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CSCO十年:中国肿瘤新药的黄金岁月

临床医学

2021-09-18      

1750 0

1997年成立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是国内临床肿瘤学界知名度最高、权威性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一年一度的CSCO年会更是万众瞩目的学术盛宴。

与国际会议的惯例类似,令人眼花缭乱的会议日程按照受众范围分为全体大会(Plenary Session)和各大主题分会场;类型不同分为大会报告、专题发言、论文发言等等。其中,全体大会的地位首屈一指,不仅面向所有参会者,而且讨论和点评时间最为充分,通常会选取当年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进展。

抛开偏基础和转化研究的主旨报告不谈,每年都有不少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究数据值得关注。下面为大家梳理了过去十年荣登CSCO全体大会的新药临床研究,以窥历史的痕迹。篇幅所限,仅选取部分报告作一简评,搏诸君一笑。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2012年:替尼大爆炸之初,多靶点TKI之年

坐上时光机,回到2012年。这一年的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首批“国家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名单和授牌,宣布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专项基金和患者教育项目启动,这也呼应了当年的会议主题——推广国家规范,促进临床研究。

彼时,全体大会尚未纳入学术内容,药物临床研究相关的论文交流(Oral Presentation)散见于首日上午的五大分会场。

彼时,“替尼大爆炸”才刚刚开始——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代EGFR-TKI埃克替尼(2011年上市),与勃林格殷格翰首个肿瘤学药物、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2017年上市)一起,掀开了精准靶向药物永无止境的的内卷和进化之路。

彼时,多靶点TKI仍是“香饽饽”——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崭露头角,然而今天看来阿帕替尼2014年上市后扩展适应症的脚步并不顺利,直至今年1月才终于获批了第二个适应症(晚期肝癌二线)。全球第一个、第二个获批用于晚期肾癌治疗的索拉非尼(2006年上市)、舒尼替尼(2007年上市),在经历靶向药物的黄金十年之后,现在也面临着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冲击。

2013年:创新难,持续创新更难

与2012年的五大分会场不同,2013年在四大分会场的基础上特别设置了一个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学术专场 (FACO Symposium) ,国际化色彩日趋浓厚。

从原创论文交流来看,如何理解主题所强调的“持续创新”?——阿昔替尼与索拉非尼对照用于晚期肾癌二线治疗,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连续两年出现的替吉奥胶囊(S1)联合方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尽管没有机制上的重大突破,研究者在不同瘤种、不同特征人群、不同联合方式的孜孜探索,在客观上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2014年:引进来,走出去

据不完全考证,2014年的CSCO年会首次在开幕式的基础上增设全体大会(Plenary),并开创了沿袭至今的终身成就奖和年度成就奖颁奖环节。

彼时,奥希替尼还叫AZD9291,还在早期临床探索阶段,现场参会的人们,有多少持怀疑的审慎眼光?又有多少预料到它后来席卷各大顶刊、改写临床实践的强势劲头?

国际视野如何拓展?无论阿法替尼的LUX-Lung 6研究,还是瑞戈非尼的CONCUR研究,均是对于外资大药企全球大型III期研究的亚组分析解读,大家通过CSCO这一重要窗口获悉世界舞台上的研究者风采。

此外,令人骄傲的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全国多中心III期研究,促使中国学者2014年第一次站在ASCO大会上进行胃肠肿瘤领域研究的口头报告。

一只手引进来,一只脚走出去。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15年:从“传声筒”到“发声筒”

2015年,CSCO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会。同一年,CSCO开始主导编撰《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用事实和数据记录中国临床肿瘤学的编年史。

吴一龙教授当年接受采访时表示,CSCO要慢慢完成从“传声筒”到“发声筒”的转变,发出中国自己的“好声音”。这一点,从全体大会精心挑选的三项高质量研究,即可见一斑。

针对东亚人群的JMIT研究,没有使用含铂复方药物而是单用培美曲塞加上吉非替尼,在延长PFS的基础上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为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思维。

另外两项CTONG-1102研究和FOWARC研究均由中国学者发起并开展,也分别在初治晚期NSCLC和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领域作出了宝贵的探索。

201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6年起,CSCO发布了一系列恶性肿瘤指南,有效地指导了我国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成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诊疗指南。

根据指南规范化的精细管理是一方面,基于生物标志物细分人群的精准医治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且看当年入选全体大会的三项原创性研究,一个回应了肺癌医生热切关注的颅内疾病进展难题,一个靶向ROS1阳性NSCLC人群,一个靶向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型而治、精准医疗的火种,熊熊燃烧直至今日。

