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JAMA:新冠症状发作前2天到后3天传播性最强;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最低

临床研究

2021-08-31   来源 : 梅斯医学

2030 0

截至8月29日24时,连续两天本土零新增,全国高风险地区“清零”。这样看来,国内这次的本轮疫情基本结束。

回首望去,每一波疫情都强调了COVID-19 的传染性有多么严重,但人们对于新冠感染者最有可能传播病毒的确切时间仍然不清楚。

2021年8月23号,一项由浙江省疾控中心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冠患者在出现症状前2天至第3天之间传染性最强。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较低。

研究发现,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时,被感染的机率很低;即使当接触者不幸被感染时,则更有可能表现为无症状。

这一结果表明,原发病例的严重程度与其接触者的临床表现之间可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原发病例被定义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COVID-19确诊患者,并有1个或多个接触者)。

标题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1.4686

在该研究中,参与者包括730 名原发病例(中位年龄46岁,2020 年 1 月 8 日至 7 月 30被诊断)以及原发病例的8852名密切接触者(中位年龄41 岁)。在 2020 年 8 月之前对他们进行了 COVID-19 评估。

在隔离检疫期间,所有参与者都接受定期检测,并每天进行发烧、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状筛查。所有病人在最初的阳性检测结果出来后,都被随访了至少90天,以区分无症状和有症状。

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是 COVID-19 的发病率,定义为原发病例接触者中诊断出的新 COVID-19 病例总数除以接触者总数。次要结果是感染接触者的无症状临床表现。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图

研究员以日为单位比较了原发病例和其接触者的暴露时间。对每个单日仓(从原发病例症状出现前14天到原发病例症状出现后10天)估计COVID-19传播的风险。如果一个接触者在其原发病例症状发作的当天被接触,则标记为0天。RR是通过比较在不同时间点接触原发病例的新冠感染风险。

研究结果发现,在确定为原发病例的个体中,89% 出现轻度或中度症状,只有 11% 没有症状,没有人出现严重症状。在8852名被筛查的密切接触者中,327人(3.6%)被确诊为新冠病例。这表明大多数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没有被感染新冠。

在被确诊的病例中,其中,31例(9.5%)为危重病例,而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轻度(98例)或中度(137例)。此外,有61名密切接触者是无症状的。

在进一步分析接触者接触原发病例的时间时,研究发现,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接触时间和原发病例-接触者接触环境的混合效应模型中,如果密切接触者接触原发病例的时间是在原发病例症状出现的前2天至发作第3天之间,那么接触者的新冠感染风险较高,并在症状发作当天达到峰值(调整后的相对风险[ARR],1.3)。

相对风险

根据暴露时间,调整后的指数患者密切接触者患COVID-19的相对风险

紧接着,研究员根据接触者接触原发病例的时间,将接触者分为多组,分别是-3天前(发病前三天);-3至-1天(发病前三天到发病前一天之间);0至2天(发病后前2天);3和5天;6和10天,以评估某些时间段是否与新冠感染的较高风险有关。

研究发现,在对年龄、性别、接触时间和接触环境进行调整的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中,如果接触者在其原发病例症状发作后的前3天至发病前1天或原发病例症状发作后的第0天至第2天,发生COVID-19的风险更高, 调整后的相对风险ARR分别为3.4和2.8。

相对风险

不同接触时间之间的接触者中Covid-19感染的相对风险

最重要的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员发现无症状原发病例的传染力很低。与中度和轻度原发病例相比,无症状原发病例传播给接触者的可能性最低(发病率为 1.0% [11 of 1098]),而且,即使被无症状指数患者感染时,接触者更有可能表现为无症状。

风险因素

患有COVID-19的索引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原发病例、接触者和接触相关的COVID-19风险因素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感染者的暴露时间对于传播很重要,这表明,在某人感到不适后进行快速检测和隔离是控制流行病的关键步骤,”马丁内斯博士说。

此外,与轻度和中度症状的个体相比,无症状感染者将新冠病毒传播给密切接触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即使被感染,接触者也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症状。这表明原发病例的严重程度与其接触者的临床表现之间可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因为接种疫苗虽然不能防止感染,但是可以防重症,会降低原发病例的严重程度。

撰文 | Jessica

编辑 | Jessica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转型“体育老师”的苏炳添,一堂..
  • 10年跟踪随访,久坐等于慢性自杀..
  • 2021年医生行为大调查,行业将从..
  • Sci Transl Med:科学家识别出子..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