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随着抗肿瘤治疗快速进展,带瘤生存患者数量明显增加,该类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带来的风险及相应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第16期“爱”心评论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朱燕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敏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汪成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黄明光教授等四位专家进行点评。
方法
纳入2007-2014年期间诊断为乳腺癌患者,与非癌对照人群按1:1进行匹配,随访1年,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结局。
通过竞争风险生存率计算房颤累积发病率,使用校正后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乳腺癌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校正后Cox比例风险模型估测发生房颤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
结果
共纳入85423例≥66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9425例(11%)患者在乳腺癌确诊前有房颤病史,2993例患者在乳腺癌确诊后的1年内首次发生房颤,1年时新发房颤发生率为3.3%(95%CI: 3.0-3.5%),前60天较高(0.6%/月),而非癌对照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为1.8%(95%CI: 1.6-2.0%)。
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外,乳腺癌分期与房颤发生密切相关,与I期相比,第II、III、IV期调整后危险比(aHR)分别为1.51、2.63及4.21。乳腺癌确诊后发生新发房颤与1年心血管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aHR: 3.00)。
结论
乳腺癌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乳腺癌分期越高,房颤发生风险越高。新发房颤可增加乳腺癌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但不增加乳腺癌相关死亡。
文献来源: Eur Heart J. 2022, 43: 300-312.
文献翻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邢照娜 李俭强
心血管专家观点
老年乳腺癌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肿瘤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已成为关注重点。
1. 该研究结论源于SEER数据库,聚焦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心血管相关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2. 乳腺癌患者新发房颤特征性高危因素为肿瘤分期,与初始一线治疗未接受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而以化疗为主具有一致性。
3. 乳腺癌确诊后1年内新发房颤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其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后者与乳腺癌患者体内凝血与出血因素失衡密切相关。
肿瘤专家观点
近年来,乳腺癌与房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乳腺癌患者新发房颤风险增加,而后者增加血栓性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1. 对乳腺癌患者要加强房颤筛查,尤其是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2. 该研究使用SEER数据库,排除66岁以下患者,仅覆盖30%美国人口,存在一定局限性。
3. 未来应聚焦乳腺癌新发房颤的预测模型、危险分层及预防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早期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结局。
专家简介
「肿瘤心脏病学-“爱”心评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与三度医学 | 中国肿瘤心脏病网携手开展的专栏。本专栏精选肿瘤心脏病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献,解读肿瘤心脏病学国内外会议与论坛的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整理: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Gin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Qian
责任编辑:三度医学 May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联系本站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转自三度医学-iCardioOncology”。
百度浏览 来源 : 三度医学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