己的医术过上体面的生活,过得开心。医生是医疗体系的核心,任何不让医生开心的医疗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医生不开心,患者也难笑到最后。9、医疗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期。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媒体获客手段的加持下,医疗美容、运动康复、产后康复、细胞免疫疗法、干细胞和激素抗衰老等子领域,将涌现一批明星企业。10、无论是因为保险意识的增强,还是因为对“有病没钱治”的焦虑,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商业健康险这几年在快速增长。但从保险上升到保障,需要的是医疗的内核。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稀缺,有钱也买不到。
1、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依然稀缺。即使愿意出钱,还是买不到。
2、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地球某些地方的确存在。如果愿意出钱,可以买到。中国人购买这些服务的年增速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是去治疗肿瘤。但是,这些地方不说中文,这些地方没有好吃的烤鸭、涮肉和辣火锅,这些地方没有至爱亲朋。3、医疗服务还是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已经出现数家管理医院床位数过万张的非公医疗集团。医疗服务还是刚需,医疗服务还是抗经济周期(经济越差,人们越有时间去看病),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流行造成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存在大量没被满足的需求。4、资管新规和管理医院的难度造成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的热度在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相关方意识到,医疗服务不是一个很容易挣快钱的暴利行业。盖楼容易,申请牌照难;申请牌照容易,吸引医护人员难;吸引医护人员容易,吸引懂医疗、懂经营的管理核心难;吸引管理核心容易,吸引患者难;吸引患者容易,获得经营利润难;获得经营利润容易,股东获得投资回报难。5、非公医院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但是,公立医院强大的学科优势下,非公医院如何吸引医护人员、如何吸引患者?公立医院将长期主导医疗市场,但是公立医院的定位持续模糊:公立医院就应该是公益?公立医院如何激励医生群体?公立医院如何平衡医教研?6、移动医疗和医疗AI依旧无法躲开几个核心问题:如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谁为产品和服务付钱?付费方的动力何在?7、实体医院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非公医院快速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可能弯道超车,快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8、医生群体还是缺乏凭借差异化医疗技术从正规渠道获取合理收入的方式。社会舆论还是倾向于医生群体应该都是圣人和天使(尽管社会人自己并不想成为圣人和天使),倾向于医疗就不该盈利(尽管社会人自己都在市场经济中拼命盈利)。9、走出公立医院体系的医生群体渐渐发现,他们离开知名三甲医院之后,缺乏足够好、足够多的执业地点,他们自身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品牌力量和管理能力。10、药品带量采购试点之后,可能是全面推广。药品全面带量采购之后,可能是高值耗材全面带量采购。如果全国严格执行,很可能全面降低医保负担。问题是,医生群体实际减少的收入如何弥补?如果不弥补,医生群体的动力从何处产生?反人性的措施很少能在大范围内长期执行。带量采购会再一次证明这一点吗?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