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肝癌大国,每年新发患者数约37万人,死亡人数约32.6万人。超过一半的患者初诊即为晚期(CNLC III期),大部分会错失手术切除的机会,只能接受全身系统治疗。既往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和奥沙利铂为主的系统化疗,但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0个月左右,近两年由于免疫治疗的加入,肝癌一线治疗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阿替利珠单抗(PD-L1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A+T方案)成功跻身肝癌一线标准治疗,并贡献了目前肝癌一线方案的最长OS数据。此外,K药(PD-1单抗)+仑伐替尼和O药(PD-1单抗)+仑伐替尼均在Ib期研究中初步证实了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良好疗效。但是,以上方案的ORR和CR均有待提高,很多肝癌患者治疗后只能达到SD,带瘤生存,提高ORR和CR患者数,才能离肝癌治愈更近一步。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版中将HAIC作为 III期肝癌治疗手段从III级推荐提升到II级推荐,也就是说晚期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中,HAIC+系统治疗目前已经与TACE处在同一推荐级别,该推荐是基于石明教授团队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一篇文章,索拉非尼联合HAIC对比索拉非尼用于门静脉侵犯肝癌。
该研究结果显示FOLFOX HAIC联合索拉非尼组不论是肿瘤反应率还是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为更多患者争取了二步切除的机会。
但该方案的ORR和CR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如果将HAIC、免疫及靶向联合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对晚期肝癌的疗效呢?今年ESMO-ASIA会议上公布了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石明教授团队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研究题目为HAIC+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三联方案对比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该研究入选为e-poster,数据惊艳。
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2019.2至2019.8共纳入157例患者,其中三联方案组(LeToHAIC组)71例患者,仑伐替尼组86例患者,比较两组之间的ORR、DCR、OS、PF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数据。仑伐替尼组:8mg (≤60kg)or 12mg (>60kg),口服,QD
LeToHAIC组:
- 仑伐替尼:8mg (≤60kg)or 12mg (>60kg),接受第一次HAIC治疗前0-1周开始,口服,QD;
- 特瑞普利单抗:240mg,每次HAIC治疗的前0-1天,静脉输注,Q3W;
- HAIC:肝动脉灌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 85mg/m2,亚叶酸400mg/m2,第一天5-Fu 400mg/m2,后续持续灌注46h 2400 mg/m2 5-Fu),Q3W;
- 按照mRECIST标准,LeToHAIC组ORR高达67.6%,其中CR高达14.1%
- 按照RECIST标准,LeToHAIC组ORR高达59.2%,DCR高达90.1%
- LeToHAIC组达到CR与PR的患者更多,而仑伐替尼组SD和PD的患者更多
- LeToHAIC组mPFS长达11.1月,是目前肝癌一线方案最长的PFS。
- LeToHAIC组目前的mOS数据尚不成熟,而仑伐替尼组的mOS为11月。
- KEYNOTE 524研究的mPFS虽然长达9.3月,mOS长达22月,但纳入人群只有18%是亚洲人(日本),其余均为西方人,而我们知道在索拉非尼的欧美人群和亚太人群的III期研究中,两者的mOS分别为10.7月vs 6.5月,亚太人群的预后更差。
- LeToHAIC组的3-4级TRAE更高,但也只有8.5%,其中最常见的TRAE为高血压和AST升高,总体安全可控
1.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2.在2020年肝癌CSCO指南推荐中,HAIC联合系统治疗与TACE在III期肝癌治疗中占同样地位。
3.相比单纯的靶向联合免疫或HAIC联合免疫二联方案,HAIC联合免疫加靶向的三联方案更胜一筹。
4.HAIC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仑伐替尼三联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ORR高达67.6%,其中CR高达14.1% (mRECIST标准评估),高ORR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转化切除及其他后续治疗的机会。
5.从长期生存数据来看,目前三联方案的PFS长达11.1个月,突破了目前晚期肝癌一线方案PFS数据,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6.以上均为回顾性研究数据,还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方案的疗效。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石明教授团队已经开展了一项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及HAIC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单臂前瞻性研究,目前已经入组结束,期待数据公布。
参考文献
1. Zhi-ChengLai, Min-Ke He, Ming Shi. et al. 2020 ESMO-ASIA 172P.
2. JAMAOncol. 2019;5(7):953-960.
3. Llovet,J. et al. N. Engl. J. Med. 359, 378–390 (2008).
4. KudoM, et al, Lancet 2018; 391: 1163–73.
5. NEngl J Med 2020;382:1894-905.
6. JClin Oncol. 2020 Sep 10;38(26):2960-2970.
7. 2020ASCO GI,study 117.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