2017年:CSCO二十周年,里程碑新药见证

1997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前身)正式成立并举办第一届年会。经风雨、见世面,一晃而至2017,CSCO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一年全体大会上的重磅研究,多少带有一点里程碑的意味。

呋喹替尼是和记黄埔医药创立16年以来首个获批的创新药,也是首个从发现到3期临床试验均在中国成功完成的抗肿瘤新药。十年磨一剑的FRESCO研究次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8年9月获批上市,中国药企携手医生的自主研发创新之路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于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创新。据PI吴一龙说:“当年达可替尼由于毒性较大、疗效没有显著优势,美国辉瑞总部原本打算放弃。但从研究者的角度而言,达可替尼相比一代或三代TKI对EGFR的抑制更加广谱,如果提早应用,抑制住可能产生耐药的通路,疗效潜力十分可佳。基于这样的合理性假设,才开展了一线头对头对比吉非替尼的ARCHER 1050研究。”

由此可见,话语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力一步一步铺就而成。

2018年:免疫旋风来袭,原研热度高涨

2018年6月15日,O药在国内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不出意料,免疫治疗的时代旋风也席扫了那一年的CSCO。

除此之外,中国自主创新抗肿瘤药物安罗替尼、呋喹替尼、吡咯替尼也在2018年陆续上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加速中国原创肿瘤药物的研发”为主题的CDE中国原创抗肿瘤药专题论坛应运而生、人气爆棚。

同样是在2018年,CSCO新增了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特别专场,主要是在研新药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提前将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在大会上公布,从而促进同行间互相学习,避免制药企业产品重复开发、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2019年:本土数据,创新精准

这一年,经典方案和本土数据交相辉映——CHANGE-2研究利用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奠定了西妥昔单抗在头颈部复发/转移性鳞状细胞癌(R/M SCCHN)一线治疗的地位。

这一年,创新精准的理念遍地开花——FRESCO研究肝转移亚组获益突出,安罗替尼扩展至甲状腺髓样癌疗效不俗。

毋庸置疑,最火的还是免疫治疗。不过PD-1也并非战无不胜,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复发性SCLC的CheckMate-331研究就惨遭失败。

2020年:国产PD-1崛起,生物类似物正当时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CSCO大会也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结合的方式,打造八天五地的“CSCO年会学术周"。

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自主研发新药“包场”的一年。

百济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307研究,君实特瑞普利单抗的POLARIS-03研究——国产PD-1首次在CSCO全体大会正式亮相。

然而,正在为药物可及性的改善而欢欣鼓舞之下,PD-1内卷来的如此猝不及防:医保谈判的残酷令人唏嘘,过度竞争的景象引发警惕。first-in-class药物留给fast-follow药物的机会窗口越来越短,“源头创新”在各大场合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逐渐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复宏汉霖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HLX04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2021年:Biotech蓄势待发,ADC浪潮来袭

即将召开的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除了依旧受疫情影响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体大会日程里出现了两个“陌生面孔”的早期临床报告,均来自我国本土新兴药企。

MRG002是美雅珂在研的一款重组人源化抗 HER2 单抗-MMAE 偶联物,即将公布在HER2 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探索研究结果。值得一提的是,MRG002采取中美双报策略,2020年5月已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进入HER2阳性胃癌/胃食管咽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上海美雅珂目前是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乐普生物已于今年4月份递交港股IPO申请。

Taletrectinib(AB-106)是一款NTRK/ROS1抑制剂,最初由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由我国葆元生物引进国内,并开始进行中国人群的Ⅱ期临床试验。本次会议即将公布AB-106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II期TRUST研究的初步结果。

抗体偶联药物(ADC)、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中美双报、lincense-in…….未来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

后记

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从TKI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到新型ADC药物;从me-too、fast follow到me better、first in class;从外资药企发起研究的中国亚组解读,到本土药企原研新药的自主发起临床试验;从进口依赖、国产替代到中美双报......CSCO历年全体大会是一面无言的镜子,折射出国内制药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迭代,中国研究者自己的“好声音”也越来越多。

至于未来将驶向何方?没有人知道。就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科研资讯(站内): 肿瘤新药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药魔方 作者 西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肿瘤新药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官宣!FDA顶级华裔科学家王亚宁..
  • 事关一亿消费者!与口腔癌挂钩、..
  • 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第二..
  •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PD-1被上帝吻..